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寶能“長子”是如何虧掉100多億的?

由 秋長紅 發佈於 財經

撰文 / 周夢婷

編輯 / 田晏林

生命中以什麼方式得到,就會以什麼方式失去。這句話似乎正在姚振華身上應驗。

八年前,這位寶能投資集團(簡稱“寶能集團”)的掌門人在“血洗”南玻A董事會時不會料到,八年後,他將在這家公司召開的一場臨時股東大會上,迎來潰敗。

8月3日,位於深圳市蛇口工業六路一號的南玻大廈,氣氛有些嚴肅。

下午2點45分,這裏將決定出新一屆南玻A的董事會。值得注意的是,這場原本由第一大股東前海人壽提請的會議,在被董事會否定後,最後還是由監事會緊急牽頭,才得以召開。

整場會議只決定兩件事:一是選舉前海人壽總經理沈成方為南玻集團第九屆董事會非獨立董事,二是免去“寶能系”人員王健的董事職務。

雖然到現場參會的股東及股東代理人只有54位,但還有699位股東通過網絡投票表決。隨着議案的通過,在8個人的董事會格局中,代表前海人壽的成員達到了5名,“寶能系”成員降為了3名。

這場董事會的席位之爭,前海人壽贏得並不容易。該議案在7月8日、16日兩次過會,均未通過。寶能集團高級副總裁程細寶堅定地投出反對票。

按理説,寶能集團通過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鉅盛華”)持有前海人壽51%的股權,前海人壽也是“寶能系”的一員,現在為何不“一致行動”了呢?

《財經天下》週刊瞭解到,7月中旬,鉅盛華稱召開了臨時股東大會,免去沈成方前海人壽董事和總經理的職務。但前海人壽卻説對此事不知情。

後經監管部門核查,鉅盛華存在不當干預前海人壽經營的情況,姚振華被約談,隱藏在兩家企業之間的裂痕開始被放大。

這似乎也意味着,姚振華費盡心思搶來的上市公司,現在又要雙手奉還。然而,讓他糟心的不只南玻A一家,其通過鉅盛華間接持有的另外兩個上市公司中炬高新和韶能股份,也逐步進入失控狀態。

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姚振華的最大危機還是來自鉅盛華的股權質押風險。

近日,鉅盛華年報披露,公司2021年鉅虧115億元,對外擔保總額573億元,涉訴金額達到550億元,有息債務餘額823億元,更有37家金融機構因其“踩雷”。每個數字都觸目驚心。

鉅盛華,姚振華的“長子”公司,也是他的“錢袋子”,這一系列的危機,似乎正在扯下了寶能集團最後一塊“遮羞布”。

(圖源/視覺中國)

寶能的“錢袋子”破了

作為姚振華擴張資本版圖的重要武器,鉅盛華是寶能集團重要的融資平台,相當於整個集團的“錢袋子”。姚振華通過鉅盛華間接控制着前海人壽、深業物流和深圳華利通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華利通”),成為三家上市公司--南玻A、中炬高新、韶能股份的幕後掌控人。

公開資料顯示,鉅盛華業務板塊主要包括綜合金融、綜合現代物流和調味食品及其他業務。其中,綜合金融業務是其主要營收來源,收入佔比逾九成。但2021年,這部分營業收入為675.21億元,同比下滑14.76%,毛利率為-16.41%。

2021年,鉅盛華虧損額達到了115.23億元,較2020年盈利81.37億元,減少了196.6億元,同比下滑241.61%。對此,鉅盛華解釋稱,主要是2021年公司經營環境惡化所致,“未來若公司經營狀況得不到改善,很可能對公司償債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與此同時,截至2021年末,鉅盛華的有息債務餘額已經達到822.91億元,其中有360.44億元在2022年內到期或回售。而該公司對外擔保總額更是達到了572.89億元。截至7月29日,鉅盛華已出現無法履行擔保責任的情況。

此外,由於融資及對外擔保等訴訟事項,鉅盛華的涉訴金額也超過550億元。鉅盛華稱,“依據代理律師對案件判決結果的判斷,並考慮和解談判的和解性,計提預計負債金額13.86億元。”

被債務搞得焦頭爛額的鉅盛華走上了懸崖,但把它往崖邊又推了一把的,是其控股股東寶能集團。

據悉,寶能集團直接持有鉅盛華109.89億股,佔公司股本的67.4%,但目前有109.8億股遭遇質押,佔總股本的67.35%。

鉅盛華坦言,假設寶能集團於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未按照主協議約定履行全部或部分債務的,質權人有權按照法律、法規及質押協議的約定行使質權。屆時,公司存在控股股東可能發生不確定變化的風險。

換言之,在對“繼子”南玻A無法牢牢掌控後,姚振華或許又要失去對“長子”鉅盛華的控制。

一位接近寶能集團的高層人士表示,寶能的整體坍塌是必然的,姚振華失去對鉅盛華的掌控也是確定的事,“他在當下不存在其它平台能夠協助其繼續進行融資。而實際上,鉅盛華的真實財務情況可能遠比公開披露的年報數據還要差。”

(寶能集團董事長姚振華與旗下重點企業關係圖,數據來自天眼查。本刊製圖)

37家金融機構“踩雷”

其實早在2021年,鉅盛華就承認信託和理財產品逾期,但外界沒想到這顆“雷”大得如此驚人。

據鉅盛華公佈的資料,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在逾期金額超過1000萬元有息債務企業中,涉及37家金融機構,包括10家銀行、12家信託公司、3家證券公司及12家非銀機構,逾期金額合計375.04億元。

10家銀行包括平安銀行、華夏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等,逾期金額合計102.48億元。其中,平安銀行的逾期金額最高,超過35億元。

而12家信託公司逾期金額達到212.75億元,平安信託涉及的逾期金額最高,達到了53.12億元,雲南國際信託其次,達到了45.05億元。

一筆筆的大額錢款是姚振華向整個金融行業投下的一顆顆巨石,傷人傷己。

據《第一財經》援引接近平安信託的知情人士消息,平安信託與鉅盛華旗下深業物流公司的53.12億元信託借款項目為金融同業通道業務,出資方為某股份制銀行,借款方為深業物流公司。這筆業務已於去年12月底根據合同中規定的條款進行原狀分配,同步進行了產品清算和終止登記。

另據平安信託相關工作人員透露,雖然他們在2021年底已經跟出資方結清了信託計劃,但鉅盛華的逾期還是存在的,只不過這份債務關係目前存在於出資方銀行跟鉅盛華之間。

一位雲南國際信託的工作人員向《財經天下》週刊解釋道,與平安信託同理,雲南國際信託作為受託人已經按照委託人某資產管理公司的指令與鉅盛華解除了合作關係,並且按照合同約定,通知了擔保人,“剩下的責任則是這家資產管理公司與鉅盛華之間的事情,具體是訴訟還是保全,要看他們的溝通。”

在行業人士看來,之所以有這麼多銀行及金融機構“踩”中鉅盛華的“雷”,背後離不開寶能集團展示給外界的奪目光環。

“曾經,寶能借助強大的資本騰挪能力,能把很多借新還舊、金融工具拆借等金融風險給規避和掩蓋掉,而銀行看到同行們在跟寶能合作的過程中沒有出現爆雷,反而賺了很多錢,考慮到自身存在的考核壓力,也選擇與寶能合作,借債給鉅盛華。”上述行業人士表示。

同時,該行業人士直言,有些金融機構在風險把控方面也的確有所欠缺,特別是銀行賺錢的屬性是“吃利差”,這就決定了它很難去深入研究瞭解產業發展,“比如當前銀行大量投入汽車金融業務,但很少有人真正瞭解汽車產業。”

在該行業人士看來,部分銀行和信託公司在評估產業風險方面,缺乏相應的人才。所以現在才會有如此多的金融機構陷在鉅盛華挖的“深坑”裏。

鉅盛華為何會出現如此大的虧損?800多億元的債務都是怎麼來的?一位熟悉寶能的業內人士告訴《財經天下》週刊,寶能集團旗下產業格局包括汽車、新能源、國際物流、房地產開發、醫療養老等眾多產業,早年間將“鋪子”擺得極大。

但有些產業的發展卻撐不起姚振華的野心。

以新能源汽車為例,這是一個相當燒錢的產業,雷軍為造車項目設定10年100億美元的預算,約合人民幣677億元;蔚來CEO李斌也把造車門檻從200億元翻番至400億元。

但去年全年,蔚來、小鵬、哪吒汽車的淨虧損達到 40.1 億、48.63 億和 29 億元。

“經濟上行期,寶能可以憑藉強大的資本運作能力,掩蓋舊賬,從金融機構借來新的資金來進行投資,但在經濟環境調整期,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可能就會發生‘多米諾’效應。”上述業內人士説。

(寶能集團董事長姚振華。圖源/中國寶能微信公眾號)

回不去的姚振華

回想2016年,“寶萬之爭”鬧得最兇時,當時還處於房企老二位置的中國恆大,突襲“老大哥”萬科,成為後者的第三大股東。

2017年,恆大退出戰局。隨後的五年時間裏,三家企業的命運也在因緣際會間被徹底改寫。

進入2022年,萬科還在想方設法讓業績回穩,但恆大和寶能已經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前者的重組方案延期到年底,後者徘徊在崩潰邊緣,現在更是加速殞落。

在行業人士看來,寶能和恆大或許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兩家都從理財爆雷被挖出更深的黑洞,再比如姚振華和許家印都擁有“汽車夢”,但誰都不敢肯定消費者會買賬。

但寶能和恆大又是不同的。姚振華相比許家印,更是個地地道道的資本玩家。

近日,寶能造車核心部門的員工張鵬告訴《財經天下》週刊,公司從2021年6月開始就不發工資,“現在已經欠了我一年多的薪資了。”張鵬已經提起了勞動仲裁,但是寶能依舊沒有支付,並且公積金也沒給他繳納。

據張鵬透露,當前寶能造車的核心部門還在招聘,在他看來,這是公司“在製造運營正常的假象”。

而主理地產業務的寶能城發集團,員工劉紅也因公司欠薪選擇離職,“我已經向法院申請了強制執行,但到最後,法院反饋寶能沒有可執行的資產,問我是否同意移送破產。”

劉紅表示,過去一年,被欠薪員工究竟能拿到多少被欠薪水,什麼時候拿到,完全取決於寶能。“6月份寶能發了一波工資,但對採取法律途徑維權的員工反而歧視性地不發,這不是噁心人嗎?”

(圖源/受訪者提供)

員工的憤懣傳導到資本市場,“寶能系”的另外兩家上市公司韶能股份、中炬高新的股東們感到惴惴不安。

7月21日,韶能股份公告稱,深圳市中院裁定重新強制拍賣、變賣其第一大股東華利通持有的非限售流通股1.42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3.11%。

據瞭解,華利通是鉅盛華100%全資子公司,若此次司法拍賣完成,韶能股份第一大股東將發生變更,姚振華將失去韶能股份第一大股東位置。

而中炬高新也遭到“二股東”火炬集團的垂涎。

7月19日,中炬高新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中山潤田收到了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執行裁定書,裁定中山潤田將持有的中炬高新2655萬股股份,變價給廣東粵財信託有限公司,以此償還7.25億元的債務及利息。中山潤田被動減持股份比例達1.6%,持股比例從19.44%降至17.84%。

而“二股東”火炬集團的一致行動人鼎暉寰盈增持了中炬高新的股份,雙方合計持有中炬高新的股份達到了12.31%。與控股股東中山潤田持有的股份比例差距縮至5.53%。天眼查顯示,中山潤田的背後的實控人也是姚振華。

7月29日,姚振華在寶能中心主持召開八月董事長辦公會,聽取了寶能汽車、寶能城發、寶能物流科技三個經營單元的半年度經營工作彙報。姚振華表示,在過去的七個月裏,集團取得了一定的經營成果,下一步仍要持續推進資產處置和提升經營,全力改善資金流動性,促進公司各項經營工作不斷前進。

外界也希望姚振華的經營工作早日見到成效,畢竟張鵬和劉紅還在盼着收到自己的工資。

在馬不停蹄的擴張道路上,姚振華一度被外界視為“資本力量的捍衞者”,但其又被同行冠以“野蠻人”稱號。鉅盛華曾是姚振華打開資本大門的入口,可能也是一個他永遠也回不去的地方。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鵬、劉紅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