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江湖一向人才輩出,大咖牛人層出不窮。如果要給賣方大佬排個名,恐怕爭議不斷,但無論怎麼排,國泰君安研究所所長黃燕銘稱得上是一代宗師。
他博學多才,口才極佳,資歷深厚,一直奮戰在第一線。從業超過27年,黃燕銘是A股賣方研究的元老級人物,1994年他從大學畢業後入職了萬國證券經紀業務總部,彼時滬深交易所也才成立4年。
與他同時期的分析師也只有李迅雷等寥寥數人仍在業界。
他桃李滿天下,也爭議不斷。
一大批如今如日中天的明星分析師都出自他麾下,人稱“A股研究總教習”。
他在申萬時,申萬研究所如日中天,以“流水線”般培養明星分析師聞名行業;
他到了國君,任澤平、喬永遠等大咖也隨之風起雲湧。
在他任內,姜超出走海通,任澤平與林採宜同所內訌,國君明星分析師也來了又走。
他熱愛培養新人,也願意給機會。業界赫赫有名的國君策略首席位子上如今坐的是92年出生的陳顯順。沒有黃燕銘的全力支持,這種火箭般的躥升是不可想象的。
年輕人的崛起,也因為他熱愛傳道。
據説其時申萬研究所新人入職培訓的第一場專業培訓,經常是黃燕銘來主講。而到了國君,每年的3月份,他都要給分析師們上一次課,並對全年A股市場的大勢研判闡述看法。
他崇尚哲學,“三朵花”理論在機構圈幾乎人盡皆知。
“宏觀研究看樹上的花,策略研究看心中的花”。
2018年的內部培訓PPT在業界廣為流傳,這是其中一頁:
越來越多的“老莊哲學”式研究,看不懂的人也多,自然非議不斷,人送外號“黃教主”。
“黃教主”很坦然:
無論欽佩也好,爭議也罷,在二級市場這個人聲鼎沸的江湖, 黃燕銘一發聲,大家都會關注一下。
於是,在國慶節前,我約黃燕銘所長深度對話,聊了聊他對市場、對投資、對研究職業的感悟。
談市場:
黃燕銘態度明確,牛市沒有來,如果如果你認為牛市來了,那是因為你心裏裝了一頭牛。
他説六月到七月的大牛市已經結束。還有很多朋友認為大牛市會拉出第二波,但我們認為行情沒有第二波,這次的牛市只有一波。
下一階段是橫盤震盪逐節抬升,在3100到3500點橫盤震盪。十月中旬是破局時點,如果風險偏好能夠起來,那麼高風險特徵的科技股就會有機會。
他的徒弟陳顯順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震盪抱週期,逢跌加科技”。
談“三朵花”:
黃燕銘説:簡單來説一句話,股票價格為什麼會漲跌?因為人們的預期在漲跌,所以大家看股票的時候不能光看符號開始畫表,也不能光看客觀世界,還要想到投資者的內心世界。我們看股票不能光看着宏觀世界,客觀世界,還要看到人們內心世界的一個變化。
談到普通人如何投資,他説每個投資人自己想要什麼,很多人説投資目的是為了賺錢,但是在我看來,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智慧,智慧具足,錢就往你家走,如果智慧不夠,賺了錢也沒辦法保持,所以到底是為了什麼?
意思是,要是智慧不夠,那還是把錢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那如何挑選專業的人呢?他言辭犀利:
曾經有一個基金公司的總經理問我一個問題,他説基金經理應該是有風格還是沒風格?我説有風格的基金經理是高手,沒風格的基金經理有兩種,一種是垃圾,另一種是高手中的高手。
那這説的是什麼道理呢?我們做投資的話有兩種境界,一種就是穩定,我們有一個穩定風格的基金。第二種是沒有風格,根據市場的變化去選擇不同的基金。第二種做法能夠做好的話,當然是一個很好的結果,但是難度比前一種難度要大很多。
所以對基民來講,選擇風格、考慮各種風險的配置,是一種很關鍵的投資手段。
作為“總教習”他還談了挑選分析師的標準:
他對性格要求很高,要樂羣性高,聰慧性高,恃強性高,恆心毅力強,興奮度高,但是幻想性低,敏感性不能太高,自我約束能力非常強,成就慾望高,探究欲高,變異性高,口才要好。
他要求研究員把經濟學、金融學、管理學、會計學融會貫通,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去讀哲學”;
他看重研究員的價值觀,要看對工作的態度,對朋友的態度,對成就的慾望。
他還要研究院能説會道,身體倍兒棒。
這樣的人,的確也只能上千人裏挑一了。
他最後總結如下:
分析師的任務是什麼?分析師的任務就是用我的心去挑動眾人的心。
我是李策,我在《問策》等你對話。
以下為本期華爾街見聞《問策》對話實錄:
李策:我們看到最近市場震盪盤整,很多投資者信心不足。您最近有一個觀點認為要特別注意十月中下旬這樣的一個時點,而且提醒投資者牛市只有一波,沒有第二波,這背後的邏輯是什麼?我們應該怎樣來把握四季度的投資機會?
黃燕銘:最近一段時間我也接到了很多的電話,我的朋友一看到大漲就跟我説,是不是牛市來了?我説牛市沒有來,如果你認為牛市來了,那是因為你心裏裝了一頭牛。
也有的朋友在前段時間大盤跌到3200多點的時候問我,大盤後續是否要暴跌?我的回覆是不會暴跌。
我們對目前的市場的觀點是:六月到七月的大牛市已經結束。還有很多朋友認為大牛市會拉出第二波,但我們認為行情沒有第二波,這次的牛市只有一波,因為這次六月到七月的牛市,主要的原因是無風險利率的下行,其導致外圍的大量資金進入到股票市場,其造成了六月到七月市場的大幅度上升。
但是無風險利率下行的帶來的增量資金到七月中旬幾乎耗之殆盡,所以我們之前説六月到七月的牛市已經結束,下一個階段我們對市場的觀點是指數在3100到3500點橫盤震盪,它的區間中樞是3200到3400點,我們給它的定義是橫盤震盪逐節抬升。
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的是之前橫盤震盪的幅度逐步縮小,但最近一段時間幅度又開始加大,所以這一段時間投資者的信心又開始出現波動。
而我剛才説的是在目前這個環境下整體趨勢是往上走,下行的空間有限,所以如果大盤指數進入了3100到3200點的區間,是個非常好的買點。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十月中旬是一個很關鍵的時間點,因為十月中旬即將面臨後期的美國大選,而美國大選影響了A股市場的風險偏好,風險偏好的高低也會影響大盤的走勢。
目前來説,整個A股市場的風險偏好被壓在了比較低的位置,所以前一段時間的股票有一個特點:週期類、消費類的標的表現比較強,但是高成長的科技股表現比較弱。
到了十月中旬,隨着美國大選的臨近,很有可能會使得整個市場的風險偏好開始攀升,所以屆時整個A股市場的風格又會發生一個明顯的變化,以目前橫盤震盪的格局來看,破局的時間應該在十月中旬到十月底附近。
李策:大盤整個趨勢我們已經瞭解,那麼接下來深入到行業。我們都知道,最近CPI高位回落,PPI降幅收窄,而且由於打折和促銷,消費類比如汽車、酒店行業都有所復甦。如果深入到行業領域,您對於消費或者説科技有什麼樣的看法?
黃燕銘:對於行業板塊,從現在這個時間點到十月底,整個A股市場分成三個節奏,第一是週期股。從現在到十月底,週期股還是會表現得比較強勢。
眾所周知,以前週期股的時間節奏是在每年的年初,因為每年國家的基礎建設的政策就是年初制定,但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基建時間保留了,所以三季度也是我們今年的基建的重頭戲的時間,所以三季度來看,週期類的股票都表現得相當不錯。
同樣最近我們可以看到,週期股的表現非常強,所以我們就認為週期股的行情可能會延續到十月底。
第二是消費股的行情還會繼續延續,但消費股的熱點會發生一個切換。之前消費股表現較好的主要是必選消費品,比如説食品飲料。但是我們認為在下一個階段,行情將會從必選消費轉向可選消費,而可選消費的股票相對來説價格要便宜得多,還有一個原因是必選消費不會受疫情的影響,所以在九月之前消費股裏面表現強勢的都是必選消費。
而可選消費受疫情的影響比較大,比如説旅遊酒店,前期在疫情期間表現很差,但是隨着疫情的逐步過去和經濟的逐步恢復,且今年三季度是整個經濟恢復到原來正常狀態的一個重要時間轉折,所以在這個時間轉折的過程中,可選消費的行業會逐步得表現出來。
所以站在這個時間點上,我們重點看好的是家居、家電、汽車、設備、服務以及航空等可選消費的行業。
除此之外還要提及科技,由於前期風險偏好被壓在比較低的位置上,所以在今年的七八月一直到九月的時間內,科技股表現相對比較弱勢。十月份消費科技股雖然會有一些表現,但是還不是最好的時間。
在十月中下旬之後,如果風險偏好能夠起來,那麼高風險特徵的科技股就會有機會,所以陳顯順之前也寫過報告,提及如果後續隨着美國大選結果的臨近,市場風險偏好如果能夠起來,今年的十一月或者十二月應該是科技股表現比較好的一個時間點。
所以大盤指數在十月份如果有下探,比如在説接近3200左右的時候,這樣的回調都是很好的買點,在後續可以逐步佈局科技範疇的標的。
所以簡單來説, 十月份的重點是在週期和可選消費,十一月或者十二月的重點,應該是在科技股。
李策:您認為從證券研究的角度來看,宏觀研究是坐在樹下看樹上的花,策略研究看的是經濟學家的內心世界,看的是眾人心中的花,在現在這個時點我們展望未來,包括結合目前證券界的研究情況,您覺得樹上的花、心中的花、紙上的花,哪個更加重要?而我們普通的投資人又應該如何分析股票?
黃燕銘:説到三朵花,大家也可以去嘗試瞭解和學習一下。樹上的花説的是客觀世界,心理的花説的是人的內心世界,紙上的花説的是符號,比如説財務報表、會計報表、 GDP的統計報表。
上市公司經營的實際情況、經濟的實際情況是屬於客觀事件,但人對客觀事件的一種認知、感受和預期,是人的內心世界。股票價格是跟着人的內心世界的變化走的,而不是簡單跟客觀世界的運行狀況走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説航空酒店,他們目前的經營情況還沒有完全恢復到正常,或者説還沒有達到一個最好的狀態,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隨着疫情的控制以及經濟的逐步恢復,航空、酒店這些行業雖然還沒有恢復到往年的常規情況下,但人類已經預期到它能夠恢復,這類股票的表現反而比較強烈一點,所以我們強調的是股票價格是看能不能跟着預期走的。
簡單來説一句話,股票價格為什麼會漲跌?因為人們的預期在漲跌,所以大家看股票的時候不能光看符號開始畫表,也不能光看客觀世界,還要想到投資者的內心世界。我們看股票不能光看着宏觀世界,客觀世界,還要看到人們內心世界的一個變化。
比如説剛才你講到的經濟的恢復,關於這個問題我想重點講一下,大家可以看到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速數據不是很不理想,達到-6.5%,二季度同樣也是負的。
那麼三季度、四季度一旦同比達到7%,大家普遍就會認為三季度的經濟可能變成一個接近於常規的狀態,所以我們國泰君安研究所宏觀團隊認為三季度的GDP增速大概可以達到6%,四季度的增速大概可以達到7%,明年會高12%,而達到12%就有虛的成分,因為今年的一季度它只有負6.5%,基數比較低,所以12減掉6.5的情況下,大概也就是5%到6%左右。
也就是今年三季度、四季度到明年的一季度,經濟整體上能夠恢復到往年正常的情況。雖然疫情還沒有完全過去,但是疫情對股市的影響基本上已經告一個段落。
所以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整個A股市場能夠恢復到往年的正常水平,由於人們信心的恢復,A股市場還是很有信心的。
李策:也就是説你認為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已經在預期上反映過了,所以接下來我們是相對樂觀的。
黃燕銘: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除,但是疫情對投資人的預期影響基本上已經消除了。所以我們對未來的設想還是股票市場是一個恢復性的上漲的過程。當然這個過程還是需要相當的一段時間,我們認為這個就是橫盤震盪但逐級抬升的過程。
李策:今年基金市場特別火爆,因為老百姓存的錢不能夠炒房子,那麼就想投資理財渠道,但可能辛辛苦苦炒股票反覆操作賺的錢也非常有限。那麼對於散户買基金或者説基金定投,它的收益可能比餘額寶要高,對於他們這些人有什麼樣的投資和理財的建議?
黃燕銘:我認為以後作為普通投資人,買基金是一個大的發展趨勢。我們國家的基金規模在過去10年得到了大幅度的發展,但是這個規模跟成熟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比較小。從實際的情況來看,我們很多散户買股票,進出頻繁,但最後結果是收益也非常的微小,所以從專業理財的角度來講,很多散户投資者也是可以感受出來的。
在這個問題上看每個投資人自己想要什麼,我們來説説投資的目的是什麼?很多人説投資目的是為了賺錢,但是在我看來,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智慧,智慧具足,錢就往你家走,如果智慧不夠,賺了錢也沒辦法保持,所以到底是為了什麼?
那麼有的人可能認為就是要自己做投資,通過做投資去反饋宏觀世界、他人的內心世界,再證明一下自己。我覺得自己去做也可以,但如果純粹從賺錢的角度來看,如果你覺得自己智慧足夠,那你就自己做,如果説覺得自己智慧不夠的話,就可以把錢交給專業的投資人。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現在的產品非常多。如何能做到正確甄選?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理財產品的風格,他是否遵守他的的契約有沒有出現風格漂移。以前我們看到的是風格漂移的基金,比如説在十多年前的時間段,但現在基金經理越來越遵守基金契約,風格比較穩定,我覺得風格穩定與否對我們挑選基金來講是一個很重要的前提。
當然不同的風格適合於不同投資人,不同的風格也適合於不同的市場環境,所以每一個人去選擇自己的風格,然後根據風格的要求去選擇這種風格下最好的產品。
所以我們在做基金投資的話分兩步:第一步選準自己的賽道,有不同的賽道,有的是高風險特徵,有的是低風險特徵,選好賽道以後才是第二步,在這個賽道里尋找最好的產品。
所以以後在基金投資當中,大家會有多樣化的投資手段,當然也有的朋友説,可以把基金當股票炒,我反對這樣的做法。
因為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很多統計數據,有些基金產品它的業績非常好,但是買基金的投資人卻並沒有賺到錢,投資經理就會覺得很疑惑,這是為什麼?
其實這些基金產品的收益率非常高,但是由於投資人去買的時候或者賣的時候頻繁操作,疊加買賣的時間點不對,到最後的結果是賺點碎錢。所以基金業績長虹,但是買基金的基民的收益率裏卻沒有長虹,所以這才是涉及到一個投資的選擇問題。
所以我建議投資者還是要聽一些專業的理財投資顧問的建議,以及如何選擇專業的基金產品,我們覺得這個問題在以後的投資當中還是非常重要。
李策:對,所以我們要加強投資者的教育,國泰君安有這樣的觀點,策略方面有一個非常醒目的一句話:震盪抱週期,逢跌加科技。那麼這句話具體我們應該如何理解?請陳老師幫我們來解讀一下。
陳顯順:我是國君策略的首席陳顯順。對於整個市場來説,我們認為還是一個震盪格局,像剛剛黃老師説的3100到3500的重要點位。在這個過程中,結構可能會比擇時更重要。結構無非就是週期、科技、消費、金融這些板塊,然後從現在的整個驅動力出發的話,盈利修復是我們看到的一個確定的方向,包括今年下半年、明年一二季度的盈利修復。
而在這個過程之中,經濟增長沒有修復,直接指向的就是我們講的順週期類的品種,包括傳統的週期品、可選的消費品,所以我們覺得“震盪抱週期”就意味着在震盪市場之中,我們要抱住週期品,看好它的盈利端的修復帶來的投資機會。
對於“逢跌加科技”我是這麼看待的,因為整個市場對於科技行情核心的壓制因素是在於風險偏好,當前風險偏好為核心取決於包括中美的問題以及宏觀經濟不確定性的一些問題,我們覺得這兩個問題在十月的中下旬都會得到預期上的緩解。而對科技行情而言,它也是直接推動的一把火。
尤其是從盈利端的角度來講,現在的科技是所有的風格里面盈利最好的品種,所以它兼具盈利和風險偏好的推動,其行情就會表現比較好。所以我們覺得在現在市場震盪過程之中,如果有下跌的機會,就應該逢跌加科技。
李策:很多基民都反映買明星基金經理的產品,就是看他前幾年的業績,但即使是明星基金經理以前的業績好,也不代表新發的基金會有好的收益,那麼我們在挑選這方面的產品的時候,需要怎麼來應對?
黃燕銘:其實大量的學術研究的實證表明,基金經理過去的業績和他未來的業績相關度極低,也就是説明過去業績好的並不表示未來的業績也會好,但是我們做基金投資的時候往往只能參考什麼?根據他過去的業績來選擇。
這裏面涉及到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基金經理本身的投資風格和投資能力,現在可以看到的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越來越穩定,這對投資來講本來是件好事情,但是問題出在市場的風格是在變化的。
近期如果科技股表現比較好,那麼科技股的基金經理業績就相當不錯,未來的時間如果是食品、飲料,消費類的股票表現好,那麼科技股的基金經理業績可能相對就比較低落,消費股的基金經理的業績就會比較好,所以這裏面我們強調的不僅僅是基金經理的風格需要比較穩定、他要遵守基金契約,同時市場風格是在變動的,市場會有不同的風格出現,那麼適合這個風格的基金業績就會比較好,不適合市場風格,它的業績相對就會比較弱,這是一個客觀事實存在的問題。
那麼對基民來講的話,投資的話是看兩種,第一種基民是他能去選擇和把握市場的風格的變動,根據市場風格的變動,去選擇不同的基金產品,這個説來容易做起來非常難。
所以我們的投資策略報告會提示市場不同階段的風格的變動,我們會根據市場的風格的變動,幫助投資者去挑選不同階段可能會表現比較好的基金產品,這是一類。
還有一類人是放棄風格的選擇,挑出穩定的某一類的風格的產品。那麼這樣的操作策略,要看市場是否給機會,市場如果給機會的話,業績也會非常好。
曾經有一個基金公司的總經理問我一個問題,他説基金經理應該是有風格還是沒風格?我説有風格的基金經理是高手,沒風格的基金經理有兩種,一種是垃圾,另一種是高手中的高手。
那這説的是什麼道理呢?我們做投資的話有兩種境界,一種就是穩定,我們有一個穩定風格的基金。第二種是沒有風格,根據市場的變化去選擇不同的基金。第二種做法能夠做好的話,當然是一個很好的結果,但是難度比前一種難度要大很多。
所以對基民來講,選擇風格、考慮各種風險的配置,是一種很關鍵的投資手段。所以在這方面,我們本身各家公司現在都在搞基金投顧,基金投顧的一個重要的處理方式就是幫助投資者去選擇不同風格的基金,根據風格去選基金,根據你想要什麼風格去選擇。
如果你沒有風格,就可以對風格進行聯動。我們對於不同風格,進行不同風格市場環境下做組合,所以這裏是兩種不同的投資方法,後面一種的話挑戰的難度更大。
李策:您在國泰君安研究所領銜證券研究已經有27年,其實很多年輕人也想入這一行,都很關心要成為一個首席的話,不管是宏觀研究還是策略研究,需要具備哪些素質,在性格上要有哪些特點,您在選人方面有沒有什麼樣的訣竅跟我們分享一下?
黃燕銘:很多人説我很會培養研究員,其實我在培養研究員之外,更重要的是會選擇研究員,選擇的人要是不行的話,你怎麼培養都是很難的。作為一個分析師,他能不能做成功,後天訓練固然重要,但是先天的基礎和要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對我們來説選研究員的話一般有五個要素,第一個方面是他的性格和思維的特徵,性格要求樂羣性高,聰慧性高,恃強性高,恆心毅力強,興奮度高,但是幻想性低,敏感性不能太高,自我約束能力非常強,成就慾望高,探究欲高,變異性高,口才要好,同樣還有一系列的性格方面的要求,所以我們對研究員的性格能力是非常看重的。大家知道性格決定命運,這個在分析師身上是表現的非常充分的性格,包括他的思維特徵的第一個條件。
第二個方面是他的知識結構,也就是你讀了多少書。我們一直跟研究員強調的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跟天下什麼樣的人都要能夠打交道,那麼讀書的方面強調的是經濟學、金融學、管理學、會計學,要把四門學科融會貫通,因為相互之間它們是有邏輯關係的,經濟學研究實體經濟狀況,管理學在看具體企業的時候就非常重要,會計學要求我們要善於去分析會計報表,但是最後如何投資股票的是金融學的問題。
所以我們強調四門學科要學通,除此之外一些特殊的領域像金融工程,它對數學的要求就會非常高,所以我們對知識結構會比較看重。
當然,這些書本的知識在學校裏大家都讀過,但在我們實際的證券研究工作過程中,要求大家去讀哲學,要把所有的學科在哲學裏去進行參悟,實際上所謂這個知識是寫在書本上的,但是智慧是寫在人的內心的,知識是説的出來的,智慧只有你自己去參悟,所以我們強調的是,要有足夠多的書本知識。如果書本知識讀的不多,就無法參悟,它就沒有“原料”了。
第三個方面是我們強調價值觀,作為一個分析師,他要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宇宙觀,要有一個完整的基本認識,包括他對工作的態度,對朋友的態度,對成就的慾望,這些都是在我們衡量一個人的價值觀方面,包括他對錢,對集體,對公司是怎麼看的,對文化上的認同等等,所以我們對價值觀非常看重。
第四個方面是語言溝通的表達能力,包括具備筆頭寫報告的文字表達能力,和很好的口才演講能力,所以我們一般挑研究員非常強調演講的能力。
第五個方面是身體要好,身體素質也高,因為我們工作太辛苦了,工作到深更半夜是經常的事情,所以身體一定要好,我們也很遺憾,有的研究員能力很強,但是身體過早出現問題,我們都覺得很遺憾。所以五個方面的條件都應該具備。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完整地去考察一個研究員,看他自己本身的努力程度,所以挑研究員是件很辛苦的事情,我們每年要到全國各地的高校去面試上千人,最後從上千人裏面就挑十幾個、二十幾個人出來。
這對於我們來説這是件很辛苦的事情,所以我們研究所的所長、副所長還有首席分析師們,不僅要把研究做好,還要會挑人,人挑完了以後又需要他整套的培訓,把他們培養成優秀的證券分析師。
李策:對,您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伯樂。我們都知道有一句話叫做金融圈是一個名利場,也有很多的誘惑。所以我們每當看到很多金融圈的事情推上風口浪尖的時候,可能更容易娛樂化,同時與大家希望獲得更多的能力,包括評獎是相關聯的。那麼您認為證券研究界在現在這樣一個形式下面需要有哪些改變?結合很多我們看到的要規避的這樣的現象,又應該如何給大家敲一下警鐘?
黃燕銘:這個問題的話其實很複雜,是整個社會生態的問題,這裏我想的是作為一個證券分析師、證券研究從業人員,首先研究能力、研究功底這是最關鍵的。
我跟我們研究員經常交流一個問題是“股票價格為什麼會漲跌”?這個問題作為一個證券分析師必須要理解得非常的深刻和到位,如果這個問題理解不到位的話,將來你想去做基金經理是走不通的。
同時你去給別人推薦股票或者是提供投資建議,這都是做不到的。策略研究的大勢研判和個股的推薦其實在方法論上是一樣的,所以首先對研究本身的理解,就是股價的理解。
第二個在沿着股票價格往上去推導,你對行業的認知,對公司的認知,對宏觀經濟的認知,也就是對客觀世界要有個充分的認知,我們可以看到股票價格為什麼會漲跌,這是個內心世界的問題,但是也是客觀世界的問題。股票價格的漲跌實際上是一個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相互交織而導致的。
所以我們強調的是,做一個分析師,你對客觀世界、他人的內心世界和自己的內心世界要有一個深刻的參悟和領悟的能力,所以研究功底、水平這是至關重要的。也許你通過一些所謂的拉票或者是網紅的模式,可以火一段時間,但是花無百日紅。我們要知道的是,一個分析師或者一個投資經理能不能在這個市場上立足,最終是考慮你的研究能力。
這個過程當中,説實話我也很遺憾,看到我們十多年前,或者二十年前有一些很優秀的投資或者研究人員,但是在慢慢的時間的長河裏面,他們沒落了。為什麼呢?因為時間在往前走,但是他們沒有跟上這個時代,時間往前走了二十年,但他們的心還是留在二十年前,沉迷於原來的投資理念、以前的成功的經驗或者是以前賺了錢的股票。
所以就導致時間往前走,他不往前走,最後被時代所拋棄。如果要克服這個問題,要求研究員不光是把研究做好,關鍵是還要不斷地去學習。所以作為證券分析師,肯定是要以優秀的研究來立足,這是最關鍵的。
當然作為賣方分析師,賣方研究不但是一個研究技術問題,它也是一門生意。那麼我們也思考一個問題,前段時間我跟國泰君安研究員交流,研究所的任務是什麼?研究所的使命是什麼?—研究所的使命就是以研究打造影響力,促成證券交易,為公司的各項業務提供支持,這是研究所的任務。
分析師的任務是什麼?分析師的任務就是用我的心去挑動眾人的心,使得市場上足夠多的人能夠被你所影響。談到影響力就會涉及到傳播學,傳播學就會涉及到很多網絡媒體的一些營銷手段,所以證券研究在賣方的話,畢竟是一個生意,所以才能怎麼把這個生意做好?
因此就會產生一些不太好的小現象、娛樂化等等。我們覺得這些東西在可控的一個範圍,在社會的範圍裏面,我們覺得也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超越了底線的範圍的話,那就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所以作為一個研究員或者作為一個分析師,如何去把握好研究本質,同時把研究當一個生意來做,兩者之間怎麼去均衡,是我們所有人需要去思考的一個話題,這本身也是一個技術性的問題,也是一個涉及到每一個分析師、研究員自己的價值觀與人生觀的問題。
專欄手記:整合有故事、有內涵、有趣味、有態度的財經IP,鮮明的價值觀點,碰撞的思維火花,挖掘與記錄,是好奇心,也是工匠心。在華爾街見聞的團隊中,常常被90後的才華/執着/單純/團結和高效所感動,有夢可以追,就是幸福的。
下載“華爾街見聞”APP,即時見證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