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國際股價腰斬、賺錢費勁,背後還有6萬整形黑診所野蠻生長
醫美國際(NASDAQ:AIH)上市後被冠上醫美行業“正規軍”的光環,不過這似乎都無法為其業績和股價增色,不但今年一季度業績重挫,股價在去年年底短暫回彈後就一路走低,如今距離上市首日的高光時刻已然“腰斬”。
持續飆高的銷售費用反映了醫美國際經營壓力愈發加大的事實,與此同時,看似“性價比”更高的黑診所“游擊隊”正在擠壓市場空間。而在整個行業亂象頻出之際,醫美國際“正規醫美機構”的定位也開始在層出不窮的醫療服務訴訟糾紛中受到質疑。
「 1 」
業績重挫,股價腰斬
醫美國際搭上近幾年醫美整形行業駛向“平民化”的快車,成為國內首家在美股上市的連鎖醫美機構。
2019年10月25日,深圳鵬愛醫療美容醫院的海外主體醫美國際(NASDAQ:AIH,簡稱“醫美國際”)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開盤價為12.16美元,收盤下跌16.42%,報10.03元。
在亟待規範的醫美整形領域,投資者也對醫美國際的發展前景持保留態度。其股價在上市首日創造了歷史最高點後逐漸陷入低迷,去年年底經歷了一波回彈,今年以來卻一路走低,一蹶不振。
就在不久前的6月26日,醫美國際發佈今年一季報,報告期內營收9100萬元,較去年同期下降近5成,淨虧損超過8000萬元。
業績重挫之下,國際醫美的股價下探至歷史新低,距離上市當日的歷史高點已經“腰斬”。
事實上,醫美國際2014年曾試圖在港交所上市,不過沖刺未果。而A股主板則對財務數據的穩健性要求更高,經營狀況還不穩定的醫美國際只能轉投納斯達克。
從目前來看,醫美國際的表現也是難盡人意。截至當地時間7月14日收盤,醫美國際報5.72美元/股。市值僅1.35億。
醫美國際旗下的鵬愛醫療在業內稱得上是“老前輩”。從二十多年前的一家鵬城診所,到如今的美股上市公司,但國際醫美的擴張背後有較為明顯的資本痕跡。
招股書顯示,鵬愛醫療的前身是鵬程醫院,由周鵬武於1997年設立;2005年,深圳鵬愛醫院正式成立,自此,公司規模處於靜止狀態長達6年。
不過到了2011年,一直“偏安一隅”鵬愛醫療突然發力大舉擴張,先後開設海口和惠州鵬愛醫院、收購南昌鵬愛醫院,還聘請劉曉慶做代言。需要指出的是,幾乎是同一時期,鵬愛醫療獲得了以IDG、招商和騰創投等資本方共1500萬美元的投資。
在融資後的2012年到2014年間,鵬愛醫療拿下深圳、濟南、煙台等多家醫院,並在武漢、杭州開設兩家醫院。據稱在其14家分院中,8家來源於收購當地醫院。
這一系列擴張舉動在當時被業內解讀為鵬愛醫療謀求上市的“大躍進”。
截至去年年底,醫美國際旗下有21家醫療美容中心,其中19家為全資或主要控股的美容中心。值得注意的是,與眾多走資本擴張模式的企業一樣,醫美國際同樣面臨盈利的質疑。
「 2 」
“暴利”的醫美行業難賺錢
醫美行業曾因“低門檻+暴利”吸引了無數入場者。醫美國際招股書顯示,自2011年以來,公司毛利基本保持在60%以上,非手術類美容服務毛利率可達77%。
但是隨着近幾年“顏值經濟”爆發增長,行業競爭加劇,醫美行業的“暴利”時代一去不復返,機構賺錢越來越費勁。
2016-2018年,醫美國際淨利潤分別為5053萬元人民幣、-7243萬元人民幣、-2.53億元人民幣。蹊蹺的是,剛好在上市那一年實現扭虧。
醫美國際2019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8.69億元,同比增長14%;毛利潤為5.93億元;淨利潤1.38億元,扭虧為盈。
然而,市場對此次扭虧提出了質疑。
公司在2019淨利潤扭虧的根本原因是,以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導致的公允價值變動被計入了公司的當期損益。
根據國際會計準則,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在資產負債表被列為“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負債”,初始按公允價值確認,之後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當期損益。也就是説,這一項目的變化其實無法反映公司的實際經營利潤情況。
此外,醫美國際的銷售費用呈逐年上升之勢。據2016—2019年的財報顯示,醫美國際的銷售費用分別為2.312億元、3.304億元、3.34億元、4.13億元,各佔同期收入的39.5%、43.1%、43.8%、47.5%。
這被解讀為,醫美國際正遭遇越來越大的經營壓力。一如國內其他醫美機構和平台,醫美國際陷入“以營銷換利潤”怪圈中。
在監管的灰色地帶裏,醫美行業野蠻生長競爭激烈,中下游醫美機構為了在行業內立足,爭相在宣傳曝光上投入大量資源,營銷方式花樣百出,這樣一來,不但獲客成本越來越高,誇大和虛假宣傳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天眼查數據顯示,鵬愛醫療旗下多家醫院已經受到累計30餘條行政處罰,其中“違反廣告內容規定”、“虛假宣傳”為違規重災區。
不僅如此,當在整個醫美行業都將競爭和焦點集中在宣傳獲客中時,行業發展的人才資質、醫療技術等核心要素就處於邊緣狀態,難以得到進一步規範。據華夏時報報道:醫美國際在商家資質、手術風險、貸款消費等環節屢遭投訴。
「 3 」
黑診所橫行,正規機構如何突圍?
可以説,醫療事故是醫美行業發展過程中最大的隱患。觸目驚心的整容失敗案例頻頻上頭條,為整個行業蒙上了陰影。但頭頂“正規軍”的光環,並不意味着在市場競爭中擁有絕對優勢。
對於消費者而言,部分技術含量低的醫美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往往在於價格。
有媒體曾就玻尿酸、肉毒素等醫美注射產品做過調查,一批從事醫美經營無資質工作室浮出水面。據悉,這類型工作室有的打着與有資質機構合作的旗號招搖獲客,有的聲稱邀請名醫坐診,有的則採用高端會員制隱匿經營蹤跡。
但更重要的是,這些工作室的費用往往比市面上的正規機構便宜不少。
醫美機構成本產生的核心在於美容消耗品和正規執業醫師開支,而黑診所通過各種渠道繞開這部分成本,撐開足夠的降價空間,再通過廣告營銷,營造輕奢的格調,自然更能以“性價比”吸引大部分支付不起高昂整形費用又愛美的客羣。
根據中國數據研究中心、中國整形美容協會聯合發佈的《中國醫美“地下黑針”白皮書》數據顯示,非法醫美機構數量已超60000家,是正規診所的6倍。
值得一提的是,黑診所的年手術量是正規診所的2.5倍,超過2500萬例。
這足以證明醫美黑診所的水之深,但買賬的消費者竟然也不少。與此同時,很多正規醫美機構即便收費遠高於黑診所,也很難完全避免出現醫療事故。
招股書顯示,鵬愛醫療曾因透明質酸注射治療向患者賠償人民幣110萬元;2017年因製造商生產肉毒桿菌毒素的缺陷,導致用户陷入長期無意識狀態。
如今,對於醫美國際乃至整個醫美行業而言,重廣告營銷納客,輕醫療技術和服務依然是最大的痛點。長遠地看,強化醫師團隊的資質,夯實醫療技術,既是醫美國際作為行業龍頭的職責,也是在行業亂象中破局的長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