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股16家城商行2021年業績悉數披露完畢,大部分城商行營收和淨利潤均保持正增長,但有4家銀行營收、3家銀行的歸母淨利潤出現同比下滑,其中兩家銀行的歸母淨利潤出現“腰斬”。
此外,各家銀行的分紅情況也已披露,有9家銀行決定不分紅。哪些銀行的淨利潤下滑最多?哪些銀行不良率提高?
兩家城商行歸母淨利潤“腰斬”
目前,港股市場上共有32家來自內地的銀行。在這32家銀行中,有6家國有行、6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和16家城商行、4家農商行。可見,內地城商行在港股銀行股中佔比較高。
在16家港股上市城商行中,資產總額超過1萬億元的有兩家,分別為徽商銀行和盛京銀行,資產總額最小的為瀘州銀行,僅1345.10億元,而這些銀行中,僅盛京銀行出現了縮表,資產規模較上年末下降了3.10%。
營收方面,最高的三家分別為徽商銀行(355.14億元)、中原銀行(192.83億元)和天津銀行(176.94億元),最低的三家分別為甘肅銀行(62.78億元)、晉商銀行(53.91億元)和瀘州銀行(37.76億元)。
整體來看,有12家城商行營收保持正增長,其中增速前三分別為錦州銀行、威海銀行和瀘州銀行,分別為35%、22.26%和19.70%。但有4家增速為負,分別為哈爾濱銀行、盛京銀行、甘肅銀行和中原銀行,同比下降15.66%、4.9%、3.3%和0.7%。
歸母淨利潤方面,各家銀行表現更為分化,徽商銀行是16家港股城商行中,唯一一家歸母淨利潤達百億元的銀行,達到114.60億元,增速也保持19.75%的雙位數增長,可謂績優生。但也有4家銀行的歸母淨利潤不足10億元,分別為哈爾濱銀行(2.74億元)、盛京銀行(4.02億元)、甘肅銀行(5.71億元)和瀘州銀行(7.34億元)。
增速來看,錦州銀行以214.60%的歸母淨利潤增速居於16家城商行之首,達到12.73億元,但若單看淨利潤,錦州銀行2021年僅實現淨利潤1.02億元,同比下降33.3%。為何歸母淨利潤和淨利潤出現如此大的反差,錦州銀行在年報中未作解釋,“V觀財報”(微信號ID:VG-View)也多次撥打該行投資者關係電話,均無人接聽。
“歸母淨利潤增速為正、淨利潤增速為負是有可能的,因為合併報表中的淨利潤還包括子公司淨利潤中應歸屬於其他少數股東的部分,如果根據相關安排,歸屬於少數股東的淨利潤較少,可能造成相應淨利潤更多歸屬於母公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金天在接受“V觀財報”採訪時表示。
金天分析稱,從投資人角度看,應更多關注歸母淨利潤的數據表現;如要全面反映企業真實盈利情況,應從歸母淨利潤中扣除“非經常性損益”,進而計量“扣非歸母淨利潤”。他認為,近兩年來,錦州銀行在風險暴露後曾進行一系列調整,股權結構發生較大變化,可能是其淨利潤與歸母淨利潤表現出現背離的原因之一。
另外,盛京銀行、哈爾濱銀行和天津銀行的歸母淨利潤也出現大幅下滑,分別同比下降66.61%、63.20%和25.80%。
對於淨利下滑的原因,盛京銀行解釋稱,主要是報告期內,受經濟增速放緩和疫情疊加影響,部分客户經營困難,當期還息能力下降,該行持續減費讓利、紓困惠企;嚴格風險偏好,調整信貸投向,優化客户結構,貸款定價水平下行;以及按照審慎原則,嚴格資產風險分類,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和減值準備計提力度,不斷增強風險抵補能力所致。
哈爾濱銀行則解釋稱,主要受部分行業和客户資產質量下遷,以及持續開展各項讓利扶持措施等因素綜合影響。
四家不良率上升
盛京銀行破3%
受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大等多重因素影響,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也備受市場關注。隨着業績的披露,2021年港股上市銀行的不良率也浮出水面。
“V觀財報”梳理發現,在16家港股上市城商行中,9家銀行的不良率下降,佔比過半,另有3家銀行不良率與上一年持平,僅錦州銀行、天津銀行、重慶銀行和盛京銀行共4家銀行的不良率出現上升,其中錦州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較上年末上漲0.68個百分點,漲幅最大。
年報顯示,錦州銀行的公司貸款和墊款的不良貸款率為2.63%,與於2020年12月31日的1.59%相比,上升1.04個百分點,主要由於受經濟不確定性及疫情影響,部分行業和企業經營出現困難,信用風險上升,使不良貸款未結清餘額增加。
錦州銀行個人貸款情況 來源:錦州銀行2021年年報
拖累錦州銀行不良率的主要因素是個人貸款。年報透露,截至報告期末,該行個人貸款的不良貸款率為23.97%,與上一年末的28.22%相比,下降4.25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和貸計卡透支的不良率較上年末有所下降,但個人經營貸款和個人消費貸款的不良率均出現上升,尤其是個人經營貸款的不良率更是高達39.42%。
從絕對值看,盛京銀行的不良率最高,達3.28%,也是唯一一家不良率超過3%的銀行。具體來看,按照行業劃分來看,盛京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最高的三大行業分別為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28.11%),農、林、牧、漁業(8.74%)和批發零售業(7.13%)。“V觀財報”還注意到,該行零售貸款中,個人信用卡透支的不良率也比較高,達到7.44%。
此外,哈爾濱銀行(2.88%)、錦州銀行(2.75%)、天津銀行(2.41%)、中原銀行(2.18%)和甘肅銀行(2.04%)共5家銀行的不良率均突破2%。
九家銀行不分紅
儘管銀行股長期處於“破淨”狀態,但上市銀行分紅卻頗為豪氣。截至4月7日,21家A股上市銀行合計分紅規模達4909億元,接近5000億元。尤其是六大國有行的分紅規模達3822億元,佔比近八成。
港股上市的城商行分紅情況如何?16家城市行中,僅7家銀行2021年分紅,合計規模56.06億元。分紅金額從高到低分別為徽商銀行(15.22億元)、貴州銀行(10.78億元)、青島銀行(8.86億元)、威海銀行(7.36億元)、晉商銀行(7.18億元)、江西銀行(3.70億元)和九江銀行(2.96億元)。
據Wind數據,股息率從高到低排序分別為:晉商銀行(8.37%)、徽商銀行(4.2%)、青島銀行(4.19%)、威海銀行(3.81%)、貴州銀行(2.81%)、江西銀行(2.29%)和九江銀行(1.13%)。
“V觀財報”梳理發現,也有九家銀行宣佈不分紅。其中,中原銀行、鄭州銀行(2021年每10轉增1股)、天津銀行、哈爾濱銀行、瀘州銀行(2021年每10股轉增2股)、盛京銀行連續兩年不分紅,甘肅銀行近三年未分紅,錦州銀行連續四年未分紅,重慶銀行過去連續八年分紅,但是2021年未分紅。
對此,重慶銀行財務部總經理楊昆在業績發佈會上説:“我們會考慮股東對現金分紅的期望,上市公司是市場主要的參與者,只有懂得尊重和回報,投資公司才能夠獲得尊重,才會贏得市場。”
但他表示,由於監管機構對銀行分紅的管理要求,銀保監局要求銀行在撥貸比和撥備覆蓋率沒有達標的時候是不能分紅的,同時要求做實利潤,加大不良資產的處置,增強發展後勁。
鄭州銀行則在年報中解釋稱,2021年度不進行現金分紅,主要考慮了以下因素:一是2021年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挑戰,特別是特大洪澇災害和新冠肺炎疫情交織疊加對河南省內經濟發展帶來嚴重衝擊,該行發展速度和營收水平受到一定影響。二是近年來隨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風險持續暴露,該行不斷加大風險處置力度,提升信用減值損失計提水平,順應監管引導留存未分配利潤將有利於本行進一步增強風險抵禦能力。三是商業銀行資本監管政策要求日益趨嚴,內源性的資本補充是中小銀行保證資本充足、特別是核心一級資本充足水平的重要途徑,留存的未分配利潤將用作該行核心一級資本的補充,有利於提升該行資本充足水平,為投資者創造更大價值。
“港股上市銀行不分紅的情況近幾年來已頻繁出現,特別是城商行大舉登陸港股後,持續有8-10家銀行未做分紅安排。”金天談到。
金天表示,事實上對中小城商行而言,近年來的監管趨嚴使其補充資本重要性提升,在外部渠道補充資本受到更多限制的情況下,銀行更希望減少對股東分紅,留存更多未分配利潤作為對其核心一級資本的補充。當然,股東是否能夠理解和認同相應安排,還需要各方間的複雜博弈過程。
(中新經緯APP)
編輯/樊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