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流行一個詞——抱團。公募抱團一時爽,一直抱團一直爽。
市場往往聽風即雨,稍微風吹草動,就開始躁動起來。這兩天“抱團鬆動”的討論也逐漸多了起來。
昨天,大家一直認為的開門紅並沒有來,一片綠油油。
18日滬深300指數跌0.68%。中歐醫療更是登上了熱搜,大概率跌幅比較大,中歐醫療健康A跌5.64%、中歐醫療創新A跌5.10%。
回頭看看自己的持倉,昨日收益基本都是告負的。
但有些逆勢上漲的基金,18日淨值漲幅還不小。
曹名長·中歐價值發現混合A,18日淨值漲3.22%,19日淨值估算漲2.29%;
丘棟榮·中庚價值領航混合,18日淨值漲2.54%,19日淨值估算漲2.56%;
徐彥·大成競爭優勢混合,18日淨值漲3.48%,19日淨值估算漲2.95%;
上面三位基金經理都帶有明顯的價值投資標籤,而且是深度價值投資的代表者。這兩年機構資金抱團,追求成長股或者熱門的消費、科技板塊。價值投資風格,就不太適應這種市場行情,導致這類基金收益一般,甚至是差。
價值派基金的逆市上漲,是不是就意味着市場風格的變向、機構抱團的瓦解呢?
我想大概率不會。市場短期有分化,也是正常的。基金經理堅守自己的投資風格,也是值得欽佩的。尤其是在不適合自己風格的行情下,更是難能可貴。
市場太熱,基金話題頻頻上熱搜。基金突然湧入了大批小白投資者,這些初生之犢不懼虎的小白,可能在追逐熱點的時候,已經獲“益”匪淺。但從投資的長期看,高收益也是不會持續。偏股基金20多年的平均年化收益也就15%左右,參照這個收益標準,做好心理的預期。
迴歸到基金抱團上,其實公募基金抱團自古有之。只不過公募現在的話語權越來越大,才導致現在格外惹人矚目。基金公司作為買方,其實大部分研究可能來自賣方的研究員,也就是券商的研究員。A股4000多隻股票,只有一半會被納入研究,寫研報。
一隻基金的持股少的幾十只,多的也就一兩百隻。其實納入公募基金池的股票就少之又少。有人統計公募基金前100的股票,大概佔了公募資金的七成以上。
抱團很難瓦解,或者説一些核心的行業,公募不會輕易放棄。
公募基金頂流的張坤,卸任了易方達新思路靈活配置基金,新任基金經理楊宗昌,與祁禾共同管理這隻基金。即便這樣,張坤管理基金的規模依然超過千億。
第二隻MOM——創金羣力一年定開混合(MOM)開始募集。投資於股票的比例不低於基金資產的 60%(其中,投資港股通標的股票佔股票資產的 0-50%)。選取的管理人為永贏、惠升、信達澳銀、大成,惠升基金是2018年成立的基金公司,管理規模200億左右。為MOM提供顧問策略,這是不是中小基金公司破除困境的途徑呢?
坊間流傳,管理八百億規模的基金經理要離職。接着景順長城基金髮布消息:公司基金經理團隊整體穩定,劉彥春離職傳言不實。真是“明星”基金經理面前是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