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淨利大跌90%,海底撈神話破滅?

由 淡圖強 發佈於 財經

3月1日,火鍋巨頭海底撈發佈盈利警告:預計2020年度淨利潤相較去年下降約90%。

2019年,海底撈營收265.56億、淨利潤23.45億元,2020年淨利潤僅2.35億元,少賺整整21億元。

出人意料的巨大跌幅,不但讓投資者失望,甚至“海底撈淨利暴跌90%”也衝上熱搜。

在中國餐飲最具生命力的火鍋江湖,海底撈是最獨特的一面旗幟。它用27年開出上千家門店,創始人夫婦身價暴漲至1000多億,連續3年蟬聯新加坡首富。

去年疫情暴擊是海底撈的噩夢,但讓其利潤暴跌的遠不止於此。多年高速擴張,外加同行激烈圍剿,海底撈的危機已悄然而至。

根據海底撈的説法,這次淨利潤暴跌主要是因為新冠疫情所限,還有美元兑人民幣的匯率波動,導致淨匯兑損失約2.35億元。

疫情當然是第一元兇,去年初海底撈曾停業長達46天,對完全依靠線下的火鍋店而言堪稱致命一擊。

最令人不解的是,海底撈竟試圖用漲價緩解危機。去年4月6日,海底撈漲價衝上熱搜,“米飯7塊一碗,小酥肉50塊一盤”驚呆吃貨,大家紛紛表達不滿:報復性消費沒來,報復性漲價倒來了。

巨大輿論壓力下,海底撈在4月10日致歉消費者,並調回原價。漲價歪招雖然失敗了,側面也反映出海底撈被疫情折磨的多難受。

即便如此,高達90%的淨利暴跌程度,還是令人震驚。為啥説跌的超預期了,這得參考海底撈過往的表現來看。

2018—2019年,海底撈門店數分別為466家、768家,全年淨利潤分別為16.46億,23.45億,增速都在40%以上。

公司戰略層面,在張勇夫婦帶領下,如今的海底撈不再是單純的火鍋連鎖店,已向外蔓延成立蔬菜、肉業、外賣、食品等一系列公司,遍佈產業鏈上下游,還為數十家餐飲公司的供應鏈提供服務。

除了海底撈,張勇夫婦還是另一家上市公司——頤海國際的大股東。頤海是海底撈底料供應商,目前市值1146億港元,張勇夫婦持股30%以上。

2019年8月,張勇夫婦憑藉這兩家餐飲巨頭的持股,以138億美元身家(約987億元),問鼎新一屆新加坡首富(張勇夫婦已移民新加坡)。

如今,海底撈和頤海國際的市值都翻了1倍多,張勇夫婦的身價也逼近2000億元,輕鬆蟬聯新加坡首富。

根據往年淨利增速來看,即便去年停業1個多月,海底撈的淨利潤也不該暴跌90%,問題出在經營模式上。

説起海底撈,都説拼的是服務,但服務不會永遠奏效。

27年來,海底撈從四川走向全國,一路飛速擴張,最終敲鐘上市,如今市值高達3554億港元。

成功是成功,可海底撈終歸是個流量生意,雖然開遍海內外,除了服務好點,口味真的一般,也沒啥創新,基本是靠飛速擴張開店撐起來的。

瘋狂開店複製這模式呢,好是好,資本也最喜歡,但總有見頂的一天,這裏用數據説話:

2019年,海底撈營收265.56億,同比增長56.2%,淨利潤23.45億元,同比增長42.44%,增速雙雙低於2018年。

業績增速放緩,一是開的店太多了,2019年門店數量已達768家,同比增長64.8%。2020年疫情暴擊下,海底撈還是繼續開開開,據光大證券預測,去年海底撈將新增門店525家。利潤暴跌也要把擴張進行到底,堪稱開店狂魔....

問題在於,中國城市就這麼多,開再多總有個頭,流量見頂以後靠什麼?

而且新店肯定會對舊店造成分流,比如海底撈的高翻枱率曾羨煞同行,但2019年翻枱率已經開始下滑,從2018年的5.0次/天,下降到4.8次/天。2020年上半年,其平均翻枱率直接降到3.3次/天,創下多年來新低。

新店分流舊店,外加更多的租金,更多的人力成本,這都將蠶食海底撈的利潤,沒有疫情也是這個結果,所以只靠高速擴張行得通嗎?

2017年8月,海底撈北京兩家門店曾被曝後廚亂象。據《法制晚報》報道,暗訪記者在涉事門店後廚多次發現老鼠、打掃衞生的簸箕與餐具同池清洗,用顧客使用的漏勺掏下水道......

事發後,海底撈緊急回應,承認報道屬實並致歉,這也暴露了其擴張進程中的失控。

結語:

雖然有擴張失控,成本上升等諸多隱患,2020年海底撈股價還是走出一波翻倍行情。

2020年3月—2021年2月,海底撈股價從最低27.3港元一路暴漲至最高85.8港元,翻了整整3倍,市值最高時也突破4500億港元。

機構一致看好海底撈的原因,還是其穩定的賺錢能力,所以頂着疫情暴擊也要推波助瀾,直接把海底撈估值推到675倍,史詩級泡沫啊....

從這次慘烈的年報預告來看,瘋狂開店帶來的巨大成本下,海底撈所謂的高增長、確定性都要打個問號了。

更危險的是,它的新老對手巴奴、呷哺、盒馬也在瘋狂突進,未來參戰者將會更多,畢竟火鍋門檻太低了。

反觀海底撈這邊,口味一般、客户黏性一般、創新力一般,唯一能稱為核心競爭力的就是服務。

不過海底撈引以為傲的服務也沒那麼無敵,比如有很多消費者就曾吐槽海底撈“過度服務”帶來的尷尬。

那個主打毛肚火鍋的巴奴,宣傳口號裏就有:“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大概也是在暗諷海底撈的過度服務。

高速擴張帶來的反噬,外加對手激烈圍剿,海底撈如果繼續靠所謂的服務取勝,恐怕利潤還得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