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為關鍵詞 監管展望金融開放新徵程

◎記者 範子萌 林淙

“穩”“穩中求進”“平衡、開放、穩定”——4月19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金融開放與金融合作”分論壇上,與會監管者在展望未來一年中國金融開放的規劃時,多給出這樣的形容詞。

不難看出,“穩”是其中“最大公約數”。當前,中國金融不斷開放大門,接軌世界。這一過程中,如何實現開放與穩定之間的平衡,已成為金融界的重要議題。

開放下金融市場穩定性加強

近年來,中國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力度,放寬外資機構准入、降低和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等重磅政策相繼落地,金融業准入的負面清單如今已經正式清零。

借力逐步“引進來”的外資,中國金融市場漸趨成熟。“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中國從金融開放中獲益很多,對我們的市場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近年來,股市運行平穩了很多,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境外資金在市場定價方面的作用在增強。

“中國經濟增長很快,我們的股市有很多價值可挖掘,但相對缺少能夠挖掘價值的機構投資者,外資進來正好彌補了這個缺陷。”方星海説。

方星海表示,證監會將進一步創造條件,比如通過將A股納入各國際指數的因子進一步提升、範圍進一步擴大,以吸引更多外資進入A股市場。

在持續開放中,外匯市場穩定性也在增強。“支持我國外匯市場平穩運行的結構性因素將會持續發揮主導作用。”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宣昌能表示,中國的國際收支和外匯市場的形勢呈現匯率穩定、交易理性、收支平衡的主要特徵。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人民幣幣值較為穩定,體現出較強的韌性;外匯市場交易保持理性;國際收支保持平衡,長期經營跨國投資保持活躍,而且,證券投資保持小幅淨流入。

對外開放助力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

過去20年裏,亞洲地區在世界經濟版圖中的地位持續提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與之相適應的,則是亞洲資本市場的崛起,並逐步成長為全球股權融資的重要市場。

作為目前亞洲地區市值最大的交易所,上交所總經理蔡建春從三個方面闡釋資本市場對亞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助力,包括堅持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科技創新和持續推進開放合作三大方向。

蔡建春認為,支持科技創新應成為資本市場的一項重要使命。2019年,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支持與鼓勵一大批“硬科技”企業上市發展。當前,科創板的產業聚集和示範效應逐步顯現。

“市場的發展需要創新作為驅動力,也需要開放與合作作為催化劑。”蔡建春激情澎湃地表示,“以資本市場開放合作,促實體經濟改革發展,將推動亞洲地區經濟實現下一個20年的輝煌。”

在中金公司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黃朝暉看來,以科技為推動的經濟轉型,光靠以前的間接融資體系是實現不了的,必須在現有的間接融資體系為主導的情況下,逐步往直接融資為主導的體系轉變。

持類似觀點的厚朴投資創始人兼董事長方風雷強調,股權投資在市場上的分量越來重要,其在人民幣國際化當中應有一席之地。他進一步表明:“這不僅對實體經濟有積極影響,對財政收支也將有重大影響。”

防風險與走出去

在金融開放的浪潮中,對於開放和穩定的權衡是金融市場的重要議題。

方星海對於在開放的過程中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充滿信心。“在吸引更多外資進入我國市場的同時,證監會將高度重視可能出現的外資大進大出問題,做好防範。”

方星海表示,對於境外從事資產配置的資金和個人投資者資金,我國市場是歡迎的,同時證監會也不斷在跟境外機構投資者和監管機構溝通,防止外資進出大幅波動,在開放過程中,維護A股市場穩定。

在實現開放和穩定之間的平衡方面,宣昌能表示,下一步將堅持底線思維,保持對跨境資本流動的高頻監測,統籌發展對外開放與安全,保障國家經濟金融穩定發展。

宣昌能表示,在外匯領域將重點打擊違法違規,尤其是資金出入境的虛假交易。宣昌能強調,對真實合理的實體經濟的貿易投資需求,外匯局始終持支持態度,並將持續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

來源:上海證券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7 字。

轉載請註明: “穩”為關鍵詞 監管展望金融開放新徵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