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財經
10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佈9月份CPI和PPI數據。
2021年9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10.7%,環比上漲1.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4.3%,環比上漲1.1%。1-9月平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6.7%,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9.3%。
CPI環比持平,同比漲幅略有回落。從環比看,CPI由上月上漲0.1%轉為持平。從同比看,CPI上漲0.7%,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
PPI同比上漲10%以上,超過了2008年次貸放水之年,突破了歷史記錄,而CPI與PPI之間的剪刀差,也突破了歷史記錄。
那問題就來了,大宗商品不斷漲價,為何消費品價格卻沒有動靜呢?
01
首先,這種剪刀差是基於這兩個國家統計數據來的。
但看數據,可不能簡單的就數據本身進行理解,還應該瞭解這一數據的真實內涵。
實際上,所謂的“剪刀差”,只是這些人僵化、死板的一種分析方式。他對我們理解經濟現象並沒有什麼大的幫助。
當下的這兩個數據的分化,並不代表出現了“剪刀差”。
原因就在於,CPI存在一定的“假摔”現象。
今年的CPI,之所以出現下跌,主要是去年同期CPI偏高。而偏高的原因,就是豬肉價格出現了高位上的過快上漲,並帶動了其他肉類和魚類價格上漲。也就是説,如果沒有豬肉價格上漲幅度過大,是不可能出現這樣的反差的。
因為CPI數據是政府將一部分商品進行統計的結果 ,由於豬肉在這個數據中權重比較高,所以導致去年的數據比較高,而相對今年的數據,也就低了。
而豬肉大漲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南豬北養政策所帶來的,其他因素都是次要因素。
顯然,這種反差的幅度,是不能準確反映價格的整體運行狀況的。
其次,在趨勢上,當然有一定的意義,也就是CPI同比增長還是低於PPI增長的。
這説明消費價格,並沒有與工業品價格保持同步增長。
而眾所周知的事實是,美國的消費品價格已大幅上漲。
美國勞工部13日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9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4%,同比上漲5.4%,均超過市場普遍預期。
原材料普遍上漲,但消費價格卻沒有看到明顯的漲幅。
如何理解這一現象呢?
這就要從通貨膨脹是什麼講起了。
如果所有人的貨幣數量是一個同比例增長的情況,那通貨膨脹會有什麼大的影響嗎?
不會有。
你只不過是把人民幣換成了越幣,放大幾個零罷了。
在越南,不帶個幾百萬出門,那心裏是沒有安全感的。這只是貨幣記賬符合的面值,他沒有意義。
但人們又説,通貨膨脹是很嚴重的事,到底嚴重在哪裏?
如果政府每多印一批鈔票,都用直升機在整個國家裏面平均撒下去,每一個人得到的貨幣增量都一樣,而且所有商品和服務的標價也同時靈敏地做出調整,那確實貨幣增發對我們的真實生活不會有影響。
但貨幣是這麼發下來的嗎?不是呀。
新增的美元可不會分配到我們每一個人的銀行户頭,他總是要先發給一批人的。
也就是説,新增的貨幣總是通過某個出口逐漸流向社會的。這個流動的過程需要一段時間,貨幣對整個經濟生活的影響是不均勻的,這時候它對人們的決策和行動就會產生影響。
而這個過程,就充滿了欺騙性。
比如你是一個企業,你突然發現你的收入增加了,客户購買的數量增加了,那你可能會認為你是經營得當,市場需求猛增,你並不能清晰地分辨出來,對方是拿到新錢了還是企業效率提升了。
而拿到新錢的這一批人,他們在市場上買東西時,這時物價還沒有上漲。
想象一下,突然有一批人手上多了大批印出來的錢,他們會怎麼辦?買買買呀。
在他們眼裏,一切商品都很便宜。
而商家這時還沒有能反應過來,價格並不能馬上調整 ,只有新錢越來越多時,需求越來越旺盛時,購買者競相用新錢來購買產品,由此抬高價格。
這就是當下的大宗商品漲價了。
因為企業收到了大量的新錢,大量的訂單,他們就會去採購大宗商品原料,由此抬高的大宗商品的價格。
但為什麼企業不同步調高消費品價格呢?
因為成本不能決定價格。
不是你的成本提升了,你就能把價格提上去。如果成本高,企業就一定調價,那管理落後、人員成本高的企業怎麼會死呢?他們提高價格就可以了。
所以,哪怕企業的原料成本上升了,他也還是不一定能調高價格。因為價格由供需決定,而不由成本決定。
就象你哪怕一塊錢買到一畝深圳的地,你蓋的房子也不會低價賣。
你哪怕一百萬一平米買到的地,你照樣不可能在市場高價賣出。
所以,PPI要傳導到CPI,就需要一個過程。
美國CPI為什麼迅速增長呢?因為新增的貨幣有很多就直接發到了美國普通老百姓的手上,他們就是新錢持有者,他們的需求增長,競相出價,導到消費品價格直接上漲。
而中國呢,收到新錢的不是普通人,而是外貿企業和國內貸到款的企業。
他們的購買力增強就導致PPI增高,也就是他們就是工業品的消費者。
那在中國,通貨膨脹將會採取哪一種方式傳導到消費品價格的呢?
通貨膨脹首先製造的是表面繁榮,比如中國的出口量大增,這時企業就會擴大生產,招聘員工,甚至增加員工薪水。
因為他們的擴大,所有的企業都感覺到繁榮將近,需求大增,於是擴張就成為大部分企業的常態。
最先擴產的企業的老闆和員工們的收入也在上漲,他們其實手上拿到的就是新錢,這個新錢流到市場上的時候,那消費品的價格就會上漲。
同時,部分企業由於原材料大幅漲價,市場價格又受限於消費者的購買力還未上升,那就會有部分企業因此減少、倒閉,供給也會減少。
這一過程,就象一桶蜂蜜,一點一點在進行擴散。
你還沒有感受到,是因為他還沒擴散到這裏來。這就是PPI與CPI增速沒有同步的原因之一。
其實還有其他原因。
比如在過往數十年,中國市場有沒有嚴重的通貨膨脹呢?
有,但很多工業品的價格,甚至一些服務業的價格卻在下降。
你現在在拼多多上看到的產品,大多比十年前要便宜,我們的快遞費,遠比十年前便宜。那是不存在通貨膨脹嗎?
CPI數據主要由菜藍子構成,菜藍子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他的供給量不容易擴大,需求增長,供給量不擴大,價格很容易上漲。
但工業品就不一樣了,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可以有效地降低價格。
所以,從現象上來説,通貨膨脹不一定讓所有的物價上漲。比如,如果現在放開生豬養殖,或是有重大的新增供給出現,那名義價格也不一定上漲。
02
本質上,通貨膨脹是一個割韭菜的過程,誰是受益者,誰是受害者呢?
第一,誰先拿到錢,誰是首批收割者。
因為先拿到錢的人可以購買還沒有漲價的商品和資產,過往二十多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基本存在這一現象,貸到就是賺到。
貸到的錢,其實是央行與商業銀行發行的新幣,這時去買房,價格還不高,等到貨幣流到每一個人手上時,所有人購買力都提升了,但後拿到錢的人就買不起了。
所以很多人今天嫌貴,等到賺到錢,發現更買不起了,原因主要就是這個了。
第二,手持現金的人會受損更大。
通貨膨脹是錢太多了,錢不值錢。錢不值錢什麼意思?錢相對於物來説不值錢了。所以在整個通貨膨脹發生的過程中,財富主要以錢的形式保存的人會受損;而財富主要以物的方式保存的人會相對得益。
所以,十年前,二十年前在一線城市買房的人,他們甚至不需努力,就因為通貨膨脹和城市化成為了千萬富人。
那些靠已經約好了的、以固定金額的收入來過日子的人會受損;
為什麼政府長期保持提升退休工資,因為他們的收入就是固定金額,如果不提升,那養老金的購買力就會越來越低。
養老問題,其實本質是一個貨幣問題。
在全世界法幣都在超發的現狀下,人們無法通過現金進行養老,養老福利制度是通貨膨脹的配套制度。
第三,有人力資本積累的年輕人受損更小。
所謂的人力資本就是生存技能,一個還在職場裏面不斷工作的人,他的工資在通貨膨脹過程中也一定會水漲船高。由於他的儲蓄比較少,所以他受損少,但收益多,這時候比那些拿固定收入的人損失要小。
CPI其實往往與PPI是反着的,因為CPI上漲後,就會有部分人因為購買力減少,而減少消費,這時工廠就會降低對工業原料的需求,PPI反而會降低。
這二者增速不一致,其實只是反應了通貨膨脹的過程。
以當前的態勢來看,萬物上漲,只是一個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