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碎片化衝擊全球經濟增長(環球熱點)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貿易保護主義及地緣政治博弈持續加劇,深刻改變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專家分析指出,各國產業鏈供應鏈佈局從以成本、效率、科技為側重轉向以安全、穩定和政治為側重,呈現多元化、區域化等特徵,並存在進一步碎片化的趨勢。這一趨勢對世界經濟增長動能造成衝擊,給經濟復甦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據法國《回聲報》網站日前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貿組織(WTO)擔憂,越來越碎片化的全球貿易讓國際“合作逐漸失去動力”。

全球貿易增長放緩

日前,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在美國《外交》雙月刊2023年9—10月號發表文章警告:“隨着貿易萎縮和壁壘增加,全球經濟增長將受到重創。根據IMF的最新預測,到2028年,全球GDP年增長率將僅為3%,這有可能破壞發展中國家在減貧和為迅速增長的年輕人口創造就業等方面的努力。”她強調,自2019年以來,各國每年新出台的貿易壁壘政策幾乎增加了兩倍,去年達到近3000項。其他形式的碎片化如技術脱鈎、資本流動中斷和移民限制,也將抬高成本。

今年年初,IMF發佈報告指出,貿易碎片化將導致全球經濟產出萎縮0.2%—7%不等,這取決於碎片化的程度。如果再加上技術脱鈎,一些國家的GDP萎縮可能達到12%。“每年損失數萬億美元,這不是小問題。”卡託研究所的報告分析稱,“貿易聯繫的瓦解,將對低收入國家和發達經濟體中不太富裕的消費者產生最不利的影響。”IMF報告顯示,在碎片化的影響下,發達經濟體的低收入消費者將無法獲得更便宜的進口商品。同時,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將不再受益於技術溢出效應,發展中國家非但不會趕上發達經濟體的收入水平,反而會進一步落後。

8月26日,在美國舉行的全球央行行長會議上,WTO總幹事恩戈齊·奧孔喬—伊維拉説,背離自由開放的貿易將導致更大的物價波動、通脹壓力和經濟整體增長前景疲軟。

近期,WTO在最新的《全球貿易展望和統計報告》中稱,受俄烏衝突、居高不下的通脹、緊縮的貨幣政策和金融市場不確定性的影響,2023年全球貿易增長仍將低於平均水平。繼2022年增長2.7%之後,今年全球貿易量預計將增長1.7%。各經濟機構對2023年的貿易預測數據更保守:荷蘭國際集團(ING)預測今年全球貿易量將增長1%;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預測今年全球貿易量將萎縮0.6%;牛津經濟研究院報告表示,2023年的總體貿易前景依然疲弱,而且存在長期風險。

“貿易增長放緩表明全球需求增長依然乏力,也預示了全球經濟增長依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綜合研究部主任徐秀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國際經貿環境惡化

施壓日本、荷蘭對華半導體實施新的出口管制,出台《芯片與科學法案》《通脹削減法案》……近年來,為促進產業迴流,美國通過長臂管轄、補貼政策與出口管制等措施引發各國產業惡性競爭和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產生新的混亂。

中國社會經濟系統分析研究會副理事長張建平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近幾年,一些國家以所謂國家安全和意識形態為藉口,推行脱鈎、斷鏈、友岸外包、近岸外包等逆全球化舉措,縮短全球價值鏈,衝擊全球貿易規模和結構。全球貿易呈現出區域化、碎片化和分散性的特點。其中,貿易碎片化導致全球貿易規模、增速快速下降,加劇產業投資下降和就業減少,最終損害全球經濟增長動力。

“當前,全球貿易壁壘呈現政治化和安全化的趨勢。一些國家將國際經貿關係工具化、武器化,加大出口管制以及進口限制。這不僅直接導致國際經貿環境惡化,還破壞了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導致一些國家相關產業無法正常產出和運行,阻礙經濟增長。”徐秀軍説。

“世界各國對自身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焦慮’倍增,不斷推進產業鏈供應鏈本土化,被動地‘去合作’‘去聯繫’,進一步加劇全球貿易碎片化傾向。”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劉軍紅對本報記者表示,部分發達經濟體為維護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上的壟斷地位,不斷打壓遏制新興國家,豎起一道道關税牆、科技牆、斷供牆。受此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並從側重成本、效率、科技轉向側重安全、穩定和政治。與此同時,為降低本國對外依存度高的基礎產品和技術所面臨的斷供風險,防止在關鍵能源資源、糧食、核心技術等方面被“卡脖子”,各國紛紛推動本國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佈局,引導跨國企業主動調整戰略、分散投資,推進能源礦產等來源地和運輸通道多元化。

挫傷經濟增長動能

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相對割裂的狀況不僅直接影響各國正常生產和生活秩序,還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世界經濟增長動能,增加了經濟復甦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

法國經濟學家菲利普·阿吉翁近期在《回聲報》網站發文指出,貿易去全球化會加劇全球範圍內的不平等程度和貧困率。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表示,美國發起的貿易戰很可能是一場導致多輸局面的“負和博弈”。貿易政治化會導致浪費,因為決定生產的已不是市場。

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首席風險官展望》預測,今年下半年,主要經濟體間的地緣政治經濟關係將持續存在不穩定性,並對供應鏈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關鍵產品供應可能受到更多衝擊。

對於貿易碎片化,IMF建議採取3種方法解決:加強國際貿易體系,幫助脆弱國家處理債務問題以及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行動。

受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發達國家推動產業鏈回遷等多重因素影響,區域化合作成為許多國家的更優選項。今年以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對所有簽署國全面生效,多方通過關税減免等措施,為區域經濟一體化注入強勁動力。

“在消除貿易壁壘方面,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發揮了重要作用。”徐秀軍説,在8月舉行的金磚峯會上,五國領導人明確反對貿易壁壘,致力於促進金磚國家成員與其他發展中國家間的貿易和投資流動。同時,很多發展中國家制定了以開放促發展的政策,加大對外開放力度,促進南南合作,以突破發達國家貿易壁壘。

“當前,全球經貿環境更加複雜,影響也更加深遠,短期內難以得到根本性改善。”徐秀軍説,消除貿易壁壘必須支持以WTO為核心、以規則為基礎,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多邊貿易體制。當前,各國應回到多邊渠道,建設性參與推進世貿組織必要改革,保障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的正常運行,加大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保護主義措施的約束。

張建平表示,應對貿易碎片化,世界各國首先要堅持WTO的多邊貿易體制框架,繼續堅定支持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發展。在此基礎上,世界各國應通過協商談判等形式,不斷完善相應的經貿磋商機制,例如談判簽署更高水平的雙邊和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增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全球價值鏈產業鏈重構是挑戰,也是機遇。”劉軍紅表示,當前,國際社會應堅持開放合作,把握好數字化轉型新機遇,重構兼顧效率、安全與韌性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分工體系。(本報記者 賈平凡)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09月12日 第10 版)

貿易碎片化衝擊全球經濟增長(環球熱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12 字。

轉載請註明: 貿易碎片化衝擊全球經濟增長(環球熱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