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穿越新週期,騰訊的"攻守道"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財經

導語:真正的創新家並不是在已有的結構裏解題,而是換了一個新的更大的結構。

出品丨數科社    作者丨檸溪

“騰訊要準備過冬。”

這是馬化騰之前騰訊內部會議上的一句話,當時他調侃道,騰訊的業績就跟自己的腰一樣,2020年他自己腰不舒服照片子,結果發現是腰椎間盤突出,而2021年他發現自己的腰可好了,於是騰訊的利潤迅速下降。

剛剛騰訊發佈的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營收1441.88億,同比增長8%;全年營收5601.18億,同比增長16%。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騰訊第四季度淨利潤為248.8億元,同比下降25%;全年淨利潤為1237.88億元,同比增長1%。

而2020年,騰訊全年實現營收4820.64億元,同比增長28%,淨利潤(non-ifrs)1227.42億元,同比增長30%。

冬天真的來了嗎?騰訊又做了哪些準備?

01丨冬天真的來了

2021年,“雙減”帶來互聯網教育行業的崩盤,以及房地產及保險行業的收縮,讓曾經作為騰訊最重要營收工具之一的騰訊廣告業務,遭受到了重大的挫折,在下半年開始大幅放緩。 

財報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騰訊網絡廣告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3%至215億元。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負增速。 

另一個騰訊營收核心的遊戲業務,在2021年也遭到了重創。財報指出,因為《DnF》及《和平精英》的收入有所減少,並已對本土市場遊戲採取了一系列完備的未成年人保護措施,直接地(未成年人消費減少)及間接地(研發資源專注於新措施的實行)影響收入增長。本土市場全年遊戲收入增長6%至1288億元。 

這個6%的全年收入增長,是騰訊遊戲有史以來最差的業績。 

再加上微信及Wechat 2021年合併月活為12.68億,同比增長3.5%,環比增長0.4%。而QQ的智能終端月活為5.52億,同比下滑7.2%,環比下滑3.8%。  

以往為騰訊業績帶來優勢的營收項目,在這一年增速要麼見底要麼下滑,甚至有的還出現了負增長。 

據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騰訊收入成本同比增長21%至人民幣3142億元;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同比增長20%至人民幣406億元;一般及行政開支同比增長33%至人民幣898億元。 

2021年全年,騰訊總收入5601億元,同比增長16%,增速首次低於20%。2020年騰訊的總收入增速是28%,可以説是斷崖式下滑。而增加最低超過20%的成本,兩相疊加導致騰訊在2021年的nonGAAP盈利(剔除了投資收益)增速僅有7%。這種情況下,騰訊2022年初傳出要裁員增效,以及馬化騰的“過冬説”,其實是情理之中。

02丨換擋的騰訊

其實騰訊這份財報還隱藏着一層含義,如果結合馬化騰的過冬説可以看出,騰訊在三年之前就開始準備這一場瀕臨過冬的戰役。

眾所周知,騰訊一直以來都被稱作互聯網大投行,投資業務佔騰訊業務中的佔比居高不下,這其實也是騰訊為過冬籌備彈藥的一種方式。

2021年騰訊財報顯示,主要反映投資收益的“其它收益淨額”一項,2021年全年高達1495億元,同比增長162%。同時,騰訊2021年年度盈利2278億元,其它收益淨額貢獻了其中65%。這也是騰訊的投資收益佔淨利潤的比重首次過半。

2021年騰訊投資中最重要的一項是處置了京東的股權,必須指出的是,即便剔除京東的影響,騰訊在2021年的投資收益仍然高達715億元,相當於年度盈利的48%。而在2020年,這一比例還只有35.7%。

所以把自己主要盈利方向從遊戲和廣告業務中移開,以投資作為騰訊未來一段時間發展的基石,是馬化騰很早就給騰訊定下的基調。

畢竟藴含着自己體系化的騰訊,用大量的資本將各種互聯網創新企業迎合在自己的周圍形成體系延伸的優勢,不光促進這些標的企業的發展,同時也延伸了騰訊服務客户和市場的能力,當然這些成功的投資也給騰訊帶來不菲的回報。

但這只是騰訊為自己下一階段轉型找到的掩體和支撐物,騰訊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依託騰訊雲和其他服務B端客户的實體項目,推動騰訊整體力量向to B端轉移。

起點是2018年“930”變革,當時騰訊宣佈正式啓動新一輪整體戰略升級:紮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這一年,馬化騰在寫給騰訊合作伙伴們的一封公開信中寫道:“沒有產業互聯網支撐的消費互聯網,只會是一個空中樓閣。”

到了2020年第四季度財報時,騰訊的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9%至人民幣385億元,僅次於網絡遊戲營收的391億,意味着騰訊轉型產業互聯網已見成效。此後,騰訊還罕見地在央視發佈了一條《騰訊助力實體經濟》的新品牌廣告。

2021年4月,騰訊進一步提出“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戰略,全面融入實體經濟,以社會價值創新為底座牽動所有核心業務發展。

而剛剛發佈的財報顯示,2021年四季度,騰訊的金融科技和企業服務板塊的營收同比增長25%,達到了479.58億元,首度超越網絡遊戲板塊,成為騰訊營收貢獻最大的業務板塊。

這已經非常清晰的能看出馬化騰的所見所想, To B端服務能力將會是騰訊在產品端最重要的方向。

2021年,騰訊研發投入大增33%,達到518億元,相比2018年的229.36億元,已經翻倍。 公司最新發布的2021年研發大數據報告也顯示,2021年騰訊研發人員數量同比增長41%,研發隊伍不斷壯大。

新增研發項目超6000個,增量同比2020年增長51%。過去三年,騰訊研發投入已經超過1200億元,逐步建立起包括服務器、操作系統、芯片、SaaS等在內的完整自研體系,完善的自研生態也成為公司服務實體經濟的堅實底座。

早在2020年年末,馬化騰就曾在騰訊文化出品的年度特刊《三觀》中預言,移動互聯網十年發展,即將迎來下一波升級,我們稱之為全真互聯網。就像移動互聯網轉型一樣,上不了船的人將逐漸落伍。

03丨騰訊不需要冬眠

德魯克提出“化社會問題為商機”的觀點,認為企業創新不但可以茁壯自己,同樣也會方便社會。所以很多時候,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問題,同時也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商機。

看待騰訊這次過冬論背後以及它的轉型方向,也要從這個角度出發。

某種意義上,馬化騰認為騰訊即將過冬,這是對騰訊面臨的複雜情況的一個判斷,也是對中國互聯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理解。

但這並不意味着騰訊就要強烈的裁員,收縮一切業務,積聚資本等待過冬。因為這種方式類似冬眠,並不是馬化騰想做的。

馬化騰認為過冬的時候要考慮兩點:一是調整姿態,隨外界環境變化進行降本增效,把子彈用在關鍵的戰役上,重新“減肥增肌”,醖釀下一個風口或者戰役。二是要強化內部協作,而不是單打獨鬥,比如把企業微信、騰訊會議和騰訊文檔三個SaaS產品的融合打通。

這句話的背後恰恰説明騰訊真正想做的事情,是趁這樣一個大局面大趨勢出現的當下,想方設法將騰訊的盈利結構和產品結構進行調整,把以前完全以C端業務為主的狀態,改變成投資和B端業務雙重循環的新騰訊。

被很多人稱為“未來學大師”的斯坦尼斯拉夫·萊姆曾説:“我們總愛以一種直線的方式對新技術的未來發展做出延展,所以十九世紀的空想家和藍圖描繪家們會構想出‘滿是氣球的世界’和‘全是蒸汽的世界’——這兩個構想今天看來都很可笑,歷史與這種簡化的呈現毫無關係。它絕不會把任何線性的發展路徑展示在我們面前,只會用曲折迂迴的線條來展示非線性的演化軌跡”。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在2022經濟學家年會上説,2028年至2030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未來30年是中國千年以來最好的30年。

姚洋説,儘管中國目前在所謂最核心算法層仍然落後於美國,但他相信,5年、最多10年,中國會超越硅谷。因為技術進步要靠應用,沒有應用,技術進步的速度就會降下來,,而中國的應用場景足夠大。

今天的企業,無創新不發展,創新才有出路,不管是微創新,還是大創新。

產業發展緩慢的時候,產業週期是連續性的;但當技術出現跳躍式發展,產業將遭遇不連續性。對於此,李善友教授認為,任何產業不是沿着直線進步的,而是沿着雙S曲線進步。兩個S曲線之間的斷層,就代表着技術的跳躍發展。

能否跨越這個不連續性,關乎企業的生死存亡。現在騰訊正在看到這條曲線,並努力跨越它。

創新者,就是要穿越週期。而一個漫長的時間週期,是由無數個上下波動的問題、創新、小週期組成的。

某種意義上講,真正的創新家並不是在已有的結構裏解題,而是換了一個新的更大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