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作為未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的國產品牌,貝因美(002570.SZ)曾經風靡一時。
2011年4月,貝因美頂着“國產奶粉第一股”的光環成功上市。
不過,上市僅3個月後,創始人謝宏便以“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之職。而在謝宏離職3年後,貝因美因高管變動頻繁、反壟斷調查啓動、戰略決策失誤等諸多原因,業務急轉直下,甚至瀕臨退市。
從財報來看,2014年,貝因美營收50.49億元,同比下降17.46%;淨利潤為0.69億元,同比下降90.45%。
隨後業績進一步惡化,2016年至2017年貝因美營收分別下降39.02%、3.76%;淨利潤分別為-7.81億元和-10.57億元。
↑來源:公司財報、紅星資本局
就在企業業績岌岌可危時,2018年3月,離開7年的謝宏重新回到貝因美。
只不過,謝宏此次迴歸,壓力不小,畢竟貝因美早已風光不再,謝宏的“改造計劃”更是迫在眉睫。
(一)
“懸崖”邊上的貝因美
2013年到2017年,短短五年時間,貝因美便營收減半,企業由盈轉虧。找到貝因美的“病”在哪兒,是謝宏迴歸後的首要重點。
從財報來看,貝因美的首要問題是居高不下的期間費用吞噬了利潤。
從2013年開始,貝因美的期間費用率不斷上漲,而從2016年開始,其期間費用率已經遠超銷售毛利率,貝因美也因此陷入虧損狀態。
↑來源:公司財報、紅星資本局
期間費用率不斷上漲,主要是由於企業對於銷售的過度投入。
財報顯示,2013年-2015年,貝因美的銷售費用率基本處在40%水平,到了2016年,銷售費用率上漲至62.1%。對比來看,飛鶴、澳優、H&H國際等競爭對手銷售費用率基本保持在40%以下。
↑來源:公司財報、紅星資本局
其次是貝因美面臨產品滯銷,存貨大量堆積等問題。
財報顯示,貝因美2013年-2017年存貨週轉率分別為3.35、2.61、2.61、1.80、1.59,存貨週轉率呈逐年下降趨勢。
↑來源:公司財報、紅星資本局
從存貨來看,2012年-2014年,企業的存貨分別為5.46億、8.65億、9.15億,存貨持續大幅度增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説明貝因美產品滯銷嚴重,面臨存貨積壓等問題。
從存貨週轉天數來看,貝因美自2013年開始,存貨週轉天數也在不斷增加,2017年,其存貨週轉天數已經突破200天,達到了226.8天。
↑來源:公司財報、紅星資本局
最後是企業資產負債率過高,出現資不抵債的問題。
財報顯示,貝因美2013年-2017年流動比率分別為2.83、2.38、1.93、1.41、0.97,五年時間裏,流動比率持續下降,説明貝因美在短期的償債能力越來越弱。
從資產負債率來看,貝因美2013年-2017年資產負債率分別為23.15%、24.45%、31.12%、51.60%、62.76%,資產負債率逐年遞增,貝因美長期償債能力越來越弱,債務負擔較大。
↑來源:公司財報、紅星資本局
此外,公告顯示,2016年下半年貝因美質押及信用借款等合計高達7.57億元,2017年貝因美還有5.20億元的信用借款尚未償還,只能靠出售子公司和房產回籠資金。
總的來説,這五年時間貝因美確實“病”得很重,大力營銷投入,卻沒有實際效果,營收劇烈下滑,惡性循環下,陷入鉅額虧損之中。
(二)
謝宏迴歸後的“改造計劃”
困境之下,謝宏重新迴歸後便開始對貝因美進行“整改”工作。
首先是凝聚人心,對核心員工及經銷商實行股權激勵。
2018年9月12日,貝因美公告稱,發佈回購預案用於管理團隊的員工持股計劃。截至2018年11月30日,公司已耗資9196.79萬元,通過集中競價的方式回購股份2010.12萬股。
與此同時,貝因美將自身利益與經銷商利益捆綁:具體表現在貝因美實施經銷商持股計劃,並設立相應信託計劃。
通過對核心員工與經銷商的利益綁定,團結士氣,這對於已經歷過數次高管變動及業績下滑的貝因美來説,或許至關重要。
其次是節省開支,對期間費用進行削減。由於此前因大額期間費用吞噬了利潤,所以對於貝因美來説,想要扭虧為盈,降低成本同樣至關重要。
財報顯示,2018年貝因美的營銷費用為9.95億元,相比於2017年的15.05億元明顯下降;銷售費用率也由2017年的56.6%降至2018年的39.9%。
此外,貝因美近年在管理費用甚至是研發費用上也有一定程度的縮減。
最後是拓展渠道,貝因美開始佈局新零售全面下沉。渠道方面,貝因美進行了大力度整頓,摒棄以前的經銷商代理制,推行大經銷制度,主打下沉市場。
另一方面,貝因美也在持續加碼線上渠道,與天貓、京東達成戰略合作,更為重視電商直播,公司高層甚至親自下場直播賣貨。
總而言之,謝宏迴歸後,對貝因美的“整改”,是實施全方位的開源節流。一方面提高經銷商積極性,同時通過電商渠道擴大營收;另一方面節省各項開支,計劃扭虧為盈逐步走向正軌。
(三)
刮骨療傷後,貝因美能救回嗎
謝宏迴歸貝因美后,又是4年多時間過去,“懸崖”邊上的貝因美被救回來了嗎?至少就目前來看,貝因美仍是在“兜兜轉轉”,沒有找到更好的出路。
從財報來看,2018年-2021年,貝因美營收整體起色不大。2019年營收達到27.85億,同比增長11.83%;但是好景不長,隨後的2020年與2021年,營收再次持續下滑。
↑來源:公司財報、紅星資本局
從盈利能力來看,2018年、2021年,貝因美都實現了盈利。但與此同時,貝因美兩次盈利也經不起推敲。
財報顯示,2018年貝因美歸母淨利潤為0.41億元。扭虧為盈的背後,一方面,企業通過賣房獲得收入,截至當年年底,貝因美賣出12套,總價4471萬元,確認收益為2629.46萬元;另一方面,還有前文提到的企業降低研發投入、營銷費用等,最終才得到了這份盈利為0.41億元的成績單。
事實上,2018年度企業歸母淨利潤雖有0.41億元,但扣除歸母非經常性損益2.58億元后,貝因美依舊處於虧損2.17億元的狀態。
當然,2021年的真實盈利情況與之類似。財報顯示,2021年的歸母淨利潤為0.71億元,扣除非經常損益後,貝因美2021年實際的淨利潤僅為729.61萬元。
即便收穫這樣“微小”的利潤同樣不輕鬆,由於2020年再次陷入虧損,貝因美於是在2021年再次大幅度縮減開支。財報顯示,僅銷售費用一項,貝因美在2021年就節省了0.34億元左右,同比壓縮幅度高達31.58%。此外,管理費用的大幅下降也是公司取得盈利的關鍵,2021年貝因美的管理費用減少了0.55億元左右。
整體來看,貝因美這4年的經營業績平平。企業通過其他收入或者縮減開支,來實現所謂的扭虧為盈,但獲得其他收入不是長久之計,而靠壓縮期間費用也並非理性。畢竟市場競爭激烈,貝因美在市場上的“聲音”卻越來越小,營收進一步下滑,企業最終恐將陷入兩難。
並且,從貝因美的銷售毛利率看,公司的盈利能力並沒有改善。
從下圖可知,貝因美的銷售毛利率總體來説趨於下滑。2017年,貝因美的銷售毛利率為60.12%,到了2021年則為46.92%。
↑來源:公司財報、紅星資本局
銷售毛利率是企業真正獲取收益的核心。因此,在銷售毛利率還無法完全扭轉局面的情況下,貝因美短期所謂的盈利含金量較低,更談不上貝因美因此擺脱了困境。
小結
總結而言,2018年創始人迴歸貝因美后,並沒有帶來一個“浴火重生”的新故事。如今的貝因美,依舊很艱難,靠壓縮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換來微薄的利潤。
但這就像是一塊“遮羞布”,畢竟治標不治本,在沒有找到更好的出路之前,這最後的一塊布也在逐漸被揭開。
紅星新聞記者 劉謐
編輯 餘冬梅 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