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磊:央行外匯局正深入研究未來五年推動資本項目開放的內容
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海峯會9月26日在位於上海市靜安區的頗具歷史感的上海市總商會舊址舉辦。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在峯會上表示,穩妥有序推進以金融市場開放為核心的資本與金融項目開放是既定的改革取向。據他透露,中國人民銀行和外匯局在易綱行長、郭樹清書記和潘功勝副行長的帶領下,正在深入研究未來五年推動資本項目開放的主要的內容和關鍵的環節。
中國的金融市場的開放潛力仍然巨大
據陸磊介紹,針對過去30年資本項目開放堅持的“先流入後流出,先長期後短期,先直接後間接,先機構後個人”的邏輯取向,人民銀行和外匯局比對了經合組織(OECD)的《資本流動自由化通則》:在91項負面清單中,86項實現不同程度的開放;按照IMF的法定測度標準,七大類40項資本項目子項中,37項實現了不同程度的開放;到2020年6月,開放程度66.4%。按照IMF的實際測度標準,19年開放程度70%,較11年提高8個百分點。直接投資(FDI)開放度高達91.7%,資本和貨幣市場為64%,衍生品和其他工具是50%,證券投資開放度也就是境外投資者證券投資規模佔GDP比重是14%,這些數據反映了中國的金融市場的開放潛力仍然巨大。
陸磊還介紹説,近期一些國際頭部機構投資者十分關注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設性的改革建議,很多內容需要在下一步改革中認真研究並大膽探索實踐。昨日剛剛發佈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管理辦法》,就是各個金融管理部門在交易環節、匯兑環節、跨境環節,共同推進金融市場開放的又一個範例。從近期的發展機遇來看,國際機構投資者普遍看好中國金融市場可持續發展和人民幣國際化的前景,根據摩根士丹利的報告,2020到2030年,中國股市、債市年均流入規模可能是達到1000億到3000億美元,人民幣在世界儲備貨幣中的比重可能從2%上升到8%-10%,這個意味着離岸人民幣規模和迴流投資需求持續保持高增長。
當前是構建金融市場開放新格局的關鍵期
陸磊表示,人民銀行和外匯局的研究認為,全球“寬貨幣、低利率”為中國提供以人民幣為基礎的金融市場的發展優勢,主要經濟體維持零利率或者是負利率,中國和主要的發達經濟體維持了較高的息差,決定了近期人民幣資產的吸引力。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和改革紅利對全球資本形成了強大的吸引力。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2020年中國會成為疫情衝擊下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股票市場和人民幣匯率也在疫情的衝擊下表現出了良好的韌性。
陸磊指出,當前是構建金融市場開放新格局的關鍵期,經過30年的發展,由於實體經濟部門融資渠道的多元化,金融機構跨境設置分支機構的機構開放模式逐步為金融資產跨境雙向持有的資產跨境配置取代。金融開放在以下四個方面都處於關鍵期:
第一是當前金融業對外開放政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同質化的競爭,已經進入到金融市場高水平服務、產品創新和金融科技革命的關鍵期。
同時,繼2019年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取消QFII和RQFII額度限制以後,發佈了《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規定》,也就是2020年2號公告,明確簡化了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期貨投資資金的管理要求,推動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
第二是人民幣國際化進入了離岸和在岸市場互動的關鍵期,從境外投資者使用人民幣交易和投資規模來看,2019年,已經建立了清算行的國家和地區共發行人民幣債券近4000億,同比增長35%多。其中香港人民幣債券全年發行1667億元,比2018年增長230%。從人民幣國際儲備的地位來看,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人民幣儲備規模達到2176.7億美元,佔已披露具體幣種的外匯儲備總額的1.95%,排第五位,而到了今年的1季度,這一指標到2.02%。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70多個央行或貨幣當局將人民幣納入了外匯儲備,離岸人民幣外匯全球日均交易量從2016年2020億美元增到2019年2840億美元,佔全球外匯市場的份額從4%到4.3%,在新興市場貨幣排名是第一位。
第三,資本與金融項目可持續開放進入了機制變革的關鍵期,呈現出了以下值得歸納的特點:一是境外非銀行的金融機構青睞股票市場,境外央行傾向於投資債券市場。二是非金融企業股票以及政府和銀行債券是最受非居民投資者歡迎的人民幣資產。第三個特點就是為了更好支持實體經濟,拓展投融資渠道,在股權直接投資層面,外匯管理局在研究修訂QFLP和QDLP規則,大力發展私募股權投資的國際化路徑,逐漸形成全球投資基金髮展和管理的新模式。
第四是全球國際形勢和風險因素有比較大的改變,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市場擴大開放進入了逆水行舟的關鍵期。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的變化,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等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調整,可能將面臨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必須做好應對一系列新的風險挑戰的準備。與此同時,世界經濟低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因非經濟因素而面臨衝擊,逆全球化趨勢下世界進入變革期,新興市場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的波動可能進一步加劇,對風險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更高水平的開放打破封鎖和圍堵的風險,積極融入和擁抱世界金融的體系
對標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未來中國面臨哪些挑戰和戰略?
陸磊指出,一個是市場主體發育程度不夠成熟,現有市場主體的創新能力,風險管理的能力,海外的業務的能力有待提高,不少方面要交流互建加以提升。中國金融市場發展才走過短短30年,專業化投資能力的建設,投資風格的成型,要通過開放打磨成熟。
二是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完善。歷史上,支付清算系統的提高,有利的提升了一個國家主權貨幣的國際化進程。此外,在發達市場上,完善的信用評級體系功不可沒,有效的緩解了制約跨境投資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為全球資金投資提供了標尺。此外,登記系統存在進一步便利化,高效化的改進空間。
第三個挑戰是開放的順序和前置條件。目前在理論界可能存在的爭議就是,金融市場的開放時機是否成熟,開放是否對貨幣政策自主權和匯率穩定構成衝擊,這個就是所謂的挑戰。一種觀點認為,要先實行人民幣的匯率的清潔浮動,再推動金融市場開放,即匯率改革優先論。
陸磊表示,針對以上挑戰,面向全球高水平的金融市場開放是統籌推進改革和防風險的關鍵,為此人民銀行和外匯局拿出瞭如下戰略:
一是要擴大金融業的對外開放,順應市場主體的需求,以更高水平的開放打破封鎖和圍堵的風險,積極融入和擁抱世界金融的體系。
二要建設以人民幣金融資產為核心資產的國際金融中心,推動離岸和在岸市場的規則與國際接軌,促進中國和全球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培育全球交易市場。
三是要穩步審慎推進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改革,完善貨幣調控體系,培育市場基準的利率和收益率曲線,逐步形成市場化利率調控體系,增強匯率彈性,發揮匯率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作用,用改革的辦法疏導貨幣政策傳導。
四要建立與更高水平開放相適應的金融監管體系,完善跨境資金流動的宏觀審慎和微觀合規兩位一體的管理框架,保持微觀政策的跨週期的穩定性、一致性,可預期性。
陸磊最後強調:“以往的經驗證明,開放是一盤棋,必須通盤思考,不可以孤軍獨進,底層的機構能力、制度建設、市場效能是相互關聯的決定性因素。只有通過金融市場開放,制度變革和機構能力提升才可以成為可能。當今人民幣國際化會面臨種種風險,但是推進國際化的進程是歷史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