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凱摘要:2019年剛剛商譽減值15.6億元,2020年卻定增追加投資,湯臣倍健加碼豪賭顯然不被市場認可。
端午節前夕,湯臣倍健剛剛創下年內股價新高,重回20元/股的高光時刻,然而緊接着一個36億的定增項目,引來了節後的大跌停,讓還沒高興兩天的投資者吃了一個悶棍。
6月29日,湯臣倍健發佈業績預告稱,公司預計2020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8.67億元至10.4億元,同比最高增長20%。
然而這個利好消息並不能阻擋定增帶來的負面影響,湯臣倍健面對不佳的外部投資,選擇加碼豪賭顯然不被市場認可。
商譽地雷澳洲LSG嗷嗷待哺
定增公告顯示,湯臣倍健本次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1.6億股,計劃募集不超過36.08億元,用於珠海生產基地五期建設項目、珠海生產基地四期擴產升級項目、澳洲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等項目建設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湯臣倍健股價承壓,一方面是因為全球最大保健食品企業GNC剛剛宣佈破產,這也使國內保健品龍頭的湯臣倍健蒙上一層陰影。另一方面,2019年,湯臣倍健曾因對收購的澳洲LSG公司並表,計提了商譽及無形資產減值高達15.6億元,致使上市公司該年度虧損3.56億元,定增繼續投資澳洲項目,遭遇了市場非議。
作為行業龍頭白馬,湯臣倍健的2019年年報可謂並不理想,實現營業收入52.62億元,同比增長20.94%;但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為3.56億元,同比下滑135.5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虧損為4.31億元,同比下滑147.11%,這也是湯臣倍健上市十年來的首次虧損。
虧損的原因,就是受《電商法》實施影響,湯臣倍健投資的LSG在澳洲市場業績未達預期,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10.09億元,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約5.62億元並轉銷遞延所得税負債約1.69億元。
湯臣倍健在2018年花費35.62億元收購LSG,彼時LSG賬面淨資產為1.14億元,溢價率高達34倍。LSG的收入渠道主要包括澳新市場、跨境電商、出口經銷與代工業務,但僅有跨境電商業務在2019年實現了加速增長,另外兩個業務都呈現萎縮態勢,沒能提振業績情況下,成為了湯臣倍健的累贅。
湯臣倍健董事長梁允超曾在2018年表示,對於併購國外品牌,有九成把握在原有的業務基礎上再進一大步,3年翻一倍。然而保健品市場的現實情況與預想並不一樣,在市場疲軟和政策變化下,湯臣倍健的海外戰略反而變成了商譽地雷。
此次定增有3.77億元用於擴充LSG澳洲子公司旗下益生菌產品的產能,也就是説湯臣倍健投資LSG的項目,並不是優勢的跨境電商業務,而是已經業績下滑的產品項目。繼續追加投資是否也要承擔虧損越來越大的風險,湯臣倍健並沒有給出一個合理的解決辦法。
行業增速已經趨於遲緩
咬牙也要支持海外投資項目建設,湯臣倍健也有自己的苦衷,高溢價併購的LSG,使湯臣倍健的賬面增加了約22.38億元商譽和約16.12億元無形資產。作為澳洲益生菌市場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LSG的益生菌健康食品與湯臣倍健主業有良好的協同效應,不論從產品還是投資上,湯臣倍健都無法割捨LSG。
而不選擇加碼LSG業績突出的跨境電商,也是因為2019年《電商法》出台後,跨界電商被戴上了“緊箍咒”,此前處於法律盲區的個人海外代購將受到約束,納入監管範疇。
此時再在這個領域追加投資,顯然不是明智之舉,而且LSG的益生菌產品渠道可以為湯臣倍健海外產品擴張提供幫助,尤其是在澳洲本土市場的影響力,這才是湯臣倍健最為看重的。
在人口老齡化、居民可支持收入提升下,保健品長期成長的邏輯順暢,但這僅僅是邏輯而不是事實。實際上,保健品行業在各國發展至今,行業總體保持穩定,行業增速已經趨於遲緩。
我國保健品市場規模僅次於美國,是世界第二大保健品市場,然而湯臣倍健在年報裏公佈,中國藥店VDS零售額增速從2017年的5.4%降到2018年的2.3%,而2019年只有0.8%,整個行業已經觸及天花板了。
因為準入門檻低,監管不嚴以及歷史上負面重重等原因,保健品行業有大量小型企業摻雜其中,以至於我國相對其它歐美國家在保健品粘性、滲透率方面極低。在長期低質競爭和口碑質量低劣的背景下,品牌、安全問題成為保健品行業的難解之題,受此影響,選擇出海戰略,就成為湯臣倍健突圍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全球保健品市場增速趨緩情況下,湯臣倍健的全球擴張也存在極大的風險,除了海外投資項目的資金成本壓力,GNC的破產出售,也預示着保健品行業並非越大越強。
近幾年中國企業十分熱衷收購海外保健品品牌,看看湯臣倍健收購LSG,哈藥收購GNC股權,合生元收購澳洲SWISS,效果不僅沒有立竿見影,反而使不少收購企業陷入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兩難境地。
免責聲明
富凱財經所發佈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投資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