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錢多花了貨卻遲遲不到!如今航運業比漲價更要命的是海運延誤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財經

財聯社(上海,編輯 瀟湘)訊,自從去年以來,航運業運費飆漲早已不是一件新鮮事,許多貿易商早已經對運費的飆漲感到麻木。然而現如今,花了還幾倍的錢貨卻還遲遲不見蹤影,卻是令這些零售商和製造商感到更為苦悶的一件事。

波羅的海全球集裝箱指數(FBX)顯示,將一個40英尺的集裝箱從中國運往美國西海岸港口的報價,在本週已進一步升至了5650美元。這一價格較年初上漲了34.5%,較去年同期則更是飆升了228%。

包括Yeti首席財務官Paul Carbone在內的多位市場人士普遍表示,運費成本上升反映了疫情持續影響全球物流之際的整體市場狀況,而今年餘下時間裏運費很可能仍將居高不下。

事實上,即便是面臨着運費成本增加,但大多數公司仍在積極預定艙位並尋求裝運。但眼下令他們感到更為致命的威脅,卻並非是金錢,而是時間——隨着全球多個主要港口出現擁堵,進一步紊亂物流供應鏈,集裝箱班輪船期正出現大面積延誤。

港口擁堵日益嚴重 航運準班率驟降

有航運管理人士指出,目前美國南加州鄰近的洛杉磯和長灘港口延誤最為嚴重,85%的船舶至少需拋錨8天才能作業,集裝箱貨物在碼頭滯留時間最長達到2個月。由於美國進口商存在大量的需求,以補充過去一年在疫情限制期間耗盡的庫存,這正令美國最大的貿易門户面臨以往難以想象的海上船隻堵塞。

馬士基集團(A.P. Moller Maersk A/S)海運與物流業務首席執行官Vincent Clerc表示,“將貨物從上海運往洛杉磯通常只需要14天的時間,而如今則需要33天。航行時間是一樣的,但在聖佩德羅灣等待卸貨的時間是之前的兩倍。”馬士基是全球運力最大的集裝箱承運商。

“我們已經投入了數百萬美元來增加運能,但由於美國西海岸的擁堵,其中很大一部分運能無法發揮作用,”Clerc表示。

據Sea-Intelligence的數據,除了目的地是美國的航運船隻外,一些從亞洲前往歐洲的船隻也出現耽擱,無法如期抵達目的地。擁堵導致馬來西亞巴生港、荷蘭鹿特丹港、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和英國南安普敦港等地的延誤時間,最長可達六天。

根據丹麥諮詢機構Sea-Intelligence ApS的一項分析,3月份時全球就已經只有約40%的集裝箱貨船能準時到達港口,平均延誤時長超過了六天。這一數字遠不及前兩年超過70%的船舶能準時到達的可靠性水平。

中國交通運輸部本月稍早也曾表示,受境外疫情蔓延導致勞動力不足等因素影響,美國、歐洲等地港口,自2020年第四季度以來,發生嚴重擁堵。國外港口擁堵,物流供應鏈紊亂和效率降低,導致集裝箱班輪船期大面積延誤,準班率已由通常的70%以上,降至目前的20%左右,嚴重影響了集裝箱船舶的運營效率,加劇了集裝箱船運力和空集裝箱供需矛盾。

零售商和製造商叫苦不迭 海運公司利潤激增

毫無疑問,對於需要跨洋運輸貨物的公司而言,航運延誤正成為令人頭疼的又一供應鏈難題。此前,原材料成本上漲、半導體木材等關鍵部件短缺、用工招聘形勢緊張等,已經令這些公司飽受其害。

而相比於跨國巨頭,那些手中庫存更少、無法為斷供提供緩衝的小企業,無疑更難應對成本上漲和交付延誤帶來的威脅。

“原油和零部件價格在過去的兩個月裏上漲了至少15%,”在紐約州經營汽車用品公司Rye Auto Care的Hector Martinez表示,“我們有兩輛汽車遭遇了電氣故障,而購買這些零部件的訂單被推遲,交付日期不定。輪胎交付也被延後,有時會拖延好幾天。”

當然,在零售商和製造商叫苦不迭的同時,海運公司在業務量激增的背景下則賺了個盆滿缽滿。雖然航運擁堵使運營有時變得更加困難,但不斷上漲的運費仍有利於海運公司的財務狀況。

馬士基本月早些時候報告稱,其第一財季淨利潤達到了創紀錄的27億美元,遠高於去年同期的1.97億美元。其他幾家承運商報告的第一財季利潤也均超過了10億美元。Clerc表示,“目前,基礎設施瓶頸和擁堵情況正讓我們獲得一筆意外之財。不過我更願意看到公司更加正常化的利潤,而不是讓客户感到他們的供應鏈正分崩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