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雙十一不“剁手”?年輕人貨比三家買理財,利息低也要每月存錢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郭子碩
“11·11”購物節臨近,有這麼一批消費主義逆行者,不盲目跟風,專心“搞錢”。近日,時代週報記者採訪多名Z世代青年,他們均表示雙十一購物預算較去年縮減,衝動消費也越來越少。最重要的是,這屆Z世代青年講究花錢更講究 “資產增值”,混跡微信、支付寶等各大平台比價,精打細算理財,努力建構最優理財組合。
不愛消費偏愛理財,成為當下年輕人的一大特徵。調研機構益普索發佈的報告顯示,Z世代平均有78%的人在步入社會前(大學畢業前),就已經建立了理財意識;71%的人第一次購買理財在大學畢業前。00後比95後建立理財意識以及購買理財產品的時間更早。
躲過醫藥調整又遇上中概股大跌
“我差不多在最高點建倉。儘管(我)後來遇上醫藥股回調,但通過右側買進,多輪操作,最終收益率也達到了20%。” 琳達分享自己投資經歷,並自詡為“長期主義者”。
琳達,95後,一線城市設計師,工作填滿了日程,很少有時間研究投資,對生物醫藥行業也並不瞭解。在琳達看來,“下調3%就補倉” 是她的投資秘訣,這套策略幫她逆勢跑贏大盤,屢試不爽。
2021年,琳達的基金投資組合聚焦醫藥領域。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申萬醫藥指數下跌5.65%,彼時醫藥二級市場分化加劇,原料藥、中藥漲幅均超過30%,而化學制劑、醫藥商業跌幅卻超過20%。比如,註冊制首日大漲超1000%的康泰醫學、以及國內眼科用藥龍頭企業康弘藥業去年股價齊齊腰斬,投資者不得不“割肉離場”。
連續的回調並沒有打亂琳達的投資節奏,她不僅不跑還“補倉”,琳達認為,之所以收益不錯,歸功於自己耐得住寂寞,這也符合投資賺錢的邏輯。華安基金、國泰君安證券和螞蟻理財智庫聯合發佈的《Z世代基民洞察報告》(下稱《洞察報告》)指出,2019至2021年間,頻繁交易人羣在各類基金類目下的年度平均收益水平均低於無頻繁交易人羣。
不過,在市場普跌之下,價值投資理念、越跌越買的邏輯似乎行不通了。
“醫藥股估值太高了,我小賺一筆就趕緊溜了。”清倉醫藥基金後,琳達於今年年初購入中概互聯網ETF。不過,中概股的表現遠遠不及預期,她透露自己目前虧損20%。“選擇中概股,是因為我覺得中概股的估值被嚴重低估。”琳達表示。
建倉時,琳達對這支基金信心十足,“我投的中概互聯網ETF重倉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美團、京東集團等頭部公司,絕對會漲的。”
而中概股的走勢超乎琳達意料。
今年以來中概股屢創新低。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26日,中概股總市值約6407億美元,與2021年年末1.12萬億美元總市值相比,跌幅超四成。
琳達剛躲過醫藥調整,又碰上中概股大跌。本以為抄底中概股,結果卻被中概股抄了家。談及這段投資經歷,琳達表示對波動早已心如止水:“只要我不拋,就還不算虧。就算‘割肉’也不知道能投哪兒,就放着當‘價值投資’了。”
圖片來源:圖蟲
投資風格調整理財“貨比三家”
“我不跟蘭蘭。”95後女生李瑩笑道,她稱呼中歐基金管理公司的明星基金經理葛蘭為“蘭蘭”。
李瑩長期持有混合型基金,也就是投資於股票、債券及貨幣市場工具。混合型基金主要分為偏股型基金、偏債型基金、股債平衡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等。
“我投資邏輯主要是看市場,如果行情好我就投基金。”李瑩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挑選基金會留意市場的發展,先選擇基金管理人,再看板塊發展前景。
李瑩不追熱點,青睞 “穩紮穩打”的基金經理。李瑩選擇的基金經理偏好穩健配置,投資組合以純債及低波轉債打底,再配置低估值、增長較好的傳統行業,或者處於週期底部的行業,很少配置醫藥、新能源等熱點板塊。
上半年,權益市場震盪,投資者的避險需求攀升,不少資金流向低風險貨幣基金。
李瑩也調整了投資策略。“近期我不投混合型基金了,市場不好。”李瑩坦言,基金已經虧損接近20%,臨近自己的止損線了。據時代週報記者瞭解,多位Z世代基民的止損線接近這個數值,超過20%虧損對年輕投資者的風險承受閾值有一定挑戰。
《洞察報告》的數據也驗證了這一説法:剛接觸投資的Z世代基民風險承受力較低,超6成受訪者只願意承擔不超過10%的虧損,20%的虧損是Z世代基民承受風險的分水嶺。
虧本清倉後,李瑩離場轉投貨幣基金。在李瑩看來,貨幣基金預期收益沒有其他基金高,但勝在穩健,考察長期投資表現,也是不錯的投資選擇。
中信證券債券研究團隊統計發現,上半年貨幣基金火熱。部分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選擇暫時贖回淨值表現較差的產品,買入貨幣基金,以防守姿態靜待權益市場回暖。正因如此,貨幣基金在上半年實現規模的逆勢擴張。截至6月底,貨幣基金規模達到10.6萬億元,較年初上漲11.9%。
與70、80後相比,Z世代更青睞互聯網理財。據上述益普索的報告,1/3的Z世代第一筆投資是互聯網理財(零錢通、餘額寶等),投資銀行定期存款的人佔1/5。互聯網理財低門檻、高靈活度、使用便捷,各大平台吸引不少李瑩這樣的Z世代入局。
據李瑩介紹,目前她的流動資金主要放在京東小金庫、銀行靈活存款、微信零錢通三個平台。其中,京東小金庫、微信零錢通均屬於貨幣基金。在一定額度內,上述產品都支持隨時取錢、貨幣基金贖回(墊支)資金用於消費、還款、理財,有收益,靈活性強。
“我每個月會往微信零錢通存一筆資金,作為旅遊經費和計劃性支出,方便取用。這部分資金也可以作為權益基金的資金池,如果基金市場行情出現拐點,還可以追加投資。”李瑩補充,她會根據不同平台的貨幣基金收益率,調整資金配置。
李瑩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在天弘餘額寶基金收益高峯時期,7日年化收益率一度超過6.7%,萬分收益超1.7元,後來收益率下降太快,就轉投了其他競品貨幣基金產品。
目前,幾家主流互聯網平台的貨幣基金收益率仍徘徊在低位。截至10月27日,微信零錢通的貨幣基金交銀活期通A的七日年化為1.5450%,萬份收益為0.8262元,京東小金庫的貨幣基金海富通貨幣A的七日年化為2.2840%,萬份收益為0.3796元,餘額寶的貨幣基金天弘餘額寶基金的七日年化為1.3850%,萬份收益達0.3821元。
每月定期攢錢 享受存款的安全感
有人細摳收益率,“貨比三家”輪流換產品;也有人存款不看利率,只為儲蓄。
鍾林在深圳工作,年初她剛跳槽到一家新公司。對於鍾林來説,專注工作,堅持攢錢是她當下的目標。
“我每個月開銷比較穩定,除了‘6·18’跟‘11·11’兩個購物節開銷比較大,其他時間都差不多。”每個月鍾林都預留出固定的生活花銷,剩餘的錢均存入銀行卡。鍾林指出,她存錢的儲蓄卡不綁定手機支付,非必要不會動用這個賬户的資金。
“老實説我根本沒考慮利率,主要把錢劃出來,然後放在那裏,我都當它零利率。”按照鍾林的計劃,活期存款滿五萬元,就將資金轉存銀行定期存款或大額存單,封閉期更久,收益也更高。
“對於我來説,利息是附帶的,最重要能攢下錢,存夠一定資金,存款給我安全感。”鍾林告訴時代週報記者,資金放在餘額寶會不知不覺花掉。將錢存進銀行卡,看不到也“花”不到,錢就攢下來了。
鍾林攢錢不在乎利息收益的心態也契合了當下理財環境,理財不保本、收益走低,更多人轉向固定收益產品。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基金收益率不佳。據格隆匯統計,2022上半年百億級公募基金經理僅兩人實現正收益,整體平均收益率為-11.1%。中研普華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10.87%,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8.21%。
在鍾林看來,雖然A股市場處於估值低位,討論熱度也高,但市場環境沒明顯改變,資管新規下也沒有可以置換的、完全保本的金融產品,她不想冒險投資。
像鍾林一樣選擇攢錢的還有陳誠。陳誠在支付寶設置每月自動劃款,螞蟻星願自動從他的銀行賬户劃扣並鎖定一筆資金,使之和普通消費區隔開。筆筆攢、悄悄攢、螞蟻星願產品都是天弘餘額寶基金。與京東小金庫、微信零錢通和普通餘額寶不同的是,螞蟻星願的特色金融產品並未出現在支付鏈路,區隔性更強,有利於存錢。
注:琳達、李瑩、鍾林、陳誠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