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最悠久剪刀品牌一年賣出2900萬把剪刀,年入5億

做什麼賺錢?很多創業者都思考過這個問題。

新能源汽車、半導體、互聯網、遊戲、大健康等都非常賺錢,事實上大部分人的目光都聚焦着這些前沿領域。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傳統行業其實也可以賺錢的。

中國歷史最悠久剪刀品牌一年賣出2900萬把剪刀,年入5億

譚木匠,一把木梳做到9億港元市值;好太太衣架靠賣晾衣架起家,年營收超11億人民幣;雙槍科技一雙筷子,做到十幾億人民幣市值;而張小泉,憑藉一把剪刀,如今也要上市了,是我國“刀剪第一股”。

中國歷史最悠久剪刀品牌一年賣出2900萬把剪刀,年入5億

據瞭解,張小泉作為我國老字號品牌,迄今已有393年的悠久歷史。自1628年成立以來,深耕剪刀領域近四百載,是中國最古老的剪刀品牌。

在中國刀剪界,素有“北王麻子,南張小泉”的説法,江湖氣息濃厚。可惜,悠悠數百載時光,現在國內刀剪界只剩下張小泉一家,王麻子品牌早已出售。

可以説,張小泉已然是我國刀剪行業的龍頭企業。

根據招股書披露,2018-2020年,張小泉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4.1億元、4.84億元和5.72億元,淨利潤分別為4380.85萬元、7230.07萬元和7721.60萬元。

無論是營收還是精靈,均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不得不讓人感嘆一句,小小的剪刀,確實還挺賺錢。

數百年老品牌

中國歷史最悠久剪刀品牌一年賣出2900萬把剪刀,年入5億

張小泉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明王朝崇禎年間。根據現有的史料可瞭解到,張小泉是張家第六代傳人,他當年離開家族來到杭州開始了做剪刀的生涯。

憑藉超羣的手藝,使得他家的剪刀備受百姓喜愛,非常暢銷。也因此,坊間開始有了很多仿冒者。為了有效區分,張小泉乾脆將店鋪改名為“張小泉剪刀店”。

而這,正是“張小泉”品牌的由來。

中國歷史最悠久剪刀品牌一年賣出2900萬把剪刀,年入5億

有意思的是,由於張小泉剪刀民間名氣大,加上過硬的產品質量,還曾進貢清朝廷,據傳乾隆曾親筆寫下“張小泉”石碑。

看樣子,清朝劇中妃子們的大殺器,應該就是張小泉的剪刀無疑了。

開個玩笑,言歸正傳。近代以來,張小泉的發展可謂是多災多難,幾經重建。

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國對包括張小泉在內的三十多家剪刀店實行公私合營,組建“張小泉近記”總廠,拉開了其現代化經營的序幕。

需要注意的是,在長達數百年的發展過程中,雖然張小泉是杭州張家流傳下來的遺產,但目前的所有者卻早已跟原先的張家無關。這其中的陳年往事,筆者在這裏也不做深究。

成功的三個關鍵

中國歷史最悠久剪刀品牌一年賣出2900萬把剪刀,年入5億

在中國,老字號只是一種歷史的沉澱,並不意味着就能做大做強。最好的例子就是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是老字號沒錯,但現在經營如何?

所以,張小泉成功的關鍵並不是因為它是老字號,而是另有原因。總結來説,主要有三點,一是技術積累豐富,二是現代化經營時間早,三是解決了品牌糾紛。

老字號老字號,當然有足夠的歷史底藴,張小泉的底藴不僅僅是時間維度上的品牌沉澱,更在於其豐富的技術積累,以及眾多的工藝創造。這樣的底藴,使得張小泉的剪刀質量更好、價格更低,市場競爭力自然更強。

中國歷史最悠久剪刀品牌一年賣出2900萬把剪刀,年入5億

前文已經提到,張小泉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便進入現代化經營。縱觀我國很多老字號,之所以衰落,其實很多時候並非技術層面的原因,而是經營沒能跟上現代化步伐,食古不化,最終走向滅亡。

最重要的一點,老字號的“老”有時代表的就是剪不清理還亂的關係。張小泉也是如此,其品牌之爭持續了數十年之久。好在最後成功解決了品牌紛爭的問題,能夠集中精力謀發展。

小生意,大商機

中國歷史最悠久剪刀品牌一年賣出2900萬把剪刀,年入5億

上述三個關鍵,使得張小泉的營收節節攀升,從百萬到千萬,再到數億的營收。如今的張小泉,已經足以讓人刮目相看。

除營收之外,張小泉的產品銷量也非常可觀。目前,公司經營着剪具和刀具。2020年,剪具一年賣出2931.64萬把,刀具賣出620.89萬把。

最後,筆者總結一句張小泉的成功:小生意做到極致,也有大商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09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歷史最悠久剪刀品牌一年賣出2900萬把剪刀,年入5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