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民幣匯率一路上漲,自5月25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率先升破6.4關口後,5月26日開始,在岸人民幣和離岸人民幣維持在“6.3時代”。5月28日開始,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連續4天升破6.4,6月1日達到6.3572,為近兩年來最高。
在市場的強烈關注下,人民幣急漲也引發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央行及有關部門多次重磅發聲,強調匯率雙向波動是常態,將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5月31日,央行推出穩匯率工具,上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此後,人民幣匯率有所回落。
6月2日,境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收於6.3872,較昨日貶值113個基點,連續兩天走貶,合計265個基點。據市場人士反映,央行提高外匯存款準備金率政策的影響仍在持續發酵,而且今日有境外上市企業大額分紅購匯。按往年經驗,6至8月是境外上市中資企業分紅購匯高峯期,預計今年總額可能高達700多億美元,這將成為最近一段時間推動人民幣貶值的重要因素。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急漲
央行“出手”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
事實上,自今年4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就開始進入升值通道。4月初,離岸人民幣、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均在6.57左右,在不到兩個月時間內接連升破6.5、6.4關口,漲幅近2000點。
這一波匯率的快速升值引發各方關注,監管也接連出手。5月27日,召開的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第七次工作會議指出,當前外匯市場總體平衡。未來,影響匯率的市場因素和政策因素很多,人民幣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貶值。無論是短期還是中長期,匯率測不準是必然,雙向波動是常態。
5月31日,央行推出穩匯率工具。為加強金融機構外匯流動性管理,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21年6月15日起,上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5%提高到7%。
外匯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按照規定將其吸收外匯存款的一定比例繳存央行的存款。央行對這一工具的動用較為少見,歷史上僅上調三次,最近一次上調是在2007年,由4%上調1個百分點至5%,此後保持不變長達14年。
中信證券分析師明明指出,央行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的目標是進一步緩解人民幣單邊升值壓力。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凍結外匯流動性,抑制外匯派生,具有抑制人民幣升值的效果。
此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出現回調。6月1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16:30收盤報6.3759,較上一交易日跌152個基點;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則回到6.38左右。6月2日,在岸人民幣、離岸人民幣最低均達到6.39水平,在岸人民幣對美元16:30收盤報6.3872,較前日下跌113個基點。
人民幣為何急漲?未來怎麼變化?
分析:在岸市場追漲殺跌成急漲的加速器 但過快升值不可持續
人民幣快速走強的背後是美元的走弱。4月初,美元指數處於93上方,此後連續下跌,5月中旬降至90以下;5月25日達到最低,收於89.6685,相較3月末的高點跌幅達3.8%。不過,自5月下旬開始,美元指數基本維持在89-90之間,並未出現大幅波動。
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在5月30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最近,美元指數已處於相對低位的90.00上下,美國經濟復甦快於歐日,美元指數再下行的可能性較小。根據市場規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也應相對平穩,但最近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屢創新高,表明市場存在超調現象。
關於美元走低的原因,有市場機構人士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近期,主要受歐洲公債收益率大幅走高、美聯儲重申寬鬆貨幣政策立場等因素影響,美元出現貶值走勢,正在逼近年初低點。這是帶動這幾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大幅升值的主導因素。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認為,除了美元走弱這一直接原因之外,5月份以來的人民幣急漲主要是離岸市場驅動。離岸市場匯率(CNH)相對在岸市場匯率(CNY)總體偏強,特別是5月26日至28日,CNH相對CNY的偏離持續為負,分別為100、111和87個基點。另外,在岸市場追漲殺跌也成為人民幣急漲的加速器,這波人民幣急升恐逼出了企業的一些恐慌性外匯賣盤。
未來人民幣匯率如何變化?盛松成指出,當前人民幣過快升值有可能已經出現超調,未來看不可持續,也不符合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
華創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表示,5月27日的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第七次工作會議表達了對人民幣中長期走向沒有預設方向,不存在中長期升值的政策意圖。
張瑜指出,從短期來看,人民幣匯率的準確研判幾乎是不可能的,由內外盤定價機制決定。中期來看,儘管匯率波動仍難預測,但波動貶值的概率更高,主要原因在於美元指數反彈概率仍較高。但人民幣貶值壓力並不大。據其測算,如果美元指數反彈10%,則人民幣中間價的貶值壓力約3.6%,再考慮情緒超調的空間,則假設人民幣中間價的貶值壓力約6%,對應當前人民幣中間價6.4,則將貶值到約6.8左右。這一水平距離前期破7後的敏感位7.25還有非常深厚的戰略縱深。
長期來看,三到五年維度內,美元進入偏弱週期的概率更高。往往在美國財政擴張對經濟的提振效應過去後,財政赤字對美國經濟的透支效應就會顯現出來,美元信用中長期進入弱週期。而疫情中,我國應對最佳且貨幣財政空間的使用最為謹慎,因此人民幣有強勢穩定的基礎。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温彬表示,下階段隨着全球通脹水平上升,發達國家貨幣政策有收緊跡象,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性加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雙向波動。
外資流入A股步伐提速人民幣匯率變化如何影響股市?
分析:有相關性,不存在因果必然聯繫
在人民幣匯率強勢的同時,股市出現外資流入明顯加快的跡象。上週(5月24日-28日)陸股通淨流入468億元,為陸股通開通以來的最大單週流入規模。其中,在離岸人民幣對美元首度升破6.4的5月25日,陸股通當日買入成交淨額達到217.23億元,刷新單日淨買入紀錄。
事實上,今年以來,外資流入A股的步伐已經在提速。從去年10月份到今年5月份,北上資金已經連續8個月淨買入。根據wind數據,剛剛過去的5月份,北上資金成交淨買入達到557.76億元,連續兩個月淨買入超過500億元。截至5月底,北上資金累計淨買入14106.85億元,突破1.4萬億元大關。
機構多將北上資金的加速流入與人民幣升值聯繫起來。國盛證券策略分析師張啓堯指出,北上入場速度明顯加快首先的驅動因素即是人民幣匯率重拾升勢。其次,美聯儲維持鴿派基調繼續擴表,貨幣持續超發使得海外流動性極度寬鬆並外溢至新興市場。另外,內外波動趨緩,風險偏好回暖也驅動外資增持A股。
匯率變動與資本市場有無聯動關係?今年4月初至5月末,在岸、離岸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幅度均接近3%;同期內,A股三大指數出現上漲,上證指數上漲5%,深證成指上漲8.8%,創業板指上漲近20%。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指出,從經驗數據看,近年人民幣匯率與股指之間具有很高的相關性,2020年四季度至今相關度尤高。不過相關性不等於因果性,可以把它粗略理解為一種互相影響的關係。匯率升值時,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上升,權益資產定價也受到支撐;權益資產價格上行時,跨市場交易增加,匯率也受到支撐。貶值的過程則相反。
從陸股通淨買入量與人民幣匯率的經驗關係看,2018年以來的四輪人民幣升值的週期(2018年1-4月、2018年10月-2019年3月、2019年9月-2020年1月、2020年四季度至今),都出現了陸股通北上資金流入量的同步顯著上升。從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與上證指數的關係來看,可以看到二者歷史相關性較高,尤其是2020年四季度至今更是幾乎同步。
管濤指出,匯率和股價之間不存在必然聯繫,不存在人民幣升值、股市上漲的必然邏輯。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經驗均表明,匯率和股價的關係在不同經濟體之間以及同一經濟體的不同時期存在較大差異。從我國的經驗來看,“7.21”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和股價的相關性總體較弱,2005年“7.21”匯改後至2015年“8.11”匯改前,人民幣基本處於單邊、漸進升值狀態,但國內股市經歷了多輪牛熊轉換。2017年後匯率與股市聯動性明顯增強,可能原因是匯率市場化程度提高後,人民幣和股票作為風險資產,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
據其測算,當匯率變動幅度較大時,匯率和股價的相關關係略有增強。匯率預期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影響外資流動進而影響股市走勢,但匯率升值或貶值不等於有升值或貶值預期。當人民幣升值到一定程度後,人民幣計價資產估值偏貴,對外資的吸引力開始降低。一旦外資認為人民幣匯率存在高估,那麼外資可能會拋售人民幣資產,進而帶動股市下跌。
用人民幣升值對沖大宗商品漲價是否可取?
分析:不宜用政策重器去應對大宗商品漲價
近期伴隨着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市場上曾出現用人民幣升值來對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想象——在人民幣持續升值下,進口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以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導致的輸入性通脹壓力或將減弱。
5月27日的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會議指出,匯率不能作為工具,既不能用來貶值刺激出口,也不能用來升值抵消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影響。
盛松成也強調,大宗商品價格通常全球化定價,人民幣一定幅度的升值,對大宗商品價格的影響很小。本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全球(包括我國)供需關係和市場投機行為造成的,不可能通過人民幣升值來抑制。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常務副書記兼副院長王晉斌指出,不宜聚焦人民幣持續升值來降低進口成本及物價水平。從政策角度來看,人民幣匯率政策是貨幣政策的重器,在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大宗商品結構性價格上漲的時候,並不能代表全球一定會出現顯著的通脹壓力,不宜用政策重器去應對結構性的進口物價上漲。匯率升值到大宗商品進口物價水平下降中間存在微觀定價機制問題,若傳遞係數小,匯率升值對降低大宗商品進口價格的作用也有限。另外,當前大宗物價上漲具有暫時性,供需時間錯配導致的物價上漲並不具有經濟總需求導致物價上漲的性質,供應瓶頸緩和將平抑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上漲。
他認為,近期人民幣升值的主要原因是美聯儲允許通脹持續“超調”所致。未來應側重於穩價保供,加大金融市場監管約束大宗商品投機性行為,消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來的衝擊。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有鑫對記者分析稱,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的因素主要包括供求因素和金融因素,其中匯率是重要的金融因素之一。在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交易通常以美元定價,美元走勢與大宗商品價格負相關。一方面,人民幣匯率波動會影響大宗商品的人民幣價格,影響國內進口企業成本。以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為例,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國內進口企業原材料成本的影響。另一方面,中國作為國際鐵礦石、原油、銅、大豆等商品主要進口國,如果人民幣匯率升值幅度過大,進口大宗商品過多,又會刺激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不利於穩定國內商品價格。因此,綜合看,在當前情況下,維持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有利於穩定大宗商品價格。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顧志娟 編輯 陳莉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