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預計明年中國GDP增速達8.1%

由 諸葛寒香 發佈於 財經

南都訊 “明年由於經濟的持續復甦和基數效應,中國各類宏觀經濟參數將全面反彈。預計第一季度GDP實際增速將達11.4%,到第四季度將下滑到5.4%左右,呈現嚴重的前高後低態勢。”11月28日,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中國宏觀經濟年度論壇上預測。他還提到,明年個體對經濟運行的感受可能將與宏觀數據全面走高的表現發生嚴重背離。

A

明年宏觀經濟最顯著特徵:

“總體偏高、逐季回落”

11月28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聚焦於“邁向雙循環新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論壇上報告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結果時稱,在明年宏觀經濟能夠常態化的前提下,由於疫情使經濟增速下滑,基數較低,按照疫情前的增長趨勢,明年實際GDP增速將顯著高於疫前水平,第一季度增速預計達到11.4%,到第四季度下滑到5.4%左右,呈現“總體偏高、逐季回落”的基本走勢。

同時他也認為一定要警惕這種數字幻覺,“這並不意味着真實經濟情況必然擺脱了下行壓力,環比增速的低迷仍然意味着微觀主體的感受沒有得到明顯改善。”

今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劇烈衝擊下,第一季度GDP增速大幅下跌6.8%,隨着疫情常態化,二、三季度GDP增速分別反彈至3.2%、4.9%。

劉元春稱,這樣下跌後迅速反彈的“V形反轉”,是2020年中國宏觀經濟的重要特點,“這得益於我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疫情管控方案+適度刺激的經濟紓困方案。此外,中國疫情與世界疫情的不同步、中國產業鏈與世界產業鏈重啓的不同步,使中國供應鏈產業鏈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

中國較早取得疫情的有效防控,工業生產及供應鏈從而恢復運轉,在國際市場上佔據了先機,而且在海外因疫情催生的“宅經濟”需求下,出口防疫物資、線上辦公用品等,有效彌補了外需的總體疲弱。前3季度,我國集成電路、計算機、醫療器械等產品出口增速分別達14.9%、10.7%和48.2%。在海外疫情暴發的高峯期,我國出口佔全球份額大幅上升至16%,比去年逆勢提高3個百分點。以人民幣計價,前10個月,中國出口累計同比增長2.4%,進口下降0.5%,進出口總額增長1.1%,實現貿易順差2.71萬億元,同比增長16.9%,對經濟增長產生較強的正向拉動作用。

但劉元春補充道,相比於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距離疫情前的趨勢水平缺口較大。究其原因,第三產業既具有生產的勞動密集型特徵,還具有消費的接觸密集型特徵。居民壓縮非必要消費需求,恢復速度較慢。特別是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等行業,在第一季度消費旺季承擔了較大的損失,儘管後來反彈加快,但離常態化增長軌道還有很大距離。“在艱難時期,我們依靠大規模的出口,支撐內循環的全面啓動。眼下是中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戰略啓動的最佳時機。”

B

明年宏觀經濟外部環境複雜

雙循環發展格局是核心主題

劉元春認為,疫苗研製的成功及其廣泛運用決定明年全球疫情大概率上將得到逐步控制,從而保證全球經濟將得到穩步復甦。但這種復甦使中國宏觀經濟的外部環境複雜化。由於世界防疫物資需求和宅經濟需求逐步下降,各國供應能力逐步恢復、供求缺口快速收窄,逆全球化問題可能會進一步惡化,中國出口將因此受到影響。此外,即使拜登政府上台,中美貿易衝突的未來成為政治關注的核心,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世界經濟秩序趨於更加複雜。

而中銀國際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遠征則補充道,疫情能否在明年控制住,本身也是一個問題。全球疫情還在蔓延,歐洲疫情週期可能將持續數年,因此美國決寬鬆貨幣政策至少持續到2023年。如果全球仍維持抗疫狀態,財政局繼續擴大開支,利率處於較低水平,資本流動就會出現問題,對中國宏觀經濟的把控也帶來了挑戰。

據國際清算銀行數據,今年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的政策性利率紛紛降至歷史極低水平。目前,美國為0.125%、日本為-0.1%、歐元區為0.0%,英國為0.1%。相比之下,中國央行的政策性利率水平為3.85%,是目前全球重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貨幣政策常態化的央行。

劉元春認為,明年外部環境的複雜化對於國際循環體系的衝擊及其對我國出口的影響都可能使明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外部壓力上揚,所以“提前穩住內部經濟循環基本盤是應對外部衝擊和大國競爭的核心基礎。”

但研究者注意到,“受疫情影響,社會心理發生變化,疊加經濟下行壓力帶來的失業風險上揚和收入預期下降,使消費復甦持續面臨嚴峻挑戰。”近期消費的主要支撐點來自汽車消費和高端消費上揚而不是大眾消費。

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3%,剔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僅增長3.6%,還遠沒有迴歸常態化增長水平。從消費結構來看,由於高收入羣體收入水平受疫情衝擊較小,高端消費能力依然存在,但中低收入羣體疫情期間受損嚴重導致消費動力不足,在居民消費支出中,中產階層消費項目明顯下降,恩格爾係數上升。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提到,當前消費需求不夠強勁,既有當前環境的制約,也有前期收入下降或者增長緩慢造成的滯後效應的影響。

“要搶抓疫情期間我國經濟率先復甦窗口期,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劉元春認為,“在擴大內需、挖掘內需潛力方面,需要有一攬子綜合方案。”

採寫:實習生 劉芳 南都記者 林方舟 發自北京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