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配額抵押融資、碳中和債券、碳結構性存款、理財產品等
距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啓動已過去一週,銀行業正藉助先發優勢,積極搶佔“碳金融”市場。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在政策的鼓勵下,已有多家銀行推出了以碳交易排放權配額作為抵押提供信貸融資的業務。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李廣子認為,碳金融市場巨大,碳排放權將成為企業的一項重要資產,有望成為一種重要的質押品。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不過,目前碳排放權質押貸款還處於探索階段,在權屬登記、價值評估、質押物處置等方面都需要進一步制定相關制度加以規範。”
根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數據顯示,自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以來,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首周成交量達483.3萬噸,累計成交額達2.5億元。
雖然銀行等金融機構尚不能直接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但可以通過碳金融基礎服務和碳抵(質)押融資服務支持碳市場發展。《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到,就在碳排放權上市交易當日,有多家銀行同時落地了相關的業務。比如,開市交易當日,興業銀行哈爾濱分行、杭州分行分別為黑龍江省某熱電聯產企業、浙江省某環保能源公司提供碳排放配額質押貸款2000萬元、1000萬元。緊接着,7月21日,山東省首批兩單碳排放權抵押貸款業務同時落地。
興業銀行研究團隊認為,隨着全國碳市場逐步成熟,金融機構參與碳配額交易將是大勢所趨,未來銀行不僅可以直接參與二級市場的交易,還可以作為第三方機構,為客户提供各類碳資產管理服務。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其實銀行早已開始探索將碳排放權作為質押為企業進行融資的“碳金融”業務。比如,浦發銀行在2014年底正式推出“碳排放權抵押”創新融資產品,並與華電新能源公司正式落地了國內首單碳排放權抵押融資業務,其碳配額抵押融資額達1000萬元。作為國有大行的建行也曾在去年8月份推出了“碳排放權質押融資”產品。
隨着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啓動,碳金融市場迎來巨大的發展空間。碳金融是碳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吸引更多投資者,促進企業的節能減排進程。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具體來説,一方面金融機構可以為減排企業提供直接的融資服務;另一方面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為基礎,開展金融創新服務。”
此外,今年以來,商業銀行已經積極在“碳金融”的各領域做出了探索,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已有多個首單“碳中和”債券、碳結構性存款、理財產品等“碳金融”產品在今年落地。
比如,年初全國首批6只“碳中和”債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年中興業銀行與上海清算所合作,面向企業客户成功發行國內首筆掛鈎“碳中和”債券指數的結構性存款;中銀理財發行的市場首批以“碳達峯”為主題的理財產品等。
世界自然基金會顧問、綠色金融及低碳經濟資深顧問徐楠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二級市場上的碳金融產品,可能包括碳期貨、碳期權(場內或場外)、碳掉期(場內或場外)、碳資產證券化、碳遠期等,與碳市場和碳價格相關的融資業務可能包括碳質押授信、碳託管等。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