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實現消費金融和場景的深度嵌套,銀行加快與互聯網巨頭的合作,抓入口、搶流量。7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日,微信優化了信用卡“取現”功能,低調顯示了銀行官方借款服務,通過這項服務,用户可以進行名下信用卡取現操作。鏖戰“線上時代”,與互聯網巨頭合作實現強強聯合成為銀行信用卡的普遍選擇,不過,在業務規模及貢獻度得到提升的同時,做好資金流向合規管控也不容忽視。
優化信用卡“取現”功能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信用卡“取現”渠道不斷優化升級。7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日,微信優化了信用卡“取現”功能,上線了銀行官方借款服務。進入微信“我的”板塊,點擊服務,隨後進入信用卡還款界面,點擊右上方的借款選項就可以看到用户名下可支持借款的信用卡。
簡單來講就是將信用卡“取現”業務功能搬到了微信裏,實際的“取現”、審核服務仍由銀行提供,可借最大額度一般為信用卡消費額度的一半,借款金額可能佔用信用卡消費額度。
以華夏銀行為例,北京商報記者實測後發現,若用户借款金額為1000元,可以分期3個月、6個月、12個月、18個月、24個月進行償還,不同期限償還的金額分別為1018元、1036元、1072元、1108元、1144元,該費用與銀行預借現金收取的費用一致。預借現金是信用卡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信用卡的傳統成熟業務,根據相關頁面介紹,微信信用卡還款平台不額外收取費用。
在輸入借款金額,選擇好還款期限後,北京商報記者提交了借款申請,不到1分鐘借款資金便成功入賬綁定的銀行儲蓄卡中。值得關注的是,在借款過程中,用户選擇還款期限不同,對應的近似折算年化利率(單利)也有所不同,以上述期限為例,年化利率分別為10.77%、12.24%、13.03%、13.23%、13.27%。
借款用途主要有家庭裝修、休閒旅遊、傢俱家電、教育進修、購車消費、婚慶服務、醫療服務、商城百貨,微信提醒稱,“資金僅限於日常消費,不得用於購房、投資等領域”。
微信上線銀行官方借款服務將為信用卡“取現”帶去巨大的流量。事實上,早在去年8月,微信就面向部分用户展示了銀行的“取現”入口。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可支持“取現”的銀行有華夏銀行、平安銀行、光大銀行等。7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從行業人士處瞭解到,信用卡“取現”相關服務由合作銀行官方提供,與此前一致,僅小範圍試點,相關調整為優化用户體驗,助力銀行數字化轉型和促進經濟消費。
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員於百程表示,微信與銀行信用卡合作“取現”功能,將個人用户綁定的信用卡集中展示,屬於展示和導流合作。對於用户來説,將信用卡“取現”產品集合在微信裏,需要資金週轉時更加便利,也方便做對比篩選;對於銀行方來説,信用卡“取現”多了一個大入口,有利於提升用户的活躍度和業務量,增加信用卡收入規模;對於微信來説,擴充了借貸產品服務的豐富度,提升了用户黏性和業務價值,也可以收穫導流服務費用。
打造流量入口獲客渠道
如今,信用卡市場已經告別了高速增長,進入了存量競爭階段,依託生活品質和消費升級不斷提升的契機,信用卡已從工具之戰演變成為生態、流量爭奪戰。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與2022年較為單一的僅展示“取現”入口不同,此次微信在銀行官方借款服務板塊還上線了“辦超V卡”功能,用户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辦理聯名信用卡。
以北京地區為例,用户可以選擇的髮卡銀行有平安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廣發銀行、華夏銀行,可選擇的卡片種類也多種多樣,主要包括銀色夢想卡、粉色鵝仔卡、黑色尊享卡等多種,能享受“每月享免還額度、機場貴賓權益、騰訊權益”等福利。
北京商報記者隨機測試發現,在同意相關協議點擊辦卡申請後,界面便跳轉至銀行信用卡申卡流程,用户輸入身份證號、姓名、手機號、學歷、單位名稱等信息後便可以進行信用卡申請操作。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諮詢顧問蘇筱芮表示,微信升級信用卡借現金服務,實際上是使得借款業務觸達終端用户的路徑進一步縮短,能夠使得銀行在激活信用卡用户、促進信用卡交易方面提供更多便利。上線“辦超V卡”服務權益,也可以看作是銀行藉助互聯網平台的流量優勢拓展業務,確實可以為銀行信用卡獲客引流起到一定作用。
鏖戰“線上時代”,聯手互聯網巨頭引入新流量成為銀行搶灘發力的重點。一方面,部分銀行看中了巨頭掌握的大量消費者數據,在“雙11”“購物節”中與之聯手,推出信用卡積分、刷卡等福利,增加用户的刷卡消費行為。另一方面,也有銀行看中了巨頭的多元金融業態佈局,採用深度合作模式推出聯名信用卡,從而實現品牌、客户、資源的強強聯合。
此前亦有信用卡中心人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直言,“我行信用卡更傾向於通過互聯網平台資源搭建起全面的信用卡產品融合服務,同時通過髮卡量定價、卡片權益定價、市場活動投入等多種商務合作模式,與平台建立聯名卡合作”。
在於百程看來,隨着消費金融業務從高速發展到成熟階段,近兩年開始,信用卡整體的新增髮卡量增速下滑,逐漸進入存量時代。銀行在信用卡獲客和運營上的壓力逐漸加大,通過與互聯網平台合作導流等業務,有利於發揮雙方用户和業務優勢,形成互惠,已經成為銀行信用卡運營的普遍選擇。
博通諮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從存量市場的角度分析稱,“銀行信用卡部門為了讓消費者辦理信用卡都會給與消費者一定的權益,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幫助信用卡部門獲客。但進入存量市場後,個人認為效用已經不大,畢竟各大銀行信用卡部門也早已觸網”。
做好資金流向合規管控
經過了30餘年的發展嬗變,信用卡髮卡規模增速趨穩,行業增量空間收窄,用户活躍度成為信用卡競爭的制勝關鍵。雖然通過和互聯網巨頭合作有助於帶動信用卡業務規模及貢獻度得到提升,但其中的風險也仍需注意。
例如,在隱私信息方面,互聯網巨頭不能直接向銀行提供信息,銀行也應通過各類認證措施,保障用户線上辦卡安全。於百程強調,對於平台來説,還需要注意在產品展示方面的合規性,銀行對於合作方也要做好資格准入和營銷等合規管理,另外,信用卡“取現”的資金屬於借貸資金,監管要求禁止流向投資股市、樓市等,平台需要協助銀行一起做好資金流向的合規管控。
蘇筱芮進一步指出,此類創新方式應當明確好合作雙方各自的權責,互聯網平台在宣傳時,應當遵守金融營銷宣傳的有關規定,而銀行也應當清晰地披露申卡、用卡及活動等相應規則,建立好與用户之間的溝通渠道。
“信用卡進入存量市場後,比拼的還是服務和優惠福利,將服務分類細化,滿足高端信用卡持卡人的需求,讓持卡人擁有更多的優惠,才能帶動業務規模短時間內快速擴大。”王蓬博直言,從平台角度,針對有可能通過互聯網巨頭渠道套現的情況,平台也要不斷提高套現的監測範圍、防控能力和打擊力度。
北京商報記者 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