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保本產品“圈錢”:6分鐘售罄,比銀行理財香嗎?

28天利率6%,1000塊錢起步……在“唯一還保本”的銷售口號中,券商發行的收益憑證悄然“出圈”。

新京報貝殼財經瞭解到,自2018年資管新規推出以來,銀行部分淨值型理財產品跌破初始價,打破“剛兑”成為大家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如今,不少券商開始營銷自己的固收產品,即收益憑證,保障本金的同時可以約定利率。有券商稱,甚至出現了產品“秒光”的情況。

1月4日晚,中證協發佈的《場外業務開展情況報告》顯示,2020年11月,證券公司發行的收益憑證在經過連續3個月下跌後回升,共發行3444只,新增發行規模816.88 億元。對此,專家表示,收益憑證是券商的一種負債,其最大風險來自於券商本身經營風險。

收益憑證吆喝保本,產品銷售現“秒光”

“新開户投資者購買收益憑證可以保證6個點,但有最低投入5萬元、最高投入10萬元的限制,且期限為28天。”光大證券某營業部一位客户經理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大概10萬元一次性可以賺500元。

而新客利率高,成了大多券商吸引投資者的一個手段。

中信建投某營業部一位客户經理同樣告訴記者,新開户的投資者可以優惠購買收益憑證,28天6%的利率,1000塊錢起步,上限5萬元,本金保障,約定收益。而普通的收益憑證有7天、14天、28天等產品,一般利率在3%左右,可以自動滾存。

談及和銀行理財產品的區別時,上述人士表示,“儘管資管新規於2018年推出,但真正對市場的理財產品開始起作用是2020年,銀行理財變成浮動收益,且有虧損的可能。而券商推出的收益憑證可以理解為本金保障,約定收益的一種理財,1000元起就可以購買。”

光大證券營業部客户經理向記者介紹銷量較好的兩款產品,在保障本金的前提下,一個收益率在0.5%-11%之間浮動;一個是約定利率為3.75%,期限有14天、28天,基本上每年有10個月開放購買。

“銀行存款利率一般2%左右,超過3%就要3年以上了,週期較長。”這位客户經理稱。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收益憑證甚至在銷售時出現“秒光”。光大證券營業部經理告訴記者,針對新客户的產品有額度限制,每期是2000萬,最快開盤六分鐘賣完,時間長一些也就是30~60分鐘就會被搶完。其他產品銷售需要時間較長,一般會銷售1~3天。

券商保本產品“圈錢”:6分鐘售罄,比銀行理財香嗎?

發行規模首超萬億,比銀行理財值得買?

事實上,收益憑證是券商的一種負債。光大銀行金融市場分析師周茂華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券商的收益憑證是以券商信用為擔保,其最大風險來自於券商本身經營風險;如果選擇浮動收益也存在市場風險。

這一點從券商的發行規模也有所驗證。根據最新數據,當期收益憑證發行規模排名前十的券商基本是大券商,包括中信證券、申萬宏源證券、中信建投、國信證券、中金公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中國銀河證券、華泰證券和國泰君安。其中,中信證券以76.48億元的發行規模位列第一。

數據顯示,前十名發行金額合計503.47億元,佔2020年11月816.88億元總髮行規模的61.6%;前十名發行共計1954只,佔2020年11月3444只發行數量的56.7%。

1月4日晚,中證協發佈的《場外業務開展情況報告》顯示,2020年11月,證券公司發行收益憑證合計3444只,新增發行規模816.88億元。其中,38.94%的收益憑證通過報價系統發行,發行規模為318.06億元;61.06%通過櫃枱市場發行,發行規模為498.82億元。

貝殼財經記者統計看到,2020年前11月,券商收益憑證發行金額累計10193.11億元,首次突破一萬億元大關,而這一數據在2019年全年為7330.80億元。但從發行數量來看,2020年前11月券商共發行32651只收益憑證,較2019年的36924只減少4273只。

在兑付方面,本期兑付本金998.47億元,是本期發行規模的122.23%。截至本期末,券商收益憑證存續規模為4683.40億元,較上期減少181.59億元,存續規模為近五個月來的最低水平。

具體來看,2020年7月發行規模最高,達到2598.14億元。隨後在接下來的3個月裏,月度發行數量和金額連續下降,直到2020年11月反彈,發行數量環比增長42.85%,發行金額環比增長13.52%。

券商保本產品“圈錢”:6分鐘售罄,比銀行理財香嗎?

談及2020年券商收益憑證走俏,周茂華表示,一方面是國內民眾或企業機構的儲蓄、理財需求較為“旺盛”;另一方面,由於2020年銀行理財開啓“淨值化時代”,收益率普遍下行以及管理層清理“假結構理財”等措施,推動部分市場主體轉向可以保本的金融產品,如券商的收益憑證。

券商收益憑證會取代銀行理財嗎?對此,周茂華認為,券商收益憑證相當於券商的一個負債工具,即券商以自身信用向投資人借款,到期後券商還本付息。而銀行理財是銀行受客户之託,代理客户的資金進行投資和管理。

“二者有一定替代作用,主要是部分投資者還是希望投資保本+相對高收益的產品。但隨着經濟逐步恢復,銀行理財收益率逐步改善,這種替代作用將有所減弱。”周茂華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監管也對收益憑證風險有所防範。中證協曾在證券公司開展收益憑證業務規範中要求,券商收益憑證的發行餘額不得超過證券公司淨資本的60%。

據此簡單估算,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135家券商的淨資本總和為1.79萬億元,所以收益憑證的發行上限約為1.074萬億元。相比2020年11月末4683.40億元的存量規模,仍有約6000億元的發行空間。

周茂華表示,券商收益憑證公開發行需要證監會批准,如果非公開發行,根據相關規定,合規投資人需要在200人以內。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楊許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66 字。

轉載請註明: 券商保本產品“圈錢”:6分鐘售罄,比銀行理財香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