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穩健性長期性普惠性 首批養老理財產品“試水”

  兼具穩健性、長期性、普惠性三大特徵——

  首批養老理財產品“試水”

  本報記者 郭子源

  12月6日起,首批試點養老理財產品正式在武漢、成都、深圳、青島發售。經濟日報記者獲悉,截至目前,養老理財產品的市場認可度較高,已有金融機構表示,可能根據後續銷售情況增加募集規模。

  從開啓試點到產品落地,養老理財用時不到3個月,進展顯著。2021年9月10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選擇“四地四家機構”,即工銀理財在武漢和成都、建信理財和招銀理財在深圳、光大理財在青島開展試點。

  首批試點養老理財產品均為封閉淨值型產品,具有“穩健性、長期性、普惠性”三個顯著特徵,起購金額僅為1元,期限5年,風險等級多為中低等,申購、贖回環節收費低。

  “下一步,金融監管部門應及時總結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經驗,適時推廣到更多的地區和理財公司,充分發揮養老理財產品在滿足公眾養老需求、完善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説。

  面向養老需求

  養老理財是不是老年人專屬?哪類投資者適合購買?產品正式發售前,市場普遍有此疑惑。

  實際上,養老理財面向的是具有養老需求、追求養老資金穩健增值的個人投資者,並非侷限於老年羣體。“鼓勵投資者提前積累,從年輕時就開始做養老規劃,通過中長期策略安排,調動投資者的中長期預防性投資需求。”光大理財總經理潘東説。

  因此,“長期性”成為養老理財的特徵之一,四家試點機構發售的產品均為封閉式,期限均為5年。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能夠培育投資者“長期投資長期收益、價值投資創造價值、審慎投資合理回報”的理念。

  考慮到封閉期較長可能造成流動性不足,部分產品還設置了兩項特殊安排。一是投資者持有一定期限後(如6個月),可按季度或按月分紅;二是建立特殊情境下的“流動性應急機制”,例如,當投資者遭遇大病,允許提前贖回。

  “下一步,應針對養老理財產品特點,健全未到期理財產品的轉讓機制,通過市場化轉讓等方式,滿足部分投資者的流動性管理需求。”董希淼説。

  除了“長期性”,養老理財還具有“普惠性”特徵。從起購門檻看,起購金額僅為1元,以期覆蓋最廣泛的投資人羣;從費率結構看,養老理財產品的費用普遍低於在售的其他理財產品,且不收取超額管理費,充分讓利投資者。“執行養老理財專項優惠費率,零認購費、零銷售服務費,管理費僅為0.1%。”潘東説。

  有需求的投資者該如何購買?此次試點產品僅面向武漢、成都、深圳、青島四地,其他地區的投資者暫時無法購買。以上四地投資者有線下、線上兩種選擇,或攜帶當地個人身份證赴對應機構的銷售網點處,或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途徑購買。按照試點要求,個人投資者購買的全部養老理財產品合計金額不超過300萬元。

  專設風險管理機制

  為保障養老理財穩健運行、增強風險抵禦能力,四家試點機構專門設置了風險管理機制,產品設計以安全策略為主,主要投向固定收益類資產。

  具體來看,專設風險管理機制包括平滑基金、風險準備金、減值準備等。“針對每個產品,工銀理財都單獨設置了平滑基金,以實現‘削峯填谷’降低淨值波動的目標。”工銀理財副總裁王海峯説,一定期限內,當投資收益超過業績比較基準時,把超出部分按照一定比例提取出來,若遇到極端市場收益不理想情況,再將其回補至本產品,若產品到期時仍有剩餘,則全部回補給對應產品。

  王海峯表示,風險準備金按照產品固定管理費的20%計提,高於一般理財產品的計提比例,“同時,我們按照最新會計準則要求,結合預期信用損失方法計提減值準備”。

  在安全性基礎上,投資者普遍關注養老理財的收益性。此次試點產品均為淨值型產品,非保本、浮動收益。截至目前,四家機構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下限集中在5%至5.8%,業績比較基準上限集中在7%至8%。以“下限5%、上限7%”為例,這意味着結合市場形勢、投資策略分析,產品到期收益落在這一區間的概率較大。

  如何兼顧安全性和收益性?“在投資策略上,養老理財採用穩健的資產配置策略,風險評級定義為R2,即較低風險。”潘東説,要發揮銀行理財多資產、多策略優勢,投資於債券、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股票多頭、量化中性策略類資產、資管產品等,幫助投資者穿越週期、熨平波動。

  值得提醒的是,投資者在購買產品時應認真閲讀銷售文件。“根據養老理財產品特點,我們的銷售文件中新增了部分內容,例如,專門制定了關鍵信息説明書、購買限額提醒、風險管理機制、人文關懷等重點條款。”王海峯説。

  開正門、堵偏門

  試點首發產品只是序章。試點機構紛紛表示,接下來將在監管的指導下,持續開展養老制度及策略比較研究,並結合我國居民的年齡結構、投資偏好、資本市場特點等因素,不斷創新產品策略,豐富多層次養老金融產品供給。

  養老理財試點為何重要?意義之一在於“開正門、堵偏門”,這也是監管層的重要思路。“近年來,部分金融機構推出了一些冠以‘養老’字樣的金融產品,但絕大多數不具備真正的養老功能,不符合穩健、長期等要求。”董希淼説,為此,監管部門加強整治力度,多數金融機構已下架相關“養老”理財產品。

  董希淼表示,有個別非金融機構鑽空子,打着“養老理財”的名義進行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嚴重損害中老年羣體的合法權益。

  為此,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推動正規金融機構“良幣驅逐劣幣”勢在必行。“要提高市場約束,打造理財行業信息平台。”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副總裁管聖義説,該中心正在牽頭制定“銀行理財信息披露統一標準”,同時,依託中國理財網搭建第三方信息披露平台,支持、引導試點機構通過統一平台開展信息披露,為投資者提供權威可靠的信息查詢渠道,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儘管養老理財進展顯著,但我國居民的養老理財觀念仍有待提升。“在養老資金儲備方面,目前主要依賴政府、企業的養老金,至於通過個人商業養老來規劃晚年生活方面,不少人對此理念缺乏認知和參與。”建信理財總裁謝國旺説,下一步,如何將投資者手中的長期資金轉化為投資於養老金融的資金,如何切實推動養老金融業務發展,這是構建現代化養老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11 字。

轉載請註明: 兼具穩健性長期性普惠性 首批養老理財產品“試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