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7月上市申請獲受理,到今年張小泉即將成為A股市場的“剪刀第一股”。
中國經濟網消息,創業板上市委員會2021年第9次審議會議於2021年2月2日召開,審議結果顯示,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張小泉上海門店
早在1966年作家田漢走訪張小泉剪刀廠時,就寫下詩句“快似風走潤如油,鋼鐵分明品種稠。裁剪江山成錦繡,杭州何止如幷州。”現在,張小泉已發展成為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於一體的現代生活五金用品製造企業。
其公開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張小泉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約為3.41億元、4.1億元、4.84億元以及2.51億元;對應實現歸屬淨利潤分別約為4841.62萬元、4380.85萬元、7230.07萬元以及3281.46萬元。
不過根據雲創財經分析,看似成績亮眼的老字號品牌張小泉,實則品牌競爭力已嚴重衰退,“據招股書披露,張小泉股份2019年銷售刀、剪3200萬套,實現營業收入4.84億元,而張小泉股份所處的刀剪行業全國有近3000家企業,2019年Euromonitor 數據顯示,刀剪行業全國市場總量約991億元,按照營業收入計算,張小泉股份在全國的市場份額僅為0.5%”。
據此可以肯定,上市對於張小泉來説是扭轉頹勢、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戰略措施。
中關村發展集團高級專家董曉宇博士在接受證券日報網記者採訪時曾表示,“目前國內上市的老字號企業已近百家,張小泉選擇上市,希望藉助資本市場增加融資渠道,為其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同時上市也是對品牌傳播的最好途徑。”
如今A股市場已累計有50餘家老字號公司上市,但同時老字號公司上市表現兩極分化嚴重。既有貴州茅台、海天味業等乘勢發展的老字號品牌;也有經營困難步履維艱的老字號品牌:同仁堂、東阿阿膠、全聚德於2019年均出現營收和利潤同比減少,2020年5月,天津“狗不理”更是退市摘牌。
以“前人”的經驗為鑑,“倚老賣老”難逃慘淡經營的未來,身處在競爭激烈市場之中的張小泉,上市既是機遇更是挑戰。
目前,國內涉及刀剪製造的上市公司,分別為蘇泊爾、愛仕達和哈爾斯。這三家公司的競爭優勢在於品類齊全的產品分佈和線上線下打通的銷售路徑。
特別是疫情之下,小家電行業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根據相關行業數據顯示,2020年家電市場上半年同比下降14.13%的情況下,小家電行業卻以線上780億元的零售額,同比上漲12.4%。與之相比張小泉的競爭優勢並不明顯。
而與專注於刀具生產的陽江十八子集團相比較,陽江十八子集團2019年銷售額達 5.5 億元,利税6261 萬元,出口銷售額達 1280萬美元。
可以説,對於張小泉而言,上市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上市之後如何確立品牌競爭力,實現長久穩定營收。
據證券日報網報道,針對老字號企業上市這一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認為,“傳統老字號在做好企業經典產品的同時,加大對新產品的研發和創新。在市場化的過程中,不斷推陳出新,為不同類型的客户提供符合其需求的產品,以此開發和拓展市場上的潛在客户羣體。”
創建於1628年的張小泉,迄今為止已有400餘年歷史。歷史的沉澱賦予了張小泉更為深厚的品牌內涵,但也有可能面臨與時代脱節難以與消費者達成有效溝通的困境。為了適應新的消費環境,張小泉也於近年推出變形金剛、鬼冢、不正等系列。
張小泉變形金剛聯名系列
正如36氪評論文章所言,“老字號要講好新故事,這個故事必然是一個有關機制、品牌、營銷、商業模式、技術和服務等多方面的綜合創新。資本可以讓老字號有發展的推力,但沒有辦法幫老字號贏得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