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李海媛)臨近6月末,在高考放榜的同時,公募基金上半年業績也逐步揭曉。回顧上半年市場環境,A股三大股指漲跌不一,基金分紅金額也不及往年。公開數據顯示,截至6月29日,年內公募分紅金額不足千億元,較2022年同期減少400億元,僅為911.7億元。而在年內分紅的基金產品中,債券型基金以超780億元的分紅金額成為年內分紅最多的一類基金產品,且在全部產品中佔比超八成。在業內人士看來,2023年以來,基金市場投資環境不算太友好,淨值表現不佳,因此導致了分紅能力的下降。而下半年的分紅趨勢也取決於市場環境、基金淨值表現等因素。
在年內市場波動不斷的背景下,公募“發紅包”的金額也有所縮水。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月29日,年內公募分紅總額為911.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348.33億元減少436.63億元,降幅達32.38%。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公募基金分紅金額較2022年有明顯下滑,主要與市場環境、基金淨值表現等因素有關。2023年以來,基金市場投資環境不算太友好,基金淨值表現不佳,因此導致了分紅能力的下降。
若具體到產品類型來看,債券型基金可謂是扛起了年內分紅的“大旗”。數據顯示,截至6月29日,債券型基金的年內分紅總額合計達780.22億元,佔公募分紅總額的比例高達85.58%。而2022年同期,債券基金的分紅總額雖達748.73億元,但在全部基金中的佔比僅為55.53%。不難看出,債基的分紅佔比同比提升超30個百分點。
若從單隻產品的分紅情況來看,債基也毫不示弱。其中,中銀證券匯嘉定期開放債券以高達18.01億元的分紅總額暫居年內首位,同屬於債基的長城悦享增利債券A也以16.97億元的分紅金額緊隨其後。
就分紅次數而言,截至6月29日,年內分紅次數最多的產品為華泰紫金月月發1個月滾動債券發起A,上半年分紅次數累計達6次。此外,還有18只產品的年內分紅次數超5次,且悉數為債券型基金。
對於債券型基金分紅的意義,上海證券在此前發佈的研報中指出,不同於偏股型基金分紅行為被賦予“止盈”“減倉”等含義,持有人結構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債券型基金,對其分紅行為的解讀多集中於會計意義上:基金分紅可以將紅利從企業利潤表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調至“投資收益”科目,實現由“浮盈”向“實盈”的轉變,且能在規避贖回費的前提下帶來實打實的現金流入,提高資金利用的靈活度。
上述研報還提到,統計發現,純債型基金分紅對於基金投資及業績同樣存在正向影響。首先,純債基金年均分紅比例與基金年化收益呈正相關關係。其次,撇開分紅比例,在積極分紅行為下,純債基金平均收益水平得到提升,同時風險指標並未惡化。此外,忽略分紅行為,僅基金合同中出現對分紅的約束性條款的純債基金,同樣表現出優於同類的風險收益特徵。
在年內基金分紅不及往年的背景下,單隻基金的分紅總額也有所“縮水”。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年內分紅總額超5億元的基金共17只,其中超10億元的基金產品僅6只。而2022年同期,分紅金額高於5億元、10億元的產品分別有30只、12只,分紅金額最高的產品也高達37.54億元,為國富深化價值混合A。
展望後市,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市場持續波動的大環境下,下半年基金分紅的趨勢仍未明朗。
在申萬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看來,上半年以來,基金業績並不理想,大部分處於虧損狀態。從目前來看,下半年或會有所改變,但即使改變,恐怕改變的空間和幅度也比較有限,因此下半年基金業績或難有較大幅度的扭轉。從2023年下半年甚至2024年的基金分紅情況來看,預計難以達到前幾年的高水平情況。
郭施亮則認為,下半年公募的分紅趨勢還是要看市場環境變化,市場環境、淨值表現等因素都會影響基金的分紅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