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為專欄作者BT財經授權創業邦發表,作者青山白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快遞行業的圍城,城內是重裝戰士的赤身肉搏,城外只要有單量產生的平台都想切入進來。
3月18日,中通快遞(紐交所代碼:ZTO;港交所代號:2057)發佈未經審計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報。報告顯示,2020年中通業務量超170億件,同比增長40.3%,包裹量市佔率擴大1.3個百分點,達20.4%,為快遞全行業第一;全年實現營收252.14億元,同比增長14%;調整後淨利潤46億元,同比下降13.3%,毛利率則從去年同期的29.2%下降至22.5%。
作為行業第一的中通財報氣度果然不一般,目前中通快遞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20%,中通並不滿足,還在朝着25%的市場份額前進。
但是2020年也是中通負重前行的一年。中通快遞集團首席財務官顏惠萍同時指出,在業績大漲的同時,2020年中通資本性開支同比增長76.2%,達到創紀錄的人民幣92億元。
中通無疑已經成為行業巨人,這樣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這樣巨大的資本性開支、這樣艱難地保住市場份額對中通來説代價巨大嗎?
中通面臨新的挑戰者2020年的快遞江湖,註定是血雨腥風的一年。“攪局者”極兔速遞的城外“殺入”,讓行業“一哥”中通原本已經退無可退的價格戰,再次作出讓步。
2019年,來自印尼的快遞公司極兔決定進入中國市場,極兔在東南亞已經頗具規模,名列印尼第一、東南亞第二,來勢洶洶的極兔還揚言“要做中國第三”。
極兔這麼説是有底氣的,訂單巨頭拼多多向極兔拋出橄欖枝。要知道拼多多2019年訂單數已增長到168億,約佔整個市場份額的28%。因此,極兔速遞在國內的網絡建設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在2020年8月,極兔網點在全國的覆蓋率已經超過90%。
極兔不僅迅速佔領市場份額,還拉低了行業價格。據媒體報道,對於四通一達的報價,極兔的報價總低幾元。在一些省份極兔對於散件的報價是省內每單 5~7 元,省外每單 6~9 元,四通一達的報價則是省內每單 8~10 元,省外每單 10~12 元。
當極兔點燃價格戰的導火索後,作為市場“一哥”的中通不得不應戰。
2020年5月到9月,快遞行業價格的跌幅已經創6年來之最,身處其中的中通快遞為了維持自己的行業競爭力,不得不降低自己的單票價格以適應市場,這導致中通的包裹投遞量上升的同時,利潤並沒有顯著增長。
據中通財報顯示,中通快遞第四季度營收為人民幣82.571億元(約合12.655億美元),同比增長20.6%;淨利潤為人民幣12.916億元(約合1.979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23.168億元人民幣下降44.3%;毛利潤為18.583億元人民幣(約合2.848億美元),較2019年同期19.961億元人民幣下降6.9%。
另一組數據還顯示,2020年以來,中通單票收入下滑趨勢進一步惡化。這反映了市場競爭愈演愈烈,價格戰也愈發嚴峻,意味着中通在價格戰中的犧牲的利潤也越來越多。
而極兔加入價格戰只不過是其中一個樣本。利用價格戰佔領下沉市場,京東打出了眾郵快遞這張牌,眾郵隨後更名為京喜快遞並納入社區團購事業羣,而豐網依靠順豐剛剛進入市場就開始佈局。
快遞行業不僅有新加入的攪局者,還有來自平台的壓力。目前,順豐、京東、拼多多等切入開始做低價快遞。電商商家的低價包郵,也迅速瓜分快遞市場的份額,隨着包郵服務的門檻降低,消費者在網上消費的頻次升高,包裹量也隨之上升。
這迫使中通不得不在低價接單的同時,還要推出更多服務才能保住目前的市場份額,這讓中通的淨利潤進一步遭到擠壓。
據財報顯示,第四季度,中通快遞包裹投遞量為54.10億,比上年同期的36.92億增長46.5%。2020年中通的業務量為170億餘件,超過業務量目標範圍上限。
分析指出,儘管靠犧牲利潤去換取更多市場份額,是一種不可持續的“買賣”,但可以預見,在2021年,價格戰依然是快遞企業業務量快速增長的重要手段,中通面臨的盈利壓力會進一步擴大。
中通開支大漲負重前行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快遞行業的單票毛利目前都處於下降階段,這是因為這個行業的競爭激烈導致的,未來四通一達的毛利會趨於一致,誰能在成本上控制佔優,利潤就會有所突出。
中通面臨價格戰本應通過提高規模效應來降低單票成本,但快遞行業的成本壓縮空間十分有限,一是末端成本很難降低;二是隨着加盟網點觸達更多低業務量的區域,成本更難以均攤,以及重資產投入加大使成本有所提升。
這對資本性開支大漲的中通絕對不是一件好事,中通2020年中通資本性開支同比增長76.2%,達到創紀錄的人民幣92億元。
對此,中通快遞集團首席財務官顏惠萍稱:“我們的資本投資策略已經擴展到更大範圍的基礎設施建設,從而為中通的生態圈業務發展,如快運、雲倉、冷鏈網絡和時效產品組合等,提供協同效應。”
但是,在中通財報中並未出現去年上線的兩大業務板塊“星聯與冷鏈”成績單。
星聯與冷鏈是中通將要重點發展的業務,籌備時間已超過兩年。星聯發展的是航空業務,為用户提供同城即配、全國航空即日件(8h)、當日達(12h)、次日達(24h)、隔日達(48h)和全球72h穩定、高效的門到門特快專遞服務;冷鏈主要服務於中通的生鮮產品配送業務。
星聯與冷鏈被認為是中通市場擴張、尋找新業務增量及帶有前瞻性的舉措,究竟表現如何還目前還看不到成效,對於目前中通的盈利性需求還處於遠水解不了近渴。
另外財報中還公佈運輸以及運營成本也在上漲。中通2020年營業成本193.77億元,同比增長25.1%;幹線運輸成本87億元,增長16.5%。其中單票幹線運輸成本同比下降17%至0.51元,這得益於中通自有車隊佔比提升、高運力牽引車規模擴大以及國家在疫情期間的取消過路費政策、柴油價格下降。
而且中通的重資產投入加大使得其成為名副其實的“行業巨人”,當然成為巨人意味着轉身困難、瘦身困難。
財報顯示,中通在基礎設施上中通已經鋪設94個分揀中心,近9700輛自有車輛,3萬個服務網點,超68000個末端驛站、旺季超50%非上門投遞,縣級市覆蓋率99%以上,23000+自有員工。
雖然目前中通依然是快遞行業“一哥”,但是隨着新生力量的加入,2021年價格戰勢必會進入更加激烈的白刃戰。未來誰能笑到最後,關鍵點在於誰能有效控制成本提高利潤、誰能提升服務質量並探索出新的業務鏈。
歡迎關注【BT財經】,閲讀更多精彩內容。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