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晉竹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副研究員
今年5月份以來,隨着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總體改善,穩增長的政策措施效果逐步顯現,中國外貿運行出現了積極變化。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9.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4%。其中,出口11.14萬億元,增長13.2%;進口8.66萬億元,增長4.8%。上半年中國外貿進出口展現出較強的韌性,一季度平穩開局,5、6月份迅速扭轉了4月份增速下滑的趨勢,為全年外貿保穩提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外貿企業二季度面臨的主要問題明顯改善
經過各地方、各相關部門和廣大外貿企業共同努力,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效果逐漸顯現,目前外貿企業面臨的主要困難仍然集中於“一升一降”兩方面,即原材料成本上升和新增訂單同比下降;運價、資金、匯率、用工等問題均得到有效緩解。
受疫情衝擊和國際局勢的綜合影響,外貿企業原材料購進成本仍居高位。調查顯示,70.42%的企業表示,原材料成本上升是其面臨的最大困難。二季度,中國製造業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仍處於擴張區間,但持續降低。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6月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為52.0%,同比下降9.2個百分點,環比下降3.8個百分點。
外貿企業訂單同比下降問題仍不樂觀。調查顯示,52.5%的企業表示,二季度新增訂單較去年同期下降。同時,還有66.02%的企業感受到訂單分流的情況。隨着國家有力有序疏通海空港等集疏運政策的落實,保障外貿企業物流從國內運輸、出入關、港口裝卸到船櫃供需各環節暢通的力度持續加大,國內物流成本高企問題有所緩解。二季度,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各月平均值較一季度下降8.41%,總體保持下滑態勢。
隨着國家進一步加強對中小微外貿企業金融支持政策的推進,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得到一定緩解。調查顯示,15.05%的企業認為,資金成本較去年同期下降。
中國外貿基本面向好趨勢明顯
經過中國一系列外貿保穩提質政策的落地與大力推進,中國主要貿易伙伴進口需求強勁,外貿企業對RCEP的瞭解與利用情況呈現向好趨勢,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對外貿促進作用逐漸顯現,中國外貿企業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大問題正逐步得到緩解。
中國主要貿易伙伴二季度以來進口額均保持較大幅度增長。歐盟4月進口額同比增長45.42%,美國5月進口額同比增長23.65%,東盟主要成員5月進口額同比增長26.47%,日本5月進口額同比增長48.9%,韓國5月進口額同比增長31.95%。
今年以來,全國外貿企業對RCEP的瞭解程度、使用情況在二季度均出現明顯上升。調查顯示,18.91%的外貿企業已利用RCEP;另有21.37%的外貿企業表示,出口產品在原有雙邊FTA下關税優惠更好,所以目前暫未使用RCEP。
國家持續加大對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的政策支持力度,外貿企業積極創新、努力轉型升級,政府與市場主體形成合力,通過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努力化解疫情帶來的境外參展、線下交易受限等負面影響。調查顯示,42.43%的外貿企業認為,外貿綜合服務對出口促進的作用最大;跨境電商的作用次之,佔比為21.2%;認為海外倉和市場採購貿易對出口促進作用較大的企業佔比相當,均為13%左右。
國家今年以來陸續出台了一系列穩外貿政策幫扶企業紓困解難,目前看,政策效果明顯。調查顯示,55.97%的企業認為,加快出口退税對企業緩解現金流壓力幫助最大,分別有54.8%與48.21%的企業認為,加快減税降費、緩解物流壓力對解決外貿企業實際運營困難較為有效。企業對通關便利化、金融支持的政策認可度也較高,均達到了30%以上。
外貿企業對全年增長預期明顯上升
綜合分析國內國際生產先導指數、大中型外貿企業預期等因素,雖然中國外貿增長壓力仍然較大,但預計全年外貿增速呈現V型走勢。
疫情對國內國際的生產波動影響逐漸減弱,國內國際製造業景氣水平均呈向好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二季度,中國製造業PMI持續上升,6月份回升至50.2%,在連續三個月收縮後重返擴張區間。截至6月,摩根大通全球製造業PMI、美國ISM製造業PMI、歐元區Markit製造業PMI均連續24個月位於榮枯線以上。
外貿企業對全年貿易額增長的信心比一季度有所恢復。中型企業對全年外貿形勢較為樂觀,大型企業預期較為平穩,小微企業預期雖然仍然較弱,但較一季度預期有所恢復。調查顯示,42.17%的中型企業、31.32%的大型企業認為,全年貿易額能夠實現同比增長,21.9%的小微企業預計全年貿易額能夠實現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