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創進擊的複利:知識累積與投資迭代

球友經常會有這樣的困惑:日子平淡如水,工作經常“無驚無喜又一天”,有些知識和思維結構還停留在中學時代……那麼,除了“這是正常的社會現象”(方丈語)需要踏實接受之外,能否追求斜槓青年/中年的繽紛色彩?能否將自己的生活思維、投資思維、事業視野進行迭代?

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在11月7日跟隨雪球走訪百創資本、拜訪創始人陳子儀先生之後。由於過去一段時間家中有事,記錄今天補上。

一、人生的複利在哪裏

投資本質上是投商業模式和企業文化,投資基金也是,對基金經理的瞭解也是必要的一部分。

關注陳總和百創資本的人都知道,陳總1991年高考失利考上中專,基層刑警做了3年,期間完成數學專業的大專文憑,並自學計算機和英語,於1996年考上了計算機學院的研究生,讀完碩博後在大學任教,同時開發軟件賺錢。1999年著名的519行情之後,開始瞭解股票投資,正式進入開掛的投資之路。

——六六不知道朋友們能從上述信息中得到什麼,或許能聯想到“堅持”、“逆襲”等詞彙,不過在我看來,人生中“興趣”帶來的複利,給他帶來滾雪球般的價值:對於數學的興趣與堅持、軟件開發的歷程、投資很快擯棄技術分析的邏輯判斷,都是來自於興趣的複利。

與此對應的是,很多人對所從事的職業“既不喜歡,又不擅長”,出現文章開頭地困惑也不足為怪。段永平曾經在博客中分享,個人職業的選擇如同做投資一樣,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業,並進行日積月累,能來帶長期優勢,而不要看重短期的蠅頭小利。

進入股市之後,用陳總的文章來説:“2001年到2008年我投資A股和B股, ……技術分析的階段大概只持續了幾個月,理工男很簡單地認為技術分析沒有邏輯背景,所以開始了公司基本面的研究。”可以算是很快地入門、悟道。很多年前我在天津工作,《每日新報》有篇新聞,一個普通職工花了十幾年手繪上證指數的K線圖,以此來尋找股市的“聖盃”,當時感嘆其多麼執着,現在看來又是何其愚昧!!!

2009年到2016年,陳總主要做港股和美股投資,期間“股票資產已經增長到8位數,中間只有2011年有少量虧損,其餘各年的回報雖不可考,應該比較可觀。”

2016年下半年建立長牛分析一號私募基金,至今基金規模20億以上,公司擁有6名研究人員,在投資理念上持續迭代,建立了穩健的、可持續的、長贏的投資模式。

咳咳,劃下重點:陳總歷時18年成功的個人投資經歷,經歷數輪牛熊,橫跨港美A股等不同的資本市場(目前好像還開發了美元基金),才有今天百創這4年的成績。同行的球友交流感慨,如果各想複製百創的創業之路,可以想想要付出多少的努力才行。

二、可持續的的投資思維

六六投資私募有幾個不成熟的標準:一是基金要具備基本面分析的底層思維;二是基金所投資行業與標的可追蹤、可理解,炒內幕消息的排除;三是業績經得起長期檢驗,具體是至少經歷5年/一輪牛熊週期、每年業績跑贏滬深300指數10個點以上(年化不算,因為不夠穩定);四是基金管理人要與投資人的利益一致,排除頻繁收取管理費、管理費收取不合理、高費率的基金。

所以,這次交流會六六也是重點關注:個人投資階段陳總的理念和業績如何、百創基金的理念是什麼、百創基金的歷史業績是什麼情況,幸運的是,這些問題在交流會上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答。

1、關於投資歷史

引用陳總在交流會上的問答,感謝 @基金風雲錄  整理。 

陳總:“百創在雪球上已經算比較長時間,四年已經算比較長時間。我的個人投資經歷,我前面講了,2001年到2008年投A股、B股,從幾十萬賺到了大概300多萬,2009年到2016年從200多萬賺到了500多萬,你可以看到實實在在的,因為我的經歷比較簡單,在大學裏讀研究生,讀博士生,大學當老師,基本上呆在大學裏面,沒有其他的創業經歷,所以我們現在股市的錢基本就來自於經歷,可以看到這幾年的回報肯定是比較高的,否則的話你不可能從最初幾十萬增長到幾千萬,作為個人投資者來説,我們應該是比較成功的,坦率這樣講。

“至於你説當時投資的標的行業,跟現在有比較大的變化,所以投資者必須要不停進化,的確是這樣。比如我們原來做港股,跟你能找到的公司有關係,我們那時候做中小票會比較多,比如説香港那時候我們有消費電子,醫藥也做,那時候我們做醫藥的時候港股比較大的只有石藥,只有中國生物製藥,其他都沒有上市,你沒有可能選擇,現在我們其實和幸運的,你做A股、港股選擇標的非常多,像我們還有香港基金,我們還可以做美股,所以你的選擇範圍擴大。

“如果你選擇標的比較少的時候,你就在那些可能並不是那麼優秀的裏面去找你認為相對比較好的標的,你選擇範圍很大的話,每一個行業可能挑一兩個最好的,你的選擇都比較多。所以你説我從以前做哪些行業,對現在已經沒有很大參考價值了,現在已經做了很大變化。”

2、關於百創投資理念

(1)不預測大盤

段永平:牛市和熊市的投資策略有什麼不同?答:是一樣的,買股票就是買公司,就是買公司未來的淨現金流。百創陳總認為,大漲的市場依然有跌停股,大跌的市場依然有漲停股,百創關注的是公司基本面。其在今年疫情期間未做減倉操作,未做指數對沖。在過往個人投資階段,如2015年6~7月港股震盪期間,亦未做市場風險規避,咬定基本面的青山不放鬆。

(2)市場長期非常有效

長期漲得好的公司一般都很優秀。長期走勢很差的公司一般都很平庸。

這個世界上沒有懷才不遇。

所以,從研究那些長期走勢好的公司入手,但這個趨勢投資有根本區別:基於市場表現深度發掘機會。隨着百創基金覆蓋面的擴大和研究的深入,其左側投資的能力也逐步提升。另外,市場非常有效的另一層意思是,如果持有的股票長期不漲,百創會重申審視其持倉標的,甚至不惜調整倉位:“如果公司業績高增長,那就該漲,如果半年一年不漲,那可能是我有些風險點沒看到、我的看法和認知跟市場不同,很有可能是我看錯了,我會賣掉,換別的股。”注:這句話來自球友“新天綠色”的分享。尤其是週期股投資,週期時機判斷錯了,有可能是痛苦的投資體驗,參見過去十年的海運行業,以及2017年以來的地產行業。

(3)先選行業,再進公司

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方向選擇的重要性。到金子多的地方去找金子。這個和芒格所言“到魚多的地方釣魚”理念如出一轍。

(4) 多研究白馬,少找黑馬

從那些已經證明自己優秀的公司中去找投資對象,而不要去那些有可能優秀的公司中去找。一個公司從500億成長到1000億的確定性比一個50億的公司成長到100億的確定性更高。如海天味業,在調味品領域內幾乎沒有對手。

(5) 與時俱進,關注那些新興的好賽道。隨着業績規模的提升,對穩定性、成長性都有更高的要求,所以需要百創資本擴大投資賽道,目前也對新能源、科技板塊有所覆蓋。

(6) 對那些天花板高,核心競爭力強的公司保持較高的估值容忍度。但這不意味着死拿不放,如百創也已經賣出寧德時代、愛爾眼科、通策醫療等優秀公司,當然對這些公司也會持續關注。

(7) 尋找那些具有獨一無二價值的公司。這就是巴菲特所説的“護城河”,六六賣房深有體會,沒有價值的房子真的很難賣,往往會受市場的擺佈哈哈。

(8) 重視研究人,企業的差別其實就是人的差別。這是段永平強調的“企業文化”,重要性不亞於“商業模式”。

(9) 開放的心態。從陳總的個人經歷上都可以看的明白。

(10) 保持樂觀的態度

不管是對人生,還是對股市。悲觀者負責正確,樂觀者負責賺錢,哈哈哈。

三、迭代的投資理念

2001~2008:個人A股投資階段。“這一階段的投資,是從週期股開始的,因為週期股看起來市盈率比較低,我研究過很多週期性的行業,比如煤炭,石油化工,建材等,我很有印象的股票是中集集團,後來還研究過零售行業,比如百貨,超市等,印象比較深的是蘇寧電器。偶然的機會,招商證券告訴我可以開通港股投資,經過一番折騰,終於在2009年1月開通了港股投資,把我 A 股賬户上的資金都轉到了香港股票賬户上。”

2009~2016:個人港股和美股投資階段。“在做港股和美股期間,我開始逐漸聚焦於消費,醫藥,電子,互聯網等行業,對這些行業的重點公司進行了系統地研究。”

注:以上信息來自陳總雪球文章。

百創創立至今:隨着基金規模擴大,對基金波動性需要管控,基金業績持續性的壓力增大,所以也從消費、醫藥等行業,擴展到科技、新能源等領域,以進行整體配置。對港股的投資要求較高,市值千億以上、流動性良好的標的才會考慮。目前長牛分析1號港股和A股的配置約為3:7的比例。

個人投資階段倉位集中、波動較大,目前基金投資階段會適度分散在若干好的賽道、龍頭公司上面。關於這一點,有個印象深刻的例子: @Ricky    分享,百創研究員眼中的白酒標的,只有茅台。

附:百創成立以來業績比較 

百創進擊的複利:知識累積與投資迭代
注:交流會下午場因故沒有參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下 @百創資本劉智超  分享的這篇文章:《走進百創——雪球百創資本閉門交流會之研究員分享》網頁鏈接

再次感謝雪球及百創資本的熱情組織和接待。

#走進百創##私募滾雪球##雪球私募路演#

 @百創資本陳子儀  

/xz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49 字。

轉載請註明: 百創進擊的複利:知識累積與投資迭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