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概股“東歸”迎利好,當前已有34家機構在港設立子公司

由 頻長志 發佈於 財經

2月24日,資本邦瞭解到,2月23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發表2022/2023年度財政預算案時表示,當前,香港已為中概股迴流做好準備,包括容許沒有不同投票權架構並屬非創新產業的大中華公司在港第二上市,並給予雙重主要上市的發行人更大靈活性。

陳茂波表示,這些措施將有利進一步吸納優質中概股在港上市,豐富市場選擇,增加市場流動性,提升香港全球融資平台的競爭力。

據粵開證券最新研報指出,港交所優化海外發行人上市制度,為中概股迴歸拓寬了入口,還增添了應對風險的緩衝墊。迴歸具體包括三種途徑,分別為私有化再上市、雙重主要上市以及二次上市。

據其統計,截至去年12月份,已經有15家中概股選擇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同時包括小鵬汽車、理想汽車以及百濟神州在內的四家企業則選擇了雙重主要上市的方式。

(圖片來源:粵開證券)

與此同時,未來將有哪些中概股可能迴歸?

根據港交所最新修訂規則並結合當前數據,中金公司篩選出60家公司或在未來3年內滿足二次上市條件迴歸港股:其中35家當前已符合條件的公司;25家公司可能在未來3-5年內滿足條件。

中金認為,從更長期的角度來看,中概股迴歸將優化香港市場結構,強化香港作為區域金融中心和“新經濟”橋頭堡的地位。同時,港交所正式施行SPAC上市機制,也為新經濟企業開通了新的上市和融資渠道和選擇。

中金預計香港將持續吸引海外優質企業與中資公司赴港主要上市或第二上市,港股市場逐步匯聚中國新經濟優質龍頭公司的優勢將不斷顯現,對來自全球包括大陸的投資者吸引力也將進一步增強。

業內人士看來,近幾年中概股回港潮的出現,給內資券商也將帶來豐富的市場空間,同時帶動投行、資管等多項業務發展。

光銀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行政總裁王晶也曾表示,內資投行在這波中概股迴歸的浪潮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各方面業務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伴隨着內資企業國際資本市場融資與投資者的國際資產配置資產趨勢,在香港的內資投資銀行正迎來了歷史的大好發展機遇。”

據悉,近期,證監會在答覆政協有關議案時曾提到,截至目前,當前共有35家證券經營機構在境外設立子公司,其中有34家機構在香港設立子公司。均持有香港證監會的證券經紀、承銷保薦等牌照,具備擔任內資企業境外上市主辦行、機構投資者境外主經紀和託管商的相關資質。

證監會認為,內資券商參與香港資本市場有利於豐富香港金融業市場主體,深化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並提升內資券商競爭力和國際化水平。

Choice統計發現,2021年全年,港股IPO共發行97只,其中29家由中資券商作為獨家保薦人,35家由中資、外資行攜手參與保薦。且在IPO數量榜前十的保薦機構中,中資券商已經可以做到與國際投行平起平坐。

其中,中金公司共計參與保薦31單IPO,位列第一,在去年IPO總數中佔比接近32%;位列第二、三位的則分別為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兩家分別保薦21單和13單;前十名當中的中資券商還包括中信里昂、海通國際、建銀國際和華泰金融(香港),保薦數量均在6單及以上。

東興證券分析,當前中資券商最有可能在投行業務取得突破,中概股迴歸和內地企業港股IPO的數量和規模增長勢頭強勁,賦予中資券商可觀業績增量;香港經紀業務競爭激烈,多樣化產品、綜合服務能力以及內地資源拓展也將成為中資券商的核心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