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茶葉的“破局之路”
全媒體記者 嚴鵬
村民正在栽種茶苗
十一月的沙地鄉鶴峯口村,寒意漸濃。
“十户有八户碰不到人,老百姓去哪裏了呢?”“入户碰不到人”成了湖北省恩施市沙地鄉鶴峯口村“尖刀班”的疑惑。
到底去哪兒呢?
“都在給茶上肥料,你們是看不到人嘛。”幹部在貧困户郭好悦家裏找到了答案。
除草、修剪、施肥,郭好悦請了8個幫工將4畝茶園改造妥當。“一畝政府補400塊,自己就出點兒人工費,這麼好的政策要趕緊搞。”
“趕緊搞,不搞就過期作廢噠。”60多歲的貧困户李業美整天“泡”在1畝多茶園裏。
2020年,茶葉為貧困户李業美帶來了3000多元的收入,經過茶園規範化的改造,李業美看好明年茶葉收入。
鶴峯口村從80年代開始種茶,由於處於硒礦帶,加上良好的生態環境,90年代,規模不大的鶴峯口茶一直走俏周邊縣市。
“説老實話,在那時候能買到鶴峯口的茶不容易,村裏的茶根本不愁銷。”原村裏的老書記李長壽對那個場景歷歷在目。
給村民發放茶苗
聲名鵲起,名氣之下的鶴峯口茶催生了全村茶葉種植的高潮,2200多畝茶園一躍成為全村的主導產業。
“2018年300多畝茶苗,可以説大家都是‘搶’着種,根本不需要動員。”村支部書記黃正憲説。
規模發展起來了,但全村的茶產值卻在下降。
“2018年的500多萬到2020年的300多萬,200多萬的錢去哪裏呢?”黃正憲和村支兩委一班人也在尋找答案。
回觀沙地全鄉,近幾年來,沙地鄉秋木村、花被村和落都村茶葉發展迅速,不僅數量上“飆升”,在引進茶企上也是“碩果累累”,雨露技法結合沙地茶葉品質,逐漸吸走市場“流量”,並對鶴峯口茶形成包圍之勢。
“新貴”突起,“老牌”如何破局成了鶴峯口村支兩委首議大事。
“外地茶商私下高價購鮮葉,茶農看起來得收益,但對茶農和茶廠影響大。”茶農劉世祿多年種茶,看到了問題,“搞了這麼多年的茶,可不能把老輩子苦心發展的茶葉弄丟。”
不能丟就要撿起來,換“腦筋”變思想才是破解全村茶產業發展困局的新路。
鶴峯口村生態有機茶園
組織茶農外出參觀學習,整合全村茶葉合作社,建強茶企和茶農的利益“產業鏈”,開墾老茶園,重塑鶴峯口茶品牌,鶴峯口村茶產業的革新勢在必行。
回村創業的吳敏創辦了茶葉合作社,申請了商標,廠房建設也得到了國家的扶持。“今年開了近20畝老茶園,還發展了20多户社員,明年在線上線下都準備發力試試。”
李長壽的合作社則在“產業利益鏈”上做足文章,不僅流轉茶園建立生態基地,還與茶農簽訂協定,貧困户分紅,其他社員的茶園由合作社統一改造。
“200畝老茶園是明年的重頭戲,可都是實打實的人工搞出來的。”打造品牌,提升品質,近70歲的李長壽對茶葉發展充滿希望。
截至目前,全村共改造老茶園500多畝,管護新茶園500多畝,200多户茶農“綁緊”在產業鏈上。
“你看這個青雲崖旅遊一搞起來,我們的茶會迎來新發展。”在村經營了多年,任浩和他的企業穩打穩紮,期待更大作為。
“832”平台的進駐,東西部協作項目的落地,品牌推廣的起步,茶文化的挖掘,破局中的鶴峯口茶未來可期。
(審籤:譚輝 編審:瞿照坤 編輯:趙盛迷)
【來源:中國硒都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