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壽集團旗下資產管理公司發起設立的“中國人壽—中核1號股權投資計劃”近日順利完成募集發行,20.53億元戰略增資中核匯能有限公司,主要用於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發電項目開發、建設等。圖為中核濰坊風電項目。中國人壽集團供圖
金融企業幹得好不好,怎麼評價?
7月12日,財政部對外發布《商業保險公司績效評價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新的商業保險公司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加以明確。服務“三農”力度怎樣、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有哪些作為……一系列新指標納入評價體系中。去年,財政部還發布了新的《商業銀行績效評價辦法》。目前,中國已建立起涵蓋銀行、保險等領域較為完善的金融企業績效評價體系。
績效評價如同“指揮棒”,引導各類金融企業在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實現健康發展的同時,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量身定製”評價體系
在雲南斗南鮮花交易拍賣中心裏,花農們常為鮮花價格波動而“心跳加速”。花農杜紹倫説,農業保險就是花農的“定心丸”。
杜紹倫介紹,自己投保了太平財險雲南分公司與雲南斗南花卉產業集團合作開發的鮮花交易價格保險,“上次遇到單枝花價跌了5毛多,第二天就收到800多元的理賠款。”
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讓農民不怕作物價格波動。僅2021年,農業保險就為中國1.8億户次農户提供風險保障超4.7萬億元。
多年來,中國保險業實現長足發展,在與實體經濟形成良性循環、防範化解風險等方面取得顯著成就。2021年,中國保險深度達3.93%,保險密度達3179元/每人,商業健康保險覆蓋人數超7億人。在風險防控方面,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由銀保監會審議的180家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24.2%。到去年底,保險業總資產達24.9萬億元,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
對於數量眾多、體量巨大的保險公司,如何評價考核?此前,包括保險企業在內的國內各類金融企業,主要在“金融企業績效評價制度”這根“指揮棒”下“合奏”。據瞭解,中國金融企業績效評價制度建立於2009年,2016年進行相關辦法的修訂,通過建立評價財務指標體系,每個會計年度在盈利能力、經營增長、資產質量、償付能力等4個方面對銀行、保險、證券、其他等4類金融企業進行綜合評判,評價結果是評價企業績效、確定企業負責人薪酬、加強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依據。
中央管理金融企業的績效評價工作由財政部組織實施,各地金融企業的績效評價工作由省級財政部門組織實施。被評價的銀行類金融企業包括政策性銀行外的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保險類金融企業包括各商業保險企業等;證券類金融企業包括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其他類金融企業包括各類金融控股(集團)公司、融資擔保公司等。
隨着金融體制改革深化、保險市場規模擴大,建立新型商業保險公司績效評價制度的呼聲越來越高。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鄭偉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此前的金融企業績效評價制度涉及4類金融機構,其指標體系對不同類型金融企業的差異化定位特點體現不夠,“保險行業需要為險企‘量身定製’的績效評價體系,引導險企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防控經營風險。”
財政部近年啓動分行業的金融企業績效評價制度修改完善工作,結合不同類型金融企業的定位特點,逐步建立差異化的分類考核機制。此次修改完善商業保險公司績效評價體系,是繼出台商業銀行績效評價辦法後,分行業修改完善金融企業績效評價制度的重要一步。
引導保險服務實體經濟
新的指揮棒“新”在哪裏?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本次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改革側重引導商業保險公司發展模式轉型,指標體系從改革前的盈利能力、經營增長、資產質量、償付能力4類指標,調整為改革後的服務國家發展目標和實體經濟、發展質量、風險防控、經營效益4類評價維度。
“這4類維度評價了險企的發展為了什麼、發展質量高不高、風險是否可控、經營效益好不好等,全面刻畫了保險公司的綜合績效狀況。”鄭偉説。
從具體指標來看,服務國家發展目標和實體經濟評價維度包括服務社會民生、“三農”、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保險資金運用投資實體經濟特定領域等指標。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這將促進商業保險公司更好服務共同富裕、鄉村振興、碳達峯碳中和、科技創新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更加有效響應宏觀政策。
同時,風險防控維度設置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風險綜合評級、綜合賠付率等特色考核指標。發展質量評價維度引入經濟增加值率、綜合費用利潤率、人工成本利潤率、人均淨利潤、人均上繳利税等指標,“引導商業保險公司加快轉變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提升投入產出效率和價值創造能力。”該負責人説。
鄭偉分析,新發布的評價指標體系更貼合行業實際,更加全面地反映出保險公司的風險防控水平。具體評價指標側重貼合保險業實際,有利於引導保險公司加快轉變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更加註重防控經營風險。
“此前的評價體系中,13個評價指標中僅有2個體現了保險行業特色,新指標則在服務國家發展目標和實體經濟維度,設置了社會保障類保險、農業保險、綠色保險、戰略性新興產業保險等特色考核指標。在風險防控維度,除原有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之外,還設置了多項行業專屬指標,能更準確地反映保險公司在相關維度的績效狀況。”鄭偉説。
新的評價體系受到業內人士歡迎。中國人壽集團有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介紹,他們在支持區域協調發展、建設健康中國和綠色中國、服務鄉村振興、應對人口老齡化等方面均有亮眼表現。“新的評價體系增強了保險企業堅持‘保險姓保’、迴歸保障本源的底氣,將在保險企業堅持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發揮更有效的引導、激勵作用。”該負責人説。
讓“指揮棒”更有力
“獎優罰劣”,指揮棒才能更有力。
據瞭解,新的評價體系將原有農業保險加分事項納入服務實體經濟評價指標體系中,並提高權重;合理設定負面清單範圍,突出對企業違規事項的降級扣分,新增發生風險事件和數據失真評價降級以及違規受罰、無序設立子公司等扣分事項。
同時,評價結果運用與高管薪酬、企業工資總額、領導班子考核等重要事項掛鈎,進一步完善“薪酬與績效匹配、激勵與約束並重”機制。
鄭偉認為,《辦法》將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產生直接的“指揮棒”作用,並對其他商業保險公司產生間接的“風向標”作用。
“對國有險企,新評價體系適用範圍不僅包括國有獨資及國有控股商業保險公司,也包括由國有獨資及國有控股金融企業實質性管理的商業保險公司,覆蓋面較廣。”鄭偉説。
其他商業保險公司則可對新評價體系參照執行。鄭偉分析,作為中國保險市場重要主體,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會對其他商業保險公司產生較強輻射效應,新評價體系對行業發展的導向作用將在未來幾年逐步顯現。
鄭偉認為,在新“指揮棒”激勵引導下,保險企業應積極轉變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實現企業和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險企應堅持‘保險姓保’,發揮風險保障、資金融通等功能,主動對接服務社會民生、鄉村振興、生態文明、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實體經濟,在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保險行業和商業保險公司的長期健康發展。”鄭偉説。
中國人壽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公司將對照《辦法》考核要求,細化完善預算和業績考核體系,積極主動融入國家改革發展大局,更好服務國家發展目標和實體經濟,開創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分行業的金融企業績效評價制度改革還將繼續推進。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除商業銀行、商業保險公司外,證券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等其他商業性金融企業績效評價制度的研究完善工作已啓動,待成熟後將另行印發實施。(本報記者 汪文正)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07月21日 第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