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404億元健身業成風口,國內公司扎堆的智能健身鏡,能賺錢嗎?

由 圖門耘 發佈於 財經

文 | AI財經社 陳暢

編輯 | 楊潔

後疫情時代,健身行業熱度增長。今年3月,Keep被傳出將衝刺IPO,最快2021年第二季度申請赴美上市;4月,FITURE魔鏡完成B輪3億美元融資,投後估值超過10億美金;5月,運動健身品牌超級猩猩完成了數億元的E輪融資。

健身行業的卡位戰熱點集中在了智能硬件設備上。在這個領域裏,已經包括了健身手環、互動式動感單車、智能跑步機等產品,現在“健身鏡”又成了熱門賽道。

業內傳言,目前國內已經有數十家企業在智能健身鏡領域內競逐。5月27日,户外運動品牌咕咚發佈FITMORE智能健身鏡,正式進軍家庭健身賽道。之前在2020年10月,FITURE健身鏡上線。此外,還有樂刻、YUPP、跑步機生產商億健、健身服務商沸騰時刻等公司發佈了智能健身鏡產品。

404億元家庭健身市場規模,健身鏡搶食分羹

美國居家健身設備製造商Mirror是健身鏡概念的提出者,它於2018年9月推出了首款智能健身鏡產品,售價1495美元,在2020年7月,這家公司被運動健身服飾巨頭Lululemon以5億美元價格收購。

疫情期間,人們居家健身的需求提高。根據Lululemon預計的數據,Mirror在2021年收入將增長50%-65%,最高達到2.75億美元。這也讓國內的這條賽道熱鬧起來。

健身鏡可以為用户提供“硬件+軟件”方面的服務。比如咕咚發佈的健身鏡,就可以提供拉伸放鬆類、健身增肌類、減脂塑形類等課程,同時與心率手環、手錶、跑步機、體脂秤、跳繩等設備互聯,實現數據互動。

健身鏡在國內市場,是不是家庭健身大趨勢下催生的產物?沸騰時刻智能科技創始人兼CEO劉唯劼曾對媒體分析稱,健身房是一定的歷史時期一定的社會格局下在美國產生的一種商業模式;在中國,因為有經濟現狀、道路擁堵、城市中心租金貴等多方面落差,把傳統的美國健身房模式平移到中國並不能滿足絕大多數人健身的需求。

咕咚創始人兼CEO申波對AI財經社表示,做健身鏡是因為用户在家庭健身環境裏面需要一張屏承載內容和互動。“這個設備第一要是一張專業的屏,第二要操作簡單,屏幕可以連接各種設備,這樣才能形成家庭健身房。”

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間,國內居家健身行業市場規模從83.5億元 增長到281.5億元,5年間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5.5%,2021年預計可達404億元。“能做健身鏡的硬件公司,中國沒有一百家也有兩百家。”申波稱。

賣健身鏡能賺錢嗎?

玩家紛紛入場,但賣健身鏡能不能賺錢、怎麼賺錢,還是個問題。

健身鏡的價格並不便宜。咕咚的健身鏡分為標準版和3D攝像機版,定價分別是3999元和4999元。FITURE的魔鏡產品售價則高達7800元。AI財經社發現,智能健身鏡的盈利模式遠不止賣硬件那麼簡單。以FITURE魔鏡為例,7800元的價格裏包含一年的會員費;一年後會員過期,用户就需要每月繳納99元才能上裏面的課程。

而Mirror除了購買智能鏡面1495美元(約合人民幣10224元)的花費,用户也需要每月支付39美元的會員費,觀看和跟練該平台上的健身課程。算下來,用户首年在每台Mirror上的支出共1963美元,第二年起則每年支付468美元。據Lululemon年報,2020年Mirror智能鏡實現了1.7億美元的營收。

不同於官方7800元的售價,FITURE魔鏡在天貓、京東旗艦店的價格為8200元(含一年個人版會員)。但其目前在天貓店顯示的銷量僅為個位數,京東店的用户評價條數也僅為500+。

至於咕咚的FITMORE智能健身鏡,申波稱,除了第一波首發產品外,3999元和4999元的價格不包含直播課程。他還透露,FITMORE智能健身鏡還將開發與騎行機、划船機等家庭健身設備的互聯功能、互動挑戰功能。

據瞭解,2017年咕咚的全年營收超過1.5億元,營收主要來源於廣告、賽事、電商(電商板塊產品大部分來自第三方)。目前,咕咚有近2億運動用户羣體、50億運動健康大數據。事實上,早在2017年,咕咚就表示要加強智能裝備的開發與銷售、強化培訓和運動課程等措施,將對線上課程採取收費方式。

“軟件+硬件”的家庭健身市場,在後疫情時代仍然還有着增長的空間。但智能健身鏡目前還處於教育用户的階段,但賽道上已經湧入大批玩家,其未來要發展起來,也還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品牌故事。

本文由《財經天下》週刊旗下賬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