叮咚買菜實現區域規模盈利,未來還要做什麼?
叮咚買菜發佈了2021年Q4和全年財報,2021年營收201.2億元,同比增長77.5%。毛利率為27.7%,相比上個季度環比提升9.5個百分點。
這樣的成績堪稱優異,不過在冬奧會如火如荼舉辦的當下,關注度都被冬奧會搶跑了。
在我看來,叮咚買菜這份財報最大的看點還不是營收大增,而是實現了區域(上海)規模性盈利。
上海地區於2021年12月實現整體盈利,這對於叮咚買菜乃至整個生鮮電商行業來説,都是重要的時刻,值得分析。
有朋友問我怎麼看待叮咚買菜的區域盈利?到底是怎麼實現的?
我説道理很簡單,就像一輛汽車,誰都知道跑高速最經濟、燃油效率最高,才能發揮出最優性能。然而跑高速之前,總得先跑輔路和各種磕磕碰碰的道路。有了多種道路的探索和積累,一旦上得高速,勢能和動能就出來了,稍微給油門,就可以快速穩定向前行駛。甚至到了一定程度,依靠慣性(規模效應),也可以“用小力跑長路”。
對於現在的叮咚買菜來説,經過此前多年的探索和佈局後,積累了足夠的用户規模和交易體量,終於駛上盈利“高速公路”,獲得同等的發展效率、交易規模不再需要之前的同等規模投入,依靠發展規模和發展慣性就可以一直往前跑,而且比之前更為省力、節能。
雖然現在只是上海地區盈利,但按照行業發展和叮咚買菜自身發展趨勢來看,更多地區盈利只是時間問題,而且這個時間不會太久。在接下來的2022年Q1和2022年Q2財報就可以期待一把。
盈利背後的模式優勢:距離消費者更近
其實生鮮電商或者在線買菜都不是新概念,早在PC互聯網時代就已經有一大批企業涉足,不過均折戟沉沙,全軍覆沒。究其原因,就是“距離消費者太遠了”。
叮咚買菜等成立於移動互聯網時期的企業,一開始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首先業務基於移動端開展,無縫連接消費者。更為重要的是,前置倉的模式推出應用,解決了困擾行業已久的履約難題。
不過,有觀點認為,前置倉增加了運營成本,生鮮電商賽道多年虧損的“元兇”就是前置倉。
這個觀點只對了前半句。的確前置倉會增加成本,叮咚買菜的數據顯示前置倉履單的費用率達到15%。但是生鮮電商存在的優勢就是高效配送,前置倉出現後,給消費者帶來的配送效率和體驗升級是無價的,不能單純的計算投入產出比。
而且,前置倉不需要佔據街邊黃金門店,更不需要去裝修,儲配效率也遠高於一般模型的商店或者倉庫。
更為重要的是,規模效應顯現後,未來隨着用户復購率的增長(用户願意復購的一大原因就在於前置倉模式帶來的服務升級),訂單額的提升,前置倉的固定費用自然就被攤薄,履單成本將大幅度降低,履約效率也會大幅度提升。這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看不懂這個邏輯,就看不懂叮咚買菜等企業的發展核心邏輯。
行業升級帶來的紅利:消費者更願意為品質生活下單
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餐飲和生鮮行業最熱的一個詞彙是什麼?是預製菜。
預製菜的大火,證明了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證明了市場經濟經過多年發展,我們的消費者願意為更高品質、更多元的生活方式付費。
叮咚買菜的數據顯示,隨着消費者對預製菜的接受,叮咚買菜的預製菜銷售也佔到整個GMV的 14.9%。
我們要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感謝經濟向好發展,為生鮮零售/在線買菜、在線醫療、寵物美容、潮玩服飾等諸多賽道帶來了全新機會、以及願意為此付費的海量消費者。
叮咚買菜在上海首先取得規模性盈利,這一點都不意外,同樣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在更注重生活品質和消費多元的經濟發達地區,藴含更多新經濟的新機會。按照這個趨勢,不難推測,叮咚買菜未來實現規模盈利的的確,也一定是深圳、杭州、廣州、蘇州、北京等經濟富庶、消費活力旺盛的城市。
當然,行業升級是大勢所趨,能否抓住大勢關鍵要靠自身,模式創新有了,就需要在產品品質層面發力。叮咚買菜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商品力是第一推動力”,叮咚買菜認為互聯網的上半場,核心競爭力是流量運營,而互聯網下半場,會迴歸購物本質,商品力是第一推動力。
對此觀點,我很認可後半句,一切的商業模式都要回歸產品或者服務的供給。比如京東能夠成為阿里之外的第二大巨頭,核心優勢還在於產品以及履約產品的能力。在我看來,把握消費升級紅利的前提是擁有與之匹配的產品力,否則大批消費者湧進來後,只會遭到反噬,死亡的幾家社區電商癥結就在於此。
叮咚買菜為了提升商品力,做了四個方面的工作,有調整商品結構、創造不同的消費場景、大力發展自有品牌商品、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等等,這些措施太細,就不展開談了,後文我們主要談談基礎設施建設。
下一步發力重點:發力直營自制,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過去十幾二十年,生鮮電商行業一直頭疼一個問題“要做重模式還是輕模式?”
早年很多創業者,就是因為什麼環節都想把控,越做越重,最後把自己拖死了。也有很多純粹做線上輕模式的,也因為沒有議價權和渠道話語權,最終迅速沒落。
叮咚買菜是輕模式還是重模式? 就我觀察,叮咚買菜走的是一條“輕重並行”的道路,一方面合作廣大品牌商,發揮了互聯網的線上優勢,另外一方面自建前置倉和分選中心,並且投入資源發力自制品牌,讓更多的環節可控。而且按照目前的情勢來看,叮咚買菜重的一頭投入會越來越大,逐步大於輕的一頭。
叮咚買菜目前投入的重點是基礎設施建設,做了一系列開創行業先河的工作。有幾個方面,特別值得關注:
①升級數字化能力,強化城市分選中心和前置倉運營。叮咚買菜目前擁有約1400個前置倉和60個城市分選中心。除了加速建設這些設施以外,叮咚買菜引入了越來越多的自動化設備和系統,提高運轉效率。
②自建食品研發加工工廠和農業示範園。這個工作是叮咚買菜目前最“重”的工作,投入很大,但長期看來將會幫助叮咚買菜搶佔未來市場,並且擁有行業競爭話語權。2021年12月份,叮咚買菜自己的研發和加工的商品銷售已經佔比7.2%,佔比還不是很高,但增幅迅猛,超過整體發展速度。
③強化品控規範,多環節管理商品。不管是第三方商品還是自營、自產商品,都應該提升品控規範,讓消費者放心購物,這是常識,叮咚買菜要把這種常識做到極致。叮咚買菜在產地環境、種植養殖過程、採收環節、運輸過程、分選中心、前置倉、上門送貨等7個環節加強品控,管理商品品質。目前大力開展的自建工廠和自有品牌,可以更方便開展品控工作,更快地將優質產品送達給消費者。
寫在最後:現在叮咚買菜,未來將成為“行業的叮咚買菜”。叮咚買菜從源頭出發,正在大力佈局的自營、自制品牌和產品模式,將來到了一定規模之後,也有希望破圈進入其他渠道,甚至進入其他生鮮電商的渠道採購清單,為行業創造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