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股份孵出“百億獨角獸”,分拆融資成緩解債務“良藥”?

週期下行背景中,各大豬企融資各顯神通,頻繁分拆融資的温氏股份,如今現金流狀況如何?子公司吸引國資入股,成功“上岸”,能成為緩解集團債務的“良藥”嗎?

温氏股份孵出“百億獨角獸”,分拆融資成緩解債務“良藥”?

農業賽道跑出百億獨角獸。

日前,中芯種業宣佈引入三家國資戰投,融資額高達23.33億元,完成後估值超過100億,成為今年新晉獨角獸之一,也被市場評價為農業“最貴種子輪”。

而這個百億明星項目正是温氏股份旗下子公司,前身為温氏集團種豬事業部。

2020年將乳業板塊單獨上市遇阻後,温氏股份依舊“蠢蠢欲動”,近期對多家產業鏈子公司進行架構調整或股權融資,從上游豬種,到下游農牧業污染治理,“恨不得”將規模以上子公司都單獨“分拆”。

漫長的豬週期“磨底”背景下,各家艱難融資擴產,債務狀況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在揹負百億負債的豬企們向銀行借錢越來越難的當下,温氏的分拆融資之路,是否能成為破局最優解?

百億“豬芯片”

農業也能跑出百億“芯片公司”。

9月29日,温氏股份、中芯種業與廣東省種業集團、現代種業發展基金、廣東華農大資產、東成種豬簽訂了增資擴股協議書。

據公告,上述新引入戰略投資者均為國資背景。其中,種業集團以20億元認繳增資後19.82%股權;現代種業發展基金以3億元拿下增資後2.97%股權;華農資產則以其持有的評估價值為3257.30萬元的東成種豬15.0015%的股權,認繳中芯種業增資後0.32%的股權。

本次增資合計涉及投資額達23.33億元,對應增加中芯種業註冊資本約3.61億元、資本公積約19.72億元。增資擴股完成後,中芯種業的註冊資本將由12億元增至15.61億元。

而温氏股份放棄了該輪增資的優先認繳出資權,增資擴股完成後,集團對中芯種業的持股比例由100%變更為76.88%,以此計算,該項目估值已破百億。

據悉,“中芯種業”脱胎於華南農業大學和温氏集團的校企合作項目。此前,雙方合作研發成果主要集中在禽類養殖領域,如祖代雞“新興黃”4個品種、“大華農”禽流感疫苗等。

2021年9月,以温氏集團種豬事業部為基礎,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吳珍芳帶領兩百餘人團隊,成立了從事豬育種研發的廣東中芯種業。

温氏股份表示,本次增資有利於進一步改善中芯種業的資金情況,並通過引入資源加強市場協同效應,提升其市場佔有率。目前,中芯種業擁有自主培育的6大品種12大品系種豬產品,一年能提供40萬頭種豬,1億頭配套豬肉,已佔國內市場份額的20%。

財務表現上,中芯種業仍未實現盈利。截至2021年底的總資產和淨資產分別約為25.74億元和4.97億元,去年實現營業收入4.99億元,產生虧損2.89億元。今年上半年,中芯種業營收約為3.57億元,虧損收窄至6332萬元。

業績承諾方面,中芯種業在2022年-2024年實現的種豬銷售量合計不低於約63.79萬頭,2025年-2027年合計銷量不低於約86.45萬頭。最低值均為其資產評估報告銷量預測數的80%。截至2030年末,中芯種業的粵系曾祖代原種豬希望實現國產替代率15%以上。

2年“拆”3次

除了中芯種業,温氏股份近兩年還操作過2次“分拆融資”。

2020年11月,温氏股份宣佈,已啓動子公司温氏乳業分拆至境內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乳品是温氏股份2014年佈局的業務,與主業養殖業務相對獨立,不過規模相對養殖較小。

據2019年年報,温氏股份乳品業務的營業收入為7.28億元,佔公司營業收入比重僅為1%;2018年的營業收入為5.92億元,佔公司營業收入比重僅為1.03%,淨利潤表現則未單獨披露。

若橫向對比,在A股12家上市乳品公司中,温氏乳業的體量也難談競爭優勢。同位於廣東地區的燕塘乳業,2019年營業收入達14.71億元,是温氏乳業的兩倍,而廣東未上市乳企還有風行乳業、香滿樓等,本地競爭頗為激烈。

另一方面,温氏乳業的董事、高管及其關聯方的持股比例超過了“紅線”。

從股權結構來看,温氏股份持有温氏乳業78%股權,公司關聯方廣東筠誠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筠誠投資)持有15%股權,温氏乳業員工持股平台珠海橫琴筠利持有7%,符合不超過總股本30%的要求。

不過在關聯方筠誠投資這邊,大股東是温氏股份現任監事會主席温均生,所持比例為72.48%,意味着其通過筠誠投資間接持有温氏乳業10.87%股份,僅一人便超過了10%的分拆持股“紅線”。

一年後,温氏集團又試圖將旗下的另一家公司送進創業板。2021年9月,筠誠和瑞環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廣東證監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

資料顯示,筠誠和瑞成立於2014年,是温氏家族旗下一家聚焦於農牧業污染治理、生物質資源循環利用和農村生態環境治理的公司,主要以規模化養殖企業、大型能源企業和縣域政府等為主要客户。

成立8年間,筠誠和瑞共歷經6次增資和6次股權轉讓,股權變動頻繁。截止招股書籤署日,共有股東18名,其中包括4個員工持股平台與5傢俬募基金,不過公司7名實控人均為温氏家族核心成員。

財務數據方面,2019-2021年,筠誠和瑞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59億元、10.31億元、11.0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5413.53萬、-9569.10萬元、9880.55萬元。

2020年“突然鉅虧”的原因是併購。2019年末,筠誠和瑞完成對同行北京盈和瑞的收購,並確認商譽1.24億元。若盈和瑞營業收入和淨利潤不達預期,後續筠誠和瑞仍將面臨商譽減值風險。

併購之後,筠誠和瑞和温氏的關聯交易隨着降低。2019-2021年,筠誠和瑞對温氏及其他關聯方銷售形成的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60.12%、39.44%和29.14%。收購前的2019年,筠誠和瑞原對温氏的關聯交易超過50%。

招股書顯示,筠誠和瑞此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12,000萬股,所募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擬投入4個項目項目,以及超八成以上資金用於補充工程業務營運資金,投資總額約5.53億元。

由此三家温氏分拆融資的子公司中,中芯種業剛完成種子輪融資,温氏乳業上市遲遲未有下文,而目前筠誠和瑞申請創業板IPO審核狀態剛變更為“已受理”,或有望成為温氏上市第一子。

債務狀況幾何?

分拆融資也是無奈之舉。

温氏股份的業績下滑始於2020年,2021年由盈轉虧,營收錄得649.6億元,同比下滑13.31%;淨虧損、扣非淨虧損分別錄得134億元、146.7億元,同比分別下滑280.51%、329.82%。

從資金狀況來看,2019―2021年,温氏股份資產負債率分別為28.90%、40.88%、64.10%。其中2022年上半年,其短期借款13.98億元,應付賬款53.24億元,其他應付款71.7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28.06億元。

不過,温氏股份負債表中更多的還是中長期負債。非流動負債中,長期借款183.93億元,應付債券159.04億元,佔比較高。

在償債壓力下,自2021年起,温氏股份加快募資腳步,通過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多次補流。今年9月20日公告顯示,温氏股份最新發行不超30億元公司債券註冊申請已獲批。

得益於可轉債轉股、提前歸還部分有息負債,及回購註銷部分美元債等動作,公司今年二季度資金壓力已稍有改善。今年以來負債規模基本得到控制。同比去年中旬的584.2億元,今年6月末總負債額為625.2億元,僅增長7%。

業內人士指出,養豬產業公司,資本開支的豬產能基建資產變現難度很大,廢棄的豬場殘餘的價值很低,一般很難得到金融機構的支持。但是“生物資產”的豬卻變現能力很強,一般銀行願意接受“生物資產”抵押貸款。意味着只要做大生物資產規模,提高現金週轉率,就相對更容易得到銀行與地方政府補貼等資金支持,無關盈利能力。這是豬企“越虧錢,越擴產,越融資。”的主要原因。

展望後市,温氏股份除了分拆融資、可轉債、出售部分資產,還有對外投資這張牌。

近期機構調研中,温氏股份表示,旗下温氏投資是落實資本驅動戰略的重要抓手,也是公司資金的蓄水池。2021年,温氏投資實現營業收入0.57億元,淨利潤12.76億元,持有的股票市值約45億元。

截止今年5月,温氏投資投資項目已有19家企業成功IPO,另外還有十餘家企業正在IPO排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92 字。

轉載請註明: 温氏股份孵出“百億獨角獸”,分拆融資成緩解債務“良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