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服務小微企業需完善“四個機制”
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微企業是數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業羣體,也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促進創新創業創造的重要力量,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諸多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一時停滯,面臨較為嚴峻的困難。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户渡過難關”,要求“強化對穩企業的金融支持”,相關部門也積極出台支持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多地下發配套措施應對疫情對中小微企業的衝擊。政策利好頻出,如何將這些利好傳導至微觀個體、實現對不同處境的中小微企業精準施策,是銀行業需切實發力解決的問題。
長期以來,銀行業在服務中小微企業的過程中,存在一些現實問題:銀行的傳統信貸模式主要基於對企業的資產規模、財務狀況、經營情況、信用歷史等方面的綜合評估,而中小微企業普遍存在財務透明度不高和管理規範性不足等問題,銀行很難獲取相關信息;由於風險識別和控制難度較大,銀行往往需要足值的抵押擔保,而中小微企業普遍資產規模小、可抵質押資源不足;針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難以滿足不同行業、不同類型中小微企業的實際需求。
更好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助力其抗疫復產、渡過難關,銀行業需樹立“四種思維”。
樹立紓困思維。要以紓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助力復工復產為首要目標,對不同經營狀況的中小微企業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重點加大對企業“首貸户”的信貸投放力度,擴大服務覆蓋面,主動調查、研判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和融資狀況變化,更好分析“首貸户”的融資需求,有針對性地設置授信審批條件;用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政策,對中小微企業合理定價,降低其融資成本;關注中小微企業的實際需求和發展狀況,區分不同類別,精準施策。
樹立合作思維。銀行業要積極開展內外部合作。一方面,加強與外部單位的合作,主動對接税務、市場監管、社保、海關、司法等方面的大數據服務平台,實現中小微企業基礎信用信息共享。另一方面,政策性銀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小銀行應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合力。政策性銀行要發揮政策引領和逆週期調節作用,用好資金成本優勢;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要發揮融資主力軍作用,積極下沉金融服務;中小銀行要發揮熟悉當地客户資源、貼近中小微企業的優勢,拓寬普惠金融資金來源渠道。
樹立科技思維。銀行業要積極利用科技手段創新金融服務方式,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暢通信息渠道,通過記錄並挖掘企業上下游、生產經營、信用狀況、商品流、資金流等方面的信息,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解決信息不對稱的難題。同時,探索建立包括企業需求挖掘、風險評估、綜合定價、非接觸式服務及貸款管理的綜合性普惠金融服務生態平台。
樹立聯動思維。銀行業要運用好產業鏈聯動效應,根據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等信息,為核心企業及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全鏈條、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有序推動全產業鏈加快復工復產。一方面,要加大對核心企業的流動資金貸款和中長期貸款支持,給予合理信用額度,鼓勵其以適當方式減少對上下游企業的資金佔用,降低上下游企業的資金壓力和融資成本。另一方面,可依託核心企業信用,大力推廣供應鏈金融,為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無需抵押擔保的訂單融資、應收應付賬款融資,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
與此同時,還需不斷健全完善相關機制,夯實制度保障,實現“金融活水”對中小微企業的精準滴灌。通過完善“四個機制”,把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落到實處。
一是完善風險分擔機制。由於中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對中小微企業開展貸款業務仍然存在“收益較難覆蓋風險”的問題。銀行業可主動對接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和地方政府性擔保機構,建立健全“政、銀、擔”風險分擔機制,以首貸、轉貸、續貸等作為工作重點。同時,積極與非銀行金融機構合作開發為中小微企業增信的商業保險和其他增信類創新產品。
二是完善營銷管理機制。銀行需完善專門針對中小微企業的營銷管理機制,根據市場特點,以客户為中心,調整工作方法和制度安排。從戰略、理念、機制、科技、員工隊伍及企業文化等方面,整體構建面向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模式,做到產品貼近需求、服務貼近客户、機構貼近市場。一線機構要深耕中小微企業市場,做深做透社區銀行營銷模式,同時在客户開發、維護方面推行客户羣管理和客户分層管理,實現精準獲取客户。
三是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制定獨立的信貸政策和計劃指標,優化信貸資源配置和內部資金轉移價格,完善績效考核方案,適當降低利潤考核權重,並可給予適當的激勵措施,確保國家和地方的普惠金融政策更充分地傳導到中小微企業。
四是完善包容審慎機制。進一步落實差異化監管的政策,優化中小微企業貸款的風險分類制度,提高中小微企業的不良貸款容忍度。全面落實授信盡職免責的政策,細化盡職免責辦法,探索建立寬容失敗的相關機制,進一步激發銀行業從業人員做好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積極性。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