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李傲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燒光賬面資金吞下一家A股上市公司控股權,“牙茅”通策醫療(600763.SH)的這筆買賣在資本市場上引發軒然大波。
5月15日,通策醫療發佈公告稱,公司與杭州磐源投資有限公司(下稱“磐源投資”)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擬以支付現金的方式受讓浙江和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和仁科技”,300550.SZ)7879.53萬股股份,約佔和仁科技股份總數的29.75%,交易金額約為7.69億元,交易完成後,通策醫療將會成為和仁科技的第一大股東。
財報數據顯示,通策醫療2022年一季度的營業收入為6.55億元,2021年全年的淨利潤為7.03億元,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通策醫療貨幣資金7.34億元。這意味着,對和仁科技的收購金額大約相當於通策醫療一個季度的營業收入、全年的淨利潤,或者目前全部的賬面資金。
和仁科技成立於2010年,主營業務是醫療機構臨牀醫療信息系統及數字化場景應用系統的研發銷售、實施集成、服務支持與提供解決方案,為301醫院、唐都醫院、協和醫院等多家三甲醫院以及浙江省內的邵逸夫醫院等提供過服務。財務數據顯示,2019-2021年,和仁科技的營業收入都在4.4億~4.7億元區間徘徊,淨利潤約為3000萬~4500萬元。股價的波動區間也不大,截至5月16日收盤,和仁科技的總市值不足30億元。
斥巨資收購一家業績增長乏力的企業,通策醫療的投資者似乎對此並不高興。5月16日,通策醫療盤中一度跌超8%,最終報收125.88元/股,跌7.67%,總市值403.6億元。通策醫療是明星基金經理葛蘭的“心頭好”之一。去年第四季度通策醫療一路狂跌,但葛蘭卻依然堅持加倉。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中歐醫療所持的通策醫療股份佔總股本的比例為4.90%,是通策醫療的第二大股東。
相比之下,二級市場對和仁科技的態度則要積極許多。5月16日,和仁科技報收11.12/股,漲6.01%。
關於通策醫療收購和仁科技對雙方的意義和影響,5月16日,時代財經多次致電和仁科技,但始終未能接通,通策醫療方面則對時代財經表示:“領導在開會,現在不方便回覆。”
“牙茅”的醫療信息化夢
通策醫療牽手和仁科技的動機並不難理解。
“通策醫療作為一家以醫療服務為主的大型醫院集團,向醫療服務專科領域高精尖發展,離不開醫療數字化的佈局,為公司各醫院的高效發展提供高速的增長引擎。無論是公司正在建設的紫金港醫院,還是濱江的“未來醫院”,均離不開智能化的診療空間,構建大數據平台與人工智能平台,整理、分析醫院運營情況與客户的健康信息,通過智能分析輸出高質量的診療、運營管理方面的分析成果,提升醫療質量與運營水平,成為未來各個醫院升級的看板。”通策醫療在公告裏寫道。
通策醫療對於醫療信息化的迫切願望顯而易見。事實上,通策醫療一直在為醫療信息化進行佈局。
早在2015年,通策醫療就以定增方式,收購了醫療信息化技術開發公司海駿科技95.67%的股權、贏湖創造90%股權、贏湖共享90%股權。其中,給海駿科技全部股東權益的預估值約為50.6億元,對應通策醫療計劃收購的股權價值高達48.42億元。
在當年的公告裏,通策醫療也像如今一樣信心滿滿,準備“大幹一場”。通策醫療在公告裏表示,交易完成後,公司將開展基於工業4.0製造軟硬件醫療服務一提的數字化正畸業務、基於互聯網+的生殖醫療技術和資源整合平台業務、基於O2O的三葉兒童口腔連鎖管理業務。
海駿科技為通策醫療打造了一個名為“存濟醫療雲”的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及醫療數據雲服務平台,主要為醫院採集患者相關醫療業務數據,併為醫院管理者分析決策提供依據,同時為各大醫療研究機構所研究的項目提供病理數據及分析。“通策開發的醫療雲系統實現所有醫院系統的整合與問題解決。”通策醫療方面表示。
翻看通策醫療近年來的年報,這套醫療雲系統目前主要還是在通策醫療下屬的各醫院使用,但效果如何還有待商榷。
時代財經嘗試通過公眾號線上預約通策醫療旗下三葉兒童口腔門診服務,但發現在線上登記預約信息後,還必須與客服電話確認才能成功預約掛號。
但一名互聯網醫療運營人士對時代財經表示,預約系統與真正的HIS(醫院管理信息系統)不能直接劃等號。“(通策)用了這麼多年了,肯定已經優化得比較好了。”該人士稱。
2016年,通策醫療還曾聯手創業軟件(現名:創業慧康)、迪安診斷等共同發起設立浙江大健康產業基金,並簽署了合作框架意向協議。該基金GP設立形式為有限合夥企業,規模為1000萬元,通策醫療實控人呂建明作為有限合夥人出資270萬元。
創業慧康也是一家以醫療衞生行業信息化建設為主營業務的企業。但近年來,上述大健康產業基金幾乎再也沒有出現在公眾視野內。
耗資逾7億元到底值不值?
和仁科技創始人楊一兵曾在浙江大學當了十幾年教師,是中國最早從事醫療信息化的領軍人物之一。和仁科技的客户名單陣容也十分豪華,囊括了301醫院、西京醫院、同濟醫院、華西醫院、湘雅醫院、湘雅二院、浙醫二院等國內頂級醫院,還負責過西北最大的口腔醫院的雲系統,以及類似嘉興二院的口腔科的科室系統,能夠服務於小的口腔診所。
根據5月15日機構調研內容紀要,通策醫療在機構調研線上會議中表示,和仁科技可以幫助通策醫療的信息系統實現很多原本想做卻無法實施的內容,比如電子病例的動態化、雲端化;生態的構建,為患者提供實時的服務;打破傳統醫療服務的場景壁壘,將醫院服務延伸到家庭等。
根據上述機構調研內容紀要,收購完成後,通策醫療會將信息系統,包括通策雲存儲系統、SSC財務、人力資源等全部以雲的模式剝離給和仁科技來提供,以此對主業提供更好的支撐和保障。而這些業務並不具有排他性,通策醫療只是和仁科技的大客户。通策醫療將供應鏈管理、中台知識庫的標準化建設、獲客、雲系統移動化、存儲系統都外包給和仁科技,以提升通策服務客户的能力。
和仁科技則做出了相關業績承諾,即現有業務在2022年度-2024年度實現扣非淨利潤分別不低於3500萬元、4000萬元和4500萬元,三年合計不低於1.2億元。
對於通策醫療的醫療信息化建設來説,和仁科技是一個理想的合作對象。但更多的投資者質疑的焦點在於,為什麼通策醫療不選擇與和仁科技進行業務合作,而是要耗資逾7億元併購股權?
時代財經查閲東台市人民醫院醫院、鳳城市中心醫院、德州市立醫院、陽江市人民醫院城市醫療集團海陵區人民醫院等數家公立醫院的信息化軟件系統採購/升級的招標、中標公告獲悉,除了鳳城市中心醫院的中標金額為1495萬元外,其餘三家醫院的招標/中標價格都在500萬——600萬元的區間內。
上述互聯網醫療運營人士對時代財經表示,HIS的價格視醫院規模而定,從幾十萬元到千萬元級別都有,大部分醫院應該在百萬元級別。
對此,通策醫療在上述機構調研線上會議中回應稱:“本次併購不是簡單的買賣關係,目的是結合兩家公司優勢整合2b、2c端,進而建立大的生態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2月14日,和仁科技曾經公告稱,磐源投資、和仁科技實控人楊一兵、楊波與科學城(廣州)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簽署股份轉讓協議,轉讓總價約為10.78億元。然而,這筆買賣最終不了了之。
在公佈與通策醫療的交易的同時,和仁科技也發佈了上述協議的終止公告,理由是所約定合同生效期限期滿且生效條件未全部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