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Q1財報看工業母機:行業景氣未竟 馬太效應可期
在最近兩個交易日裏,A股機牀板塊似乎正在嘗試用連續的上漲,洗刷過去幾個月來籠罩在頭上的陰霾。
4月28日收盤,A股機牀工具板塊收漲1.65%,近兩個交易日累計大漲5.88%。具體標的方面,華東重機(002685.SZ)、宇晶股份(002943.SZ)、*ST沈機(000410.SZ)三隻標的漲停,紅盤家數更是達到13家。
智通財經APP認為,機牀板塊的異動,一方面或許源於市場對過去兩個月板塊加速下跌的“修正”,另一方面亦得益於頭部標的如創世紀(300083.SZ)、海天精工(601882.SH)等陸續披露的Q1財報確認了行業的高景氣度,市場資金做多意願高漲。
頭部公司業績高增驗證行業景氣
對於上市公司而言,高增長才是硬道理。
近日,伴隨港、A兩地上市的機牀企業陸續披露財報,行業高景氣度得到驗證。據智通財經APP觀察,代表性公司如創世紀、海天精工等機牀企業的Q1業績均實現同比正增長。
收入端來看,Q1期間創世紀實現收入12.92億元,同比增長13.33%;海天精工實現收入7.06億元,同比增幅為30.87%;國盛智科(688558.SH)為2.75億元,同比增加18.62%。
盈利端,創世紀Q1期間歸母淨利潤為1.68億元,同比增長25.17%;海天精工的歸母淨利潤為1.1億元,同比增幅高達77.47%;國盛智科為4220萬元,同比增加20.53%。
窺一斑而知全豹,上述機牀公司業績全面開花,驗證了機牀行業自2020年下半年開始邁入新一輪的景氣週期,且至今行業仍處於上升期。
回溯行業發展歷史,2020年下半年受經濟回暖和下游製造業需求復甦推動,我國機牀業景氣度持續攀升,彼時機牀行業主營業務收入規模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進入2021年後,機牀業的復甦趨勢得到強化。據中國機牀工具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2021年中國機牀工具工業協會重點聯繫企業累計完成營收同比增長26.2%,增幅較上一年度擴大23.2個百分點。
再結合行業內代表性公司的最新業績來看,儘管Q1宏觀經濟波動性和複雜性交織,且疫情反覆對社會產生了一定影響,但種種不利因素下機牀業仍逆勢走強,背後原因何在?
在智通財經APP看來,支撐機牀行業在2022年延續景氣的因素主要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需求角度來看,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穩增長被寄予厚望,而作為穩增長中的重要一環,發展新基建勢必無法繞開素有製造業“工業母機”之稱的機牀。
日前,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上,會議強調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立足長遠,強化基礎設施發展對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生產力佈局和國家重大戰略的支撐,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傳統基礎設施水平。
考慮到發展新基建對加工的精度要求較高,傳統機牀難以滿足市場需求,龐大且不斷增長的下游需求催生了上游機牀業的繁榮,其中又尤以少數具備中、高端數控機牀生產能力的企業最為受益。
第二個方面,供給角度來看,近年來隨着以“十八羅漢”為代表的國營企業紛紛敗退,為民企和外企大展身手提供了有益環境;與此同時,在海外疫情的擴散、貿易摩擦及裝備禁運等多因素共振下,海外機牀廠商很難向國內客户穩定供貨,這亦為國內的高端機牀廠商實現“進口替代”創造了條件。
尤其是“進口替代”,在後疫情時代的今天演繹得愈發淋漓盡致。據悉,自新冠疫情在全球擴散以來,各國製造業供應鏈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這使得海外機牀廠商因為供應鏈問題難以向國內客户穩定供貨;此外,2018年以來,隨着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摩擦,並在全球範圍內對我國實行高端製造裝備特別是高端數控機牀的貿易禁運,這給我國高端機牀“進口替代”提供了機會。
綜上,現階段在需求整體見漲、供給格局不斷優化的產業環境下,機牀業的景氣度維持高位,身處其間相關企業亦取得了高質量的增長。
行業坡長雪厚,馬太效應可期
對於長線投資者而言,相比較於一、兩個季度的波動,行業中、長週期的發展方向及趨勢才更牽動投資者的心絃。
覆盤過去20年行業的發展歷史,我國機牀行業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且呈現週期性發展特徵:
第一個階段即本世紀初-2011年,適逢我國經濟高速發展時期,高速增長的機牀需求推動我國機牀行業突飛猛進,眾多國營機牀企業大舉併購歐洲的先進機牀廠商,我國也在2009年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機牀生產國;
第二個階段即2012-2020年,彼時由於基建、地產等下游需求萎縮,機牀業增速明顯下滑,在此階段,機牀企業數量逐年減少,國營企業紛紛敗退,一些優質的外資企業和民營機牀企業開始嶄露頭角;
第三個階段即2020年至今,如前文所述,在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的背景下,基建尤其是新基建對於數控機牀的需求迎來釋放,疊加供給端行業競爭格局不斷優化,機牀行業邁入新一輪上升期,這其中又尤以掌握了中、高端數控機牀技術的上市企業最為受益。
而展望後市,週期屬性突出的機牀業能否持續“乘風破浪”?
答案大概率是肯定的。尤其是考慮到當前我國機牀數控化率相較於美、日等發達國家仍處絕對低位,行業“進口替代”趨勢深入的過程中有望孕育出百億規模的世界級企業,與此同時資本市場上亦將孕育出一系列的投資機會。
根據中國機牀工具工業協會的數據,2007-2020年中國製造業機牀的數控化率由17%大幅提升至43%。但與老牌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機牀數控化率仍顯著偏低。以2019年為例,我國機牀數控化率為37%,相當於日本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水準,而如今日本和德國分別已達到90%、75%。
中國機牀數控化率較美、日等發達國家相去甚遠,而結合此前國家層面的表態來看,國家顯然想改變這一狀況。公開資料顯示,在2021年8月國資委黨委會議上,會議指出要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並將工業母機置於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首位。
無獨有偶,《中國製造2025》文件指出,到2025年高端數控機牀與基礎製造裝備國內市場佔有率將超過80%,數控系統標準型、智能型國內市場佔有率將分別達到80%、30%。
在機牀數控化率向美、日等發達國家看齊的歷史進程中,哪些公司有望最先脱穎而出呢?
縱覽整個資本市場,綜合技術、品牌等多個維度來看,在港股上市的津上機牀中國(01651)或最具優勢。據瞭解,該公司的技術和品牌均來自其控股股東日本津上。後者成立於1937年,具備世界一流的精密機牀研發實力,其品牌津上(Tsugami)在全球製造業,特別是小型精密零部件的加工行業中享有盛譽。
就產品力而言,津上機牀中國擁有豐富的產品線,且它的高端產品能夠有效填補民企因為技術能力欠缺而無法滿足的市場對於高端機牀的需求。
另據業績表現來看,根據公司此前披露的2022財年盈喜公告,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歸母淨利潤約為6.6億元,同比勁增約7成,亦驗證了公司出色的成長性。
當然,津上機牀中國僅是國內機牀企業崛起的其中一個標本,行業中類似基本面優異、成長性出眾的標的還有不少。未來,在下游需求拉動、行業競爭格局持續優化的時代背景下,投資者或可對該類企業抱有更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