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競核
7月10日,樂遊科技宣佈從上午九時起,短暫停止港交所買賣,以待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刊發一則構成公司內幕消息的公告,基本也宣告着公司股權即將易主。
但問題來了,會賣給誰呢?
根據此前的情報,願意出價的公司只有索尼、世紀華通、創夢天地。
但就在下午一點,“騰訊據悉正在就收購香港上市企業樂遊科技進行談判”的消息傳出。騰訊的入局,無疑再度攪渾了這場“收購大賽”的池水。
緊接着,世紀華通發佈公告宣佈退出,拂身而去。
讓我們簡單梳理下餘下三家針對樂遊的收購歷程:
索尼表態時間較晚,今年7月份才表示準備通過“更大的資金確定性”來拿下樂遊,言之鑿鑿,頗有勢在必得之勢,樂遊股價還靠着這條消息再次上漲了不少。
創夢天地則從是2019年底就開始與樂遊股東Charles Yuk就股權收購問題進行談判,但原本12.3億美元的定價,卻隨着新冠疫情的到來陷入了僵局。
如今騰訊宣佈出手,三家廠商的激烈角逐下,樂遊科技被收購已然板上釘釘,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所謂“天道輪迴”,以收購起家的樂遊科技,終究落得被人收購的結局。
競核將本着客觀、公正的態度,與大家一同探尋收購迷霧下樂遊科技的“賣身之旅”。
因與果:收購者的角色顛倒樂遊科技是典型的依靠不斷收購成長的遊戲公司。
受2015年禽流感影響,當時仍名為“森寶食品控股有限公司”的樂遊前身家禽業務板塊受損嚴重,存亡關頭,必須在放棄家禽業務還是繼續賠錢二者當中做出抉擇。
森寶食品自然選擇了前者。
2015年1月,已經上市港交所的“森寶食品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更名“樂遊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徹底將家禽業務剝離。
同年7月,樂遊與完美世界合作以6960萬美元和360萬美元分批次收購了《星際戰甲》的研發商Digital Extremes(簡稱DE)合計61%的股份。
收購公司帶來的好處遠超樂遊想象,嚐到了甜頭的它在2016年5月進一步收購了DE餘下39%股份,將其變成了樂遊子公司。
從結果上來看,這或許是樂遊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一次收購。
樂遊雖然這幾年不斷向手遊靠攏,但其主營業務是PC和主機遊戲的開發和發行。
其頭部產品《Warframe》(星際戰甲)是一款科幻題材動作遊戲,目前同時在PC和主機多平台(PS4、Xbox、Switch)運營。
該作自2013年3月上線至今,運營時間超過七年,2019年這款遊戲全年收入達1.75億美元,註冊用户累計達到5700萬。
要知道的是,2019年樂遊公司總收入達到2.14億美元,也就是説,僅《星際戰甲》一款作品就佔據了近82%的營收。
《星際戰甲》的成功讓樂遊食髓知味,開始了“收購IP/公司——改編遊戲——繼續收購”的嘗試。
此後樂遊科技又陸續獲得了《變形金剛》、《文明》等IP授權,用於開發網絡遊戲,並收購美國的遊戲開發公司Certain Affinity 20%股份。
這些IP後續均被樂遊逐個改編成了端遊,定位也與《星際戰甲》類似,但命運顯然沒有再次偏愛樂遊。
手遊市場的蓬勃發展,對端遊市場造成了無法估量的衝擊,增量逐年放緩,嚴重打擊了樂遊的端遊發家夢,公司戰略發展遠不及預期。
根據樂遊科技2019年財報,2019年公司實現總收入2.14億美元,同比下降5.9%,毛利為1.22億美元,同比下降13.9%,淨虧損為837.9萬美元。
大量的併購並未給公司帶來預期的發展,營收過度依賴一款狀態同樣在下滑的老產品《星際戰甲》,樂遊最終還是走向了相反的終章——被收購。
迷霧重重的被收購之路按照先來後到的説法,創夢天地本應最有希望收購樂遊。
2019年12月9日,持有樂遊科技21.33億股的寧波富商鬱國祥計劃出讓控股權,而枱面上表現出收購意向的買家,正是港股遊戲上市公司創夢天地。
這不是鬱國祥第一次打算出售樂遊股權。19年年初,他就與美圖秀秀董事長蔡文勝擬定過換股交易,打算把《星際戰甲》開發商DE公司31%的股權以26.86億港元出售給美圖。
但該交易最後由於美圖公司的反對而終止。
據知情人向競核透露,當時交易已經進行至分析收購樂遊股份後的業務協同,結果在第二天的股東大會上,蔡文勝和吳欣鴻投了反對票,交易就此告吹。
隨後在19年9月樂遊科技股權欲售的消息傳出後,騰訊、網易傳聞均與樂遊科技有所接觸,貝恩資本、KKR及CVC資本也參與競投樂遊科技。
再把目光投回創夢天地。很多人認為,創夢天地參與收購的背後,是騰訊的支持。
創夢天地2014年上市美國,16年私有化退市,核心業務為手遊領域,截至2019年底,該公司市值為56.38億港元,比樂遊還低11億港元。
更有消息稱2019年6月底的時候,創夢天地手頭僅有4.73億元人民幣流動資金。
這便是疑點之一,創夢天地如何拿出12.3億美元的收購提議價,來收購一家市值比自己還要高的公司?
同時,據競核瞭解,騰訊、君聯資本、普思資本等機構都曾在創夢天地私有化過程中介入成為股東。
目前根據同花順數據可知,騰訊佔股18.59%,是該公司的第二大股東,與創始人佔股19.13%的陳湘宇相差無幾。
此外,早在2013年創夢天地就獲得了騰訊1500萬美元的C輪融資,兩家公司交情很是長久。
這便是疑點之二,讓人不由得懷疑創夢天地或許只是“枱面”買家,為的是後續的進一步資本規劃。
這場“小吃大”的跨量級收購,最終也沒有收穫結果。
自2019年12月9日雙發共同發佈公告開始,排他期六度延長,從最開始的21天,一直到2020年4月9日創夢天地發佈終止排他協議公告,至今談判“仍在協商中”。
從表層來看,新冠疫情期間,遊戲市場收穫了大量的意外紅利,樂遊公司也獲得了短暫的發展,自2020年以來,該公司股價上漲了20%,“坐地起價”並非不可能。
而裏層的因素,則更多來自於其他廠商的攪局。
今年5月份,世紀華通以8000萬美元的誠意金入局,簽署諒解備忘錄,擬收購鬱國祥的股份。
索尼則在7月初放出了“目前處於談判階段”的消息。該消息一出,直接導致樂遊公司股價當天上漲近10個百分點,又為樂遊市值添了一份沉重的砝碼。
再到今天(7月10日),騰訊入局收購樂遊的消息正式傳出,樂遊最終花落誰家徹底變成了未知數。
值得玩味的是,索尼與騰訊都與最初意圖收購樂遊的創夢天地有着不小的關係。除了第二股東騰訊,索尼也同樣是該公司的基石投資人。
這讓人不禁疑惑:騰訊、索尼不惜親自下場,這場圍繞着樂遊的收購,到底有多大的利益?
收購之戰勝利者的利益保障首先一點就是公司體量的變化。
按照2019年全球遊戲公司收入排行統計,索尼PlayStation以181.9億美元位居榜首,騰訊以162.24億美元緊隨其後。
樂遊公司2019年全年營收2.14億美元,如果直接粗暴用加法計算,哪怕騰訊買下樂遊之後,與索尼仍有差距。
但問題在於騰訊無論是運營、推廣、研發還是公司整體實力,都遠遠高於樂遊,如若收購成功,不會是簡單的“1+1=2”,而是“1+1>>2”。
同理,對於索尼來説,如果可以拿下樂遊,不僅可以推動中國市場的開發,更重要的是,能夠進一步穩固收入地位,避免騰訊追趕。
其次,在於賽道細化和品類補足。
次世代主機時代即將到來,騰訊必然不可能沒有動作。《星際戰甲》作為早已登錄各大平台(包括主機)的老牌遊戲,已然具備了登錄次世代主機的硬性條件。
而且,該遊戲“遊戲免費、服務收費”的F2W模式正符合目前的遊戲變現發展趨勢。根據多家財報證明,F2W的運營模式“已被證明具有優越性和普適性”。
但在亞洲外以主機平台為主的的大屏幕遊戲領域,這一模式仍然有待開發。如果能夠收購樂遊,騰訊便可以直接沿用該思路,主打遊戲的長線運營,增加用户黏度的同時補足品類空白。
截至稿件發出,目前仍未有收購樂遊的最新消息傳出,或許只有等到塵埃落定的那一刻,一切真相才會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