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倏忽而逝,距離協鑫科技(03800)更名,轉眼已經過去了一年時間。
在這短短一年時間內,從協鑫科技鋭意進取、積極變革的動作,外界很難不注意到其積極謀變的發展決心。
譬如,在2022年財報中,協鑫科技提出了兩項待實現的技術創新“小目標”:一是,於2023年底,公司將全面停產棒狀硅,將有限的產能轉移至高毛利的顆粒硅;二是,於2023年底公司大尺寸鈣鈦礦組件光電轉換效率突破18%,相較目前而言提升2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結合財報數據來看,協鑫科技的鋭意變革也帶來了較為明顯的正向效果。
2022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該公司實現營收359.31億元,同比增長113.0%;實現歸母淨利潤為160.3億元,同比增長215.3%,營收和淨利雙雙暴增。
不僅如此,協鑫科技的盈利能力還大幅提升。期內,公司錄得毛利為174.96億元,同比增長213.9%;錄得毛利率為48.7%,創歷史新高記錄。
除此之外,協鑫科技資產負債情況也進一步改善,至2022年末,協鑫科技的資產負債率進一步降低至46.8%,如果背書及折現票據不回表,資產負債率為34.8%,進一步夯實公司抗風險能力。
2022年,協鑫科技市值一度突破千億,公司獲得了高瓴資本、貝萊德等知名投資機構青睞,旗下協鑫光電引入淡馬錫投資、紅杉中國、IDG資本等機構加持,同樣是公司鋭意變革的結果。
事實上,從更深的角度來看,協鑫科技核心財務指標的顯著向好,獲得知名投資機構的青睞,並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與該公司傾心構築的技術力不無關係。
據悉,自成立以來,協鑫科技便始終堅持“生產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孕育一代”的創新研發理念,在這一發展理念驅動之下,該公司的技術實力不斷進步,尤以三大“黑科技”——FBR顆粒硅、大規格鈣鈦礦、電子級多晶硅的技術力表現矚目。而隨着三大“黑科技”的技術力不斷改進,公司效益也得到有效驗證,從而促使其業績持續顯現高增長之勢。
接下來,不妨透過協鑫科技的三大“黑科技”,進一步探尋該公司的成長力究竟源於何方。
錨定先行者優勢 顆粒硅“強者恆強”
拆解協鑫科技的產品結構可知,顆粒硅是該公司最為重要的“黑科技”產品,經過其“十年磨一劍”研發和創新,目前已經構築了較為寬闊的護城河優勢。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目前,光伏行業的上游原材料主要分為兩種,即棒狀硅和顆粒硅。棒狀硅主要是由改良西門子法工藝路線生產,而顆粒硅則是由硅烷流化牀法(FBR)生產。
(圖片來源:上海證券)
從市場佔有率來看,由於具備成熟、純度高、投資風險小、易擴建等優勢,目前改良西門子法是主流的多晶硅生產方法,佔全球多晶硅總產能的97%以上,2021年市佔率依舊超過95%。不過,由於該技術工藝需要維持在上千度的高温生產條件,同時生產無法實現連續性,因此能耗非常高,而且還因為工藝流程複雜,對生產效率、成本和質量亦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而FBR顆粒硅由於低耗能、流程短、連續生產、無需破碎等多重優勢,近年來也逐漸被市場認可。這一點可以從“先行者”協鑫科技在FBR顆粒硅上的潛心佈局中窺出。
據瞭解,協鑫科技旗下的中能硅業自2011年開始,就從改良西門子法生產多晶硅堅定轉向為FBR顆粒硅路線,經過10年的不斷研發改進,並藉助“外延”力量——2017年收購美國SunEdison企業,逐漸掌握了硅烷流化牀顆粒硅技術、第五代CCz連續直拉單晶技術、相關設備及知識產權等全球最領先的技術和資產,並一舉助力公司成為顆粒硅行業的“領頭羊”。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FBR顆粒硅並不是市場主流,一開始下游的供應商客户還是對該項技術持懷疑態度。但近兩年來,在硅料供應緊張、生產多晶硅成本飛漲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市場也由此開始把視線聚焦到顆粒硅上。
據相關數據披露,目前改良西門子法硅料綜合電耗達每公斤60-70度,未來有望下降至50-60度,但與顆粒硅相比還是太貴了——目前協鑫科技FBR顆粒硅的綜合電耗可降至每公斤13.8度。同時,再疊加生產流程短、連續生產、建設期短等發展優勢,協鑫科技的FBR顆粒硅更是越來越被市場認可。
自2021年以來,協鑫科技也已拿到雙良節能、隆基股份、中環股份、晶澳科技、上機數控等多家頭部光伏企業的數個百億級硅料採購長單,長單量覆蓋了未來40萬噸顆粒硅產能的80%。
產能方面,2022年,該公司顆粒硅有效產能繼續釋放,由年初的3萬噸提升至年末14萬噸。其中,徐州基地新增3萬噸模塊產能僅用8個月建設時間即告投產;樂山基地完成6萬噸產能;包頭基地如期投產並達成2萬噸產能,顆粒硅產量持續攀升。全年11萬噸顆粒硅的產能增量佔全年行業有效產能增量的22.7%,穩居行業第一。
此外,公開信息顯示,目前FBR顆粒硅全球市佔率已超10%,預計2025年將會超過30%。
而鑑於顆粒硅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愈來愈受市場認可,協鑫科技在2022年年報中也樂觀提出新目標——於2023年底,公司將全面停產棒狀硅,將有限的產能轉移至高毛利的顆粒硅。
在智通財經APP看來,協鑫科技選擇在當前這一時間節點拋出這一“新目標”,無疑是一個明智的決定。一方面,在政策層面上,“碳中和”已經成為國內產業發展的核心目標,能耗更小的顆粒硅具備了政策上的發展潛力優勢;另一方面,從技術層面上來説,中長期光伏最大的投資機會依然來自於技術紅利,具備低電耗+低人工成本+低折舊+低工業硅成本等優勢,未來或將成為光伏產業發展新趨勢。
更重要的是,2022年,協鑫科技棒狀硅與顆粒硅基本採用“同質同價”銷售策略,顆粒硅平均對外不含税銷售約為每公斤人民幣228.5元,FBR顆粒硅單位毛利為181.3元/千克。全面轉至顆粒硅的生產,有助於維持協鑫科技的高毛利率。
眾所周知,在以技術力為導向的科技創新行業,技術力才是核心競爭優勢,從堅定轉向FBR顆粒硅技術,不斷創新和深耕FBR顆粒硅技術,協鑫科技逐步成為FBR顆粒硅“領頭羊”是顯而易見的事,而這也早已為其業績爆發做好鋪墊。
大規格鈣鈦礦+電子級多晶硅 深築技術壁壘
如果説,市場佔有率不斷擴大的FBR顆粒硅是協鑫科技目前可以看得見的業績增量,那麼另外兩大“黑科技”——大規格鈣鈦礦和電子級多晶硅,則或將是該公司未來最值得相信的第二、第三增長曲線。
據協鑫科技財報披露,當前協鑫科技的子公司崑山協鑫光電材料有限公司(協鑫光電)1mx2m的全球最大尺寸鈣鈦礦組件已經下線,公司已具備大面積組件綜合研發生產能力。據悉,這一款高效鈣鈦礦組件,是目前全球尺寸最大、即將實現大規模量產的高效鈣鈦礦組件。
目前,協鑫科技大面積鈣鈦礦組件光電轉換效率已達16%,但該公司對技術力的追求不止於此,其在財報中亦明確提出,“於2023年底,大面積鈣鈦礦組件光電轉換效率將突破18%。”
據悉,新一代光伏技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被認為是未來最有前景的太陽能電池技術之一。相比於晶硅電池來説,製備難度和能源消耗方面有較大優勢。在理論極限上,單結鈣鈦礦電池理論最高轉換效率要高於晶體硅太陽能電池達到31%,且價格為晶體硅的一半,多結電池理論效率達45%。
有數據指出,至2022年鈣鈦礦電池新增產能預計將達到0.4GW,而2030年將達到161GW,而隨着鈣鈦礦電池技術不斷提升,未來鈣鈦礦電池滲透率也將隨之增長,預計鈣鈦礦電池滲透率將從2022年的0.1%增長至2030年的30%。
鈣鈦礦電池成長確定性顯著之際,協鑫科技的高效鈣鈦礦組件也將率先構築出技術壁壘,錨定行業發展紅利。據悉,2023年1月18日,協鑫光電獲得了由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頒發的鈣鈦礦組件BIPV光伏玻璃3C認證證書,標誌着協鑫光電目前針對BIPV市場所開發的新型鈣鈦礦組件產品獲得進入國內市場的“通行證”。
而協鑫科技的另一大“黑科技”產品——電子級多晶硅,帶來的成長力似乎也不容小覷。
根據純度的不同,多晶硅通常可以分為太陽能級多晶硅和電子級多晶硅兩種類型。電子級多晶硅一般是指純度在9N以上的多晶硅產品,主要應用於半導體硅片的生產,應用於電子電力上的多晶硅純度要求更高,需要達到11N以上。
長期以來,電子級多晶硅的生產主要集中在美國、德國和日本等少數幾個國家的多晶硅企業,而中國的電子級多晶硅則主要依賴海外進口。認識到這一發展侷限性,協鑫科技旗下鑫華半導體主動承擔多項國家級課題,成功實現了多個“突破”。
具體而言,由協鑫科技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鑫華半導體目前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半導體產業用電子級多晶硅生產企業,大規模集成電路用電子級多晶硅打破了國外技術、市場的壟斷,填補國內行業空白,公司作為牽頭單位參與國家《電子級多晶硅》標準的修訂。
顯然,協鑫科技在電子級多晶硅的潛心鑽研,也為其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據《2021-2022年中國光伏產業年度報告》中的數據,在5G、AI、大數據等巨大需求推動下,2021年全球電子級多晶硅市場需求達到3.72萬噸,預計2022-2026年複合增長率達到6.4%。作為行業引領者,協鑫科技無疑將具備充足的實力打開新的增量空間。
基於上,不難看出,正是因為對高科技的追求和市場趨勢的敏感,協鑫科技才能一次次引領行業變革,率先斬獲行業發展新機遇。
結語
俗話説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據年報披露,2022年,協鑫科技持續加強科技"基因"——研發投入16.86億元,同比增加61.96%,佔全年營業收入的4.59%,同比增加0.69個百分點。2022年新增專利申請139件,其中發明專利41件;獲得專利授權108件,其中發明專利3件。
至此,可以看到,協鑫科技的業績爆發並不是偶然,而是公司的構築的深厚技術護城河助力所為。鑑於此,智通財經APP認為,由於協鑫科技已經在FBR顆粒硅、大規格鈣鈦礦、電子級多晶硅這三大“黑科技”跑在了行業前面,並以多元化的產品格局更全面覆蓋市場,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不論是現在,還是未來,協鑫科技的發展潛力均十分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