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逐步將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 央行會怎麼做?

財聯社(北京,記者 張曉翀)央行近日在《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1)》中提出,將研究應對氣候變化對金融穩定的影響,探索在對金融機構的壓力測試中系統性地考慮氣候變化因素,並逐步將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鼓勵金融機構評估和管理其環境和氣候風險。

報告稱,將創設碳減排支持工具提供低成本資金支持,通過商業信用評級、存款保險費率、公開市場操作抵押品框架等渠道加大對綠色金融的支持力度,並加強氣候相關信息披露,完善並統籌綠色金融分類標準。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國際上已較為重視氣候變化對金融體系的潛在影響,我國央行在制定氣候風險相關監管要求時,或將參考和對接全球發達地區的思路和模式,歐洲央行的方向或為我國央行在氣候風險方面的推進方向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歐央行近期發佈的《氣候相關風險與金融穩定》報告指出,關於氣候壓力測試的結果表明,在缺乏氣候應對措施的情形下,極端氣候事件對公司違約的影響將在未來15-30年內大幅上升,嚴重影響金融機構的穩定運作。銀行業方面,高氣候風險情景中的預期損失佔企業資產的1.7%左右,並且風險集中在電力和房地產行業。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認為,碳達峯碳中和推進過程中,除產能產量去化、大宗商品價格上行、企業推進技改轉型等實體經濟的變革外,金融體系也將受到較大的影響。

根據氣候變化影響金融體系的渠道,可將氣候風險大致劃分為物理風險和轉型風險兩類,物理風險是指由極端天氣、自然災害及相關事件導致財產損失的風險,轉型風險是指社會向可持續發展轉型的過程中,氣候政策轉向、技術革新和市場情緒變化等因素導致金融機構發生損失的風險。

業內人士預計,我國氣候風險管理及壓力測試將逐漸走向實踐。目前央行已按季評估金融機構的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的情況,同時鼓勵金融機構評估和管理其環境及氣候風險。

碳減排支持工具或將先期落地生效

央行下半年工作會議曾提出,推動碳減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向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引導金融機構為具有顯著減排效應重點領域提供優惠利率融資。

安信證券分析師池光勝指出,碳減排支持工具具體形式可能包括綠色專項再貸款、再貼現,綠色金融定向降準,創新直達實體的碳減排支持工具等。

池光勝認為,“碳減排”領域結構性降息既可有效降低符合“碳減排”產業政策的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也能較好地避免對房地產市場擾動,符合貨幣政策精準調控方向,下半年在“碳減排”等領域存在一定的降息可能性。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汪惠青預計,央行將在加大碳減排貸款再貸款、再貼現的支持力度,完善宏觀審慎評估體系建設等多方面支持綠色金融發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67 字。

轉載請註明: 探索逐步將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 央行會怎麼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