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上午,油氣開採及服務板塊強勢拉昇,準油股份漲超5%,中曼石油、廣匯能源、首華燃氣、新潮能源等跟漲。
市場上觀點認為目前全球處於弱復甦的經濟預期,需求增速不高不會引起供需失調,因此石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價格將大幅回落。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本文將詳細解析。
供需失調問題難解,化石能源價格難以回落
不管是“弱復甦預期”,還是真正的衰退,化石能源的價格都容易發生易漲難跌的現象。如果化石能源供應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石油(天然氣)長期高價是必然的,而潛在需求下滑導致的價格走弱並不能改變長期的走強趨勢,除非經濟永遠陷入衰退,OPEC+完全有能力通過減產抵消需求下滑或對沖伊朗出口增加。
過去兩年的“疫情—復甦”過程已經充分證明,在供應短缺的情況下,需求不足的確會抑制價格,但一旦邊際需求回暖,油價隨時都會上漲,今年第二季度成品油裂解價差由於歐美市場需求復甦的七倍以上就是典型的例子,而俄氣供應萎縮,今年夏天北半球歷史上最高氣温導致能源需求激增,這也進一步證明了供應問題是導致油價上漲的根本原因。供應問題則是歐美“雙碳”政策導致的新舊能源的短缺,因此僅靠壓制需求即使短期壓制價格,中長期終仍將面臨大幅反彈。
原油供應端中長期邊際增量有限:通過梳理各大石油公司及主要產油國的數據發現,受“雙碳”政策影響,原油供應商新增勘探意願有限,2021年新增勘探儲量達到75年最低值,新增資本支出主要集中於現有資產開發,但現有資產資源品位持續下滑,從而導致原油供應邊際增量遠低於資本開支增幅,原油供應端邊際增量有限。與此同時,勘探類資本支出以長期產能為目標,在總資本支出中所佔比重持續下降,主要供應增量來源頁岩油氣核心產區勘探資本支出下滑逾21%,進一步説明供應長期緊張局面或加劇。
除非經濟陷入永久的衰退,否則供應缺口隨時可能點燃價格上漲。根據 RystadEnergy對化石能源需求的預測,預計到2030年,全球化石能源消費將持續增長。而成品油方面,近幾年海外煉廠停產三百萬到四百萬桶,由於疫情的影響,原油裂解價差一直維持在低位,而2022Q2隨着歐美疫情的解除,以及季節性出行需求的回升,裂解價差瞬間暴漲了7倍,創下歷史新高。
能源安全離不開老能源開發,油氣板塊將成為新主線
我國石油進口依存度較高,到2022年上半年,我國石油產量達6947萬噸,進口石油2.53億噸,進口依存度高達78.4%。2022年以來,國際原油供需格局的變化以及地緣政治形勢的影響,國際原油價格波動較大,加強國內油氣增產保供有助於降低原油進口依存度,從而保障我國能源安全,降低國際政治和能源供給風險。
為了保障能源安全,國家能源局在《“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中提出,到2022年,石油產量將回升到2億噸以上。為了實現增產目標,我國油氣勘探和開採行業中“三桶油”的上游資本支出大幅增加,到2021年,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資本支出同比分別增長2%、24%和13%;到2022年,上游投資將進一步加大“三桶油”的投入,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的上游資本支出分別同比增長2%、20%和8%。本次會議精神的指引,將進一步加速我國油氣行業項目的落實,進一步促進上游投資的增長。
“三桶油”在非常規油氣開發領域投入了大量資金,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中石油“十三五”期間,以非常規油氣為代表的低品位資源逐漸成為中石油勘探開發的主體,非常規原油和天然氣已探明儲量分別佔70%和90%以上;“十四五”期間,非常規原油和天然氣產量比“十三五”末增長了2倍、3倍。
我國油氣勘探開發行業堅守能源安全目標,堅決落實油氣相關規劃,大力提高勘探開發力度,積極推進海上油氣和非常規油氣開發,上游和油氣板塊有望充分受益。光大證券認為上游板塊建議重點關注中國石油、中國海油、中國石化;油服板塊建議重點關注中海油旗下的中海油服、海油工程、海油發展,中石油旗下的中油工程,中石化旗下的石化油服。此外,建議關注專注海外油服和LNG業務的博邁科,温北油田已經量產的中曼石油,深耕射孔技術並佈局碳中和業務的通源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