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米筐投資
1
因為在忙一些其他的事情,好久沒寫文章了,今天跟大家聊聊當下全球和中國的宏觀狀況。
前幾天,大家還都在預測全球疫情什麼時候能夠得到有效控制,特別是輝瑞宣佈疫苗有重大進展後,市場更是信心滿滿。
但好景不長,隨着英國地區出現病毒變異,整個倫敦城再度陷入恐慌,順帶着拖垮了整個歐洲市場。
很多人不冷靜,我們要知道,疫情後的經濟復甦,它的性質是極其複雜的。
整個2020年到2021年,全球的經濟波動註定是一個不正常的經濟波動。
怎麼不正常呢?今年年初的疫情災難,導致全球經濟突然停擺,砸出一個經濟大坑,然後,各國都從這個深坑裏往外爬。
大家見過逮螃蟹的麼?把所有螃蟹放一個筐裏,就看誰能爬出來。實際能爬出來的螃蟹沒幾個,因為每當有螃蟹想爬出來,總會有其他螃蟹給他拽回去。能爬出來的螃蟹,寥寥無幾。
就像我們的疫情,一旦有一個地區病毒變異,或者防控不利,總會把隔壁國家或地區給拖下水。
而映射到我們經濟從巨坑裏往上爬,並且不斷被不可控因素擾動的這種過程,在人類歷史上,是非常少見的。
所以,大眾的情緒不斷波動,市場情緒不斷波動,政策不斷搖擺,很正常,因為它本身就是反常態的。你很難用常規的分析辦法去推演未來。
2
而當下中國的經濟週期,相對而言是比較好判斷的,因為我們疫情防控比較成功。
中國經濟2012年開始觸頂回調,2013-2015都是下滑,2015年年底開始搞供給側改革後,國央企2016年先緩過來了。2017年經濟回暖後,2018年因為中美貿易對峙又下來了。2019年國家開始刺激經濟,但是整體依舊回落。
然後就是今年碰到疫情,反正,怎麼説呢,感覺這幾年除了幹互聯網的,其他行業也沒見誰過的多滋潤。
當然,我説的是整體啊,各行各業當然都有少數佼佼者例外,槓精別較真。
而橫向和其他國家或者地區對比,這次疫情對不同國家造成的衝擊都不同。
原因嗎?就是全球數據失真。
有的國家,比如印度,那疫情數據,我覺得根本就不能信。所以,全球各國橫向對比數據其實沒啥意義。
我們就盼着疫苗早日普及,現在全球一盤棋,疫情不能全面防控,誰也不可能真正復甦。換句話説,不可能一個或幾個國家單獨復甦而全球涼涼,這是瞎扯淡。
3
我們只能假設明年年中,疫苗批量生產並大範圍接種後,經濟的推演狀況。
首先,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基本上就是三個因素。
第一:財政和貨幣政策的寬鬆;
第二:中國政府的各類投資,比如各種大基建之類的;
第三:海外訂單的轉移,比如印度的訂單轉移到中國。
下面這張圖是我這個月在杭州論壇分享的內容,大家仔細看看裏面的數據,特別是我畫框框圈出來的,就明白了我上面講的三點因素是有強大的數據分析做支撐的。
這三個因素明年是否能持續呢?
首先,財政和貨幣的寬鬆政策是否持續?
這次開會説的很清楚明白了,不會急轉彎。
所以,明年有沒有緊縮的預期呢?有!
但是,也不要太擔心,是穩步慢慢來的。特別是,一旦有不理想的狀況出現,水龍頭該松還是會鬆一些的。所以,大家不必過於緊張。
第二,政府的投資和支持會在哪裏?
這次重要會議其實已經講的很清白了。需求側改革或管理的關鍵是通過政府合理引導,將社會上的資源進行更合理的分配。
需求側怎麼疏導?主要看房地產和基建投資。但明年工作的重心,是要引導資金投向能夠打通“卡脖子”瓶頸的中高端製造業。
政策現在面臨緊迫時刻!
今年實際上已經在貫徹這個思路,今年大家看到,即便疫情當下,依舊堅持“房住不炒”的原則,不僅沒有實質性的放鬆房地產調控,反而推出針對房地產開發商的“三條紅線”。
不言而喻,中央在適度控制房地產企業的融資下,引導資金流入中高端製造業,避免整個中國經濟過度依賴房地產。
並且上面提到“抓實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工作”,本意就是逐步硬化地方政府預算約束,避免資金過度流向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過多投向基建,合理引導資金投向國家迫切需要的中高端製造業。
第三,海外訂單和中國產業鏈能夠持續?
這次疫情,中國的訂單需求韌性極強。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是全球產業鏈的深化的體現。這幾年,中國不斷的建鏈、延鏈、補鏈、強鏈,把中國的產業鏈像釘子一樣釘在中國。
並且,歐美都處於補庫存週期初期,這個持續需求會貫穿整個2021年。所以,第三點不用擔心。
所以,明年總體判斷,疫情不會那麼快結束,起碼上半年全球還是在疫情的陰霾之下。在國際交往窗口打開之前,我們有半年的時間去解決中國硬科技和中高端製造業的資金和政策導入路徑發展問題。
至於最近炒的沸沸揚揚的反壟斷和拆分互聯網巨頭企業的爭論,我們回頭有機會再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