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扣高標準市場體系“三個關鍵詞”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為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提供了施工圖,但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不是對現有市場的簡單整合,也不是對國外模式的照搬,而是基於我國發展實際,強調要緊扣“高效率、高質量、高水平”這三大關鍵詞。
每到歲末年初,受節日消費等因素影響,菜價及一些食品價格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今年也不例外。不過,今年“菜籃子”價格出現了明顯分化,大葱、青椒等部分蔬菜價格漲幅較大,而往常領漲的豬肉價格卻平穩回落,雞蛋價格更是穩中有降。
之所以出現上述分化,離不開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以豬肉為例,自去年12月下旬以來,有關部門已連續投放了8批中央儲備肉,累計投放量達21萬噸,有力促進了豬肉價格的回穩。可以預計的是,隨着有關部門加大蔬菜調運力度,菜價上漲勢頭也會很快得到緩解。
市場價格本應由市場供需決定,但在市場機制失靈的情況下,政府及時伸出“有形之手”做好重要民生商品的保供,是一個成熟市場的應有之義。事實上,不僅僅是肉菜價格的波動,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從根本上看都可歸結到如何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上,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恰恰是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核心所在。
自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以來,市場各方對市場體系的認識不斷深化,市場體系建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應該説,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條件已成熟。同時,我國在產權保護上仍有不少薄弱環節,在市場準入上某些行政壟斷依然存在,一些領域市場競爭有時還並不那麼“公平”,諸如此類的短板與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瓶頸。
正是基於上述考量,中辦、國辦日前印發了《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首次提出“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制度完備、治理完善的高標準市場體系”,從夯實市場體系基礎制度、推進要素資源高效配置、改善提升市場環境和質量、實施高水平市場開放、完善現代化市場監管機制等五個維度,提出了51條具體措施。
需要指出的是,行動方案為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提供了施工圖,但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不是對現有市場的簡單整合,也不是對國外模式的照搬,而是基於我國發展實際,強調要緊扣“高效率、高質量、高水平”這三大關鍵詞——
“高效率”就是要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提高要素資源的配置效率。這其中,既要促進土地等傳統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有序流動,也要激發知識、技術、數據等新型要素潛在活力;
“高質量”就是要構建優良的營商環境,在提升商品及服務質量的同時,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比如,方案中提出的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產權的司法保護力度、全面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等,將為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
“高水平”就是通過高水平對外開放和市場監管,對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形成強有力支撐和保障。高水平對外開放不僅體現在開放的廣度上,還要在開放的深度上持續拓展;高水平市場監管則強調該放的權要放足,該管的事要管好,不斷提高市場監管的科學性、有效性和協調性。
當前,行動方案中的一些部署已在部分地區有序開展,如市場一體化改革已在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探索,金融業開放、外資准入負面清單、競爭政策試點等自貿試驗區制度改革在上海等地持續推進,個人破產製度在深圳先行先試等。未來,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一方面要妥善處理好頂層設計和基層實踐的關係;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調動地方、企業和個人的積極性,鼓勵創新發展,留出試錯空間,讓中央的決策部署真正落實到行動上來。(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顧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