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首個交易日於今日正式開啓。回顧節前,自1月1日至2月10日,A股三大股指分別大漲5.24%、10.31%和15.09%,港股市場的恆生指數也在估值修復的過程中,同期強勢上漲10.31%。反觀債市,國債指數則小幅上漲0.4%。
雖然當前市場整體呈現出“股強債弱”的局勢,但2021年上半年,甚至全年這一趨勢將如何發展,三大市場的波動情況怎樣,也牽動着每位投資者的心。
牛年伊始,萬象更新,新一年的投資計劃,你安排上了嗎?
A股:消費、科技等領域獲看好
鵬華基金研究部:宏觀經濟方面,政策退潮穩中有序,經濟動能雖落仍穩。展望2021年,疫苗落地後全球經濟有望觸底回升,國內經濟將階段性受益全球復甦共振。隨着市場估值擴張難度進一步提升,高增長盈利彈性將有助於消化當下高估值。主動權益深耕細作、尋找細分賽道中具備高景氣屬性與競爭壁壘的能力將更為重要,進一步凸顯主動權益為投資者創造的價值。
整體來看,2021年估值擴張難度進一步提升,而高增長盈利彈性將有助於消化當下高估值。主動權益深耕細作、尋找細分賽道中具備高景氣屬性與競爭壁壘的能力將更為重要,進一步凸顯主動權益為投資者創造的價值。預計2021年主動權益產品的收益率將略高於市場,整體中位數預計在【0,10%】的區間。
配置方面,更加看好四大板塊,包括受益於海外補庫和國產替代深化的傳統制造業;景氣持續、產能擴張的高端製造;修復空間廣闊、競爭格局良好的順週期品種;高性價比,更具投資吸引力的港股。
萬家基金:從市場流動性來看,我們認為2021年增量資金有望持續流入股市,春節後A股也有望繼續呈現結構性牛市格局。增量資金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隨着國內資本市場改革,越來越多的優秀企業在A股上市、做大做強,而公募基金過去兩年也為投資者帶來了很好的收益,中長期來看,居民資產將越來越多地向A股進行配置;另一方面是海外投資者對A股仍處於低配狀態,中國經濟基本面的復甦優於其他國家,橫向比較來看,海外資金在2021年也將進一步增配A股。
在經濟弱復甦之下,貨幣政策不會系統性收緊,增量資金將持續湧入股市,優質標的將獲得資金青睞,股市有望呈現結構性牛市格局。關於看好的行業板塊,消費升級和科技創新是“雙循環”發展的兩大抓手,將為資本市場提供豐富的投資機會。消費領域,看好白酒和醫藥;科技領域,看好軍工、新能源汽車和光伏。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研究管理部:海外經濟方面,海外疫苗接種有序進行。相關數據顯示,美國每日新增疫苗接種人數已上升至130萬人,較1月初明顯增加,英國每日新增接種也有約40萬人,而德國、法國每日新增接種分別只有八九萬人。就疫苗接種比例來看,美國也明顯領先歐盟國家。截至本週,以色列已有60%的人羣接種了疫苗,阿聯酋(36%)、英國(15.5%)、美國(10.2%)接種比例也相對較高。
國內經濟方面,貨幣政策温和轉向。自2020年5月貨幣政策迴歸正常化以來,M2、社融速分別於7月、11月出現拐點,2020年末,社融增速已從10月高位下降0.4個百分點至13.3%;價格上來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自5月以來持續抬升,當前已回升至2020年初水平;貸款利率從三季度開始,也是從底部上行,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平均利率環比上行6bp至5.12%,一般貸款利率環比上行5bp至5.31%。(數據來源:Wind。數據時間:截至2021年2月5日)
總體上,預計新冠疫情大幅蔓延的概率不大。從央行的表態看,貨幣政策出現大幅轉向的可能性不大,央行可能從防範金融風險的角度對貨幣政策進行微操作。市場層面,節後經濟的復甦情況是影響市場走勢的重要因素,短期市場的關注點轉向化工等低估值板塊,但從長期看,科技和消費仍然具有良好的投資前景。
債市:震盪概率較大
招商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部:展望未來,我們認為2021年下半年債市機會或較為明顯。一方面,上半年貨幣政策仍將繼續迴歸常態,總量貨幣政策從“靈活”轉向“適度”,強調“精準導向”,同時央行重提“總閘門”,全年社融和信貸增速將有一定下行。另一方面,全球經濟的復甦斜率有望在二季度進一步加快,海外利率的上行將令國內債市承壓,同時外需的韌性也有助於國內經濟進一步走強。
與此同時,伴隨前期流動性收緊以及匯率大幅升值帶來的信用緊縮效應逐步顯現,2021年金融監管或加強,包括前期已出台的地產“三條紅線”、銀行房貸集中度管理等措施的負面影響或在下半年開始滯後顯現,國內經濟或重新面臨一定下行壓力,屆時債市的交易性機會也將出現。
我們認為債市全年來看震盪概率較大,但票息回報較高。從投資策略來看,一是注重組合靜態票息,年初維持組合久期在中性水平,增持方向可以考慮調整到位的3年期高等級信用債。二是對年底至一季度的資金面相對更樂觀一些,維持一定的槓桿水平;季度視角看,2021年如果10年期國債收益率回踩3.3%水平附近,可考慮適度加倉,博取一定資本利得。
民生加銀基金固收部:近期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回籠資金,加上春節居民取現需求增多和財政性存款增長等因素,造成暫時性的資金面緊張,對整體債券市場收益率形成一定影響。對於未來,我們預計貨幣政策後續仍以穩為主,信用風險事件也將逐步化解,大概率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
博時基金:展望後市,當前國內經濟仍然處於持續復甦之中,最新的經濟數據顯示覆蘇力度並不弱。全球來看,今年隨着新冠疫苗被逐漸推廣使用,海外經濟也有望逐漸走上覆蘇的道路。
政策方面,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表示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轉彎”,從會議的定調來看,今年宏觀政策依然會以穩為主,需看到基本面有更加穩固明確的復甦基礎之後,才會考慮政策的退出,並且退出的力度也會較為温和。
對於債券市場來説,政策保持連續性有助於宏觀基本面延續復甦,但在貨幣政策“不急轉彎”的背景下又不宜對債市太過看空,短端受益於流動性暫時不會收緊確定性較強,長端需等待基本面及貨幣政策給出更為明確的方向。
港股:整體估值仍具投資吸引力
華夏基金投資研究部:最近南下資金連續多日淨流入超過百億港元,境內投資者近期對香港市場的投資熱情明顯增加,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受益於經濟復甦。香港市場80%盈利來自境內,國內經濟強勁復甦,企業的盈利能力明顯提升,恆生指數2021年淨利潤有望同比增長13.4%,盈利或將驅動港股走強。
二是低估值優勢。恆生指數和恆生國企指數目前的市盈率為16倍多和14倍多,與全球主要股票市場對比,估值仍處在較低水平。在A股和港股同時上市的企業中,A股相對港股平均溢價35%,港股相對便宜。
三是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允許同股不同權的企業上市、允許企業二次上市,過去兩年中概股加速回歸香港市場。香港市場的股票結構發生巨大變化,新經濟股票的權重持續提升,吸引全球投資者積極投資香港市場。
從這幾個角度,我們看好香港市場的投資機會,特別是低估值的大金融板塊以及高成長的資訊科技等新經濟板塊。
工銀瑞信基金:在當前時點判斷港股市場機會,從基本面角度,海外感染人數連續下降,美國日均疫苗接種130萬劑符合預期,而拜登1.9萬億美元紓困救濟法案大概率將通過;國內發電量、工業品價格等數據符合預期,“就地過年”對部分行業的生產、需求產生短期擾動,信貸需求仍然較為旺盛。春節後即將迎來財報期,部分行業和公司的盈利預期可能迎來一波上調。
從資金面來看,貨幣市場流動性緊平衡;海外資金加速回流港股市場;南下資金仍然迅猛,但2月9日-17日港股通暫停。從估值水平看,經過2020年12月以來的大漲,目前港股整體估值處於歷史平均水平(恆指1.16x PB),與A股相比仍有吸引力(AH溢價指數135左右)。
板塊配置上,中長期看好一些具有長期成長性的優質標的,在估值明顯泡沫化之前、基本面沒有低於預期點的話,仍持續看好;同時目前仍看好順週期部分行業,但後續要持續觀察信用環境變化和週期景氣度情況。
德邦基金海外與組合投資部:2021年,港股事件性擾動漸散,估值窪地有望全面修復。中國疫情的率先恢復為今年經濟向好奠定基礎,且2021年作為“十四五”規劃開局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平穩的貨幣政策下,經濟向上更具確定性。在流動性維持充裕的情況下,港股市場具有更高的性價比,加之優質新經濟標的港股IPO熱潮,對海外資金和南下資金更具吸引力。在估值優勢下,新經濟企業帶來活水,相信後續我們會看到港股市場流動性與估值的雙提升行情。
在資產配置上,無論從全球估值,還是AH比價角度,我們認為當前港股極具配置價值,投資性價比較高。此外,對國內投資者而言,港股相對A股互補性強,相關性低,AH兩地佈局有利於分散投資風險。從中長期角度來看,價值低估、安全邊際較高、彈性空間較大的週期龍頭,以及具有成長性的醫藥、消費、科技龍頭,伴隨盈利預測上調,具有較好的絕對收益性機會。
牛年必有牛市?
這些大事件曾深刻影響A股
2021年是牛年,都説牛年會有牛市,這句話包含了股民們對牛市的期待。
回首過去,股市共經歷兩次牛年,即1997年、2009年,也確實都趕上了牛市。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A股市場的第一個牛年是1997年,當年正好趕上香港迴歸和亞洲金融危機,亞洲其他股市大幅下跌,但中國股市卻經歷一波牛氣沖天的行情,1997年初開始,大盤持續上漲,上證指數最高漲至1510點的新高,當年最高漲幅64%,全年的漲幅是30%。
2009年是股市的第二個牛年,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當年全球股票市場大幅下跌,中國股市也沒有幸免,上證指數一度由2007年的6124點高點跌至1664點的新低,2009年股市在十大產業振興計劃等提振下,開始大幅大漲,上證指數年度漲幅為79.98%,最高漲幅91%。
放到A股歷年表現中來看,這兩次牛年的漲幅均排在上證指數漲幅榜前列,雖然牛年的樣本有點少,但從這些數據看,牛年確實會有一波牛市。
當然,A股市場大趨勢還有牛短熊長的特點,這兩次的牛年雖然都有牛市,但上漲的時間也均有限,無論是1997年還是2009年,牛市行情僅有短短數月,此後股市出現不同幅度的調整。
1997年牛年大事記
2009年牛年大事記
A股能不能迎來“健康牛”?
到了牛年,人們理所當然地希望股市能迎來一個大牛市。就1990年誕生的A股而言,1997年和2007年兩個牛年,的確出現了牛市。而在今年,A股也的確有條件走出一輪“健康牛”。
“健康牛”的風格正在形成。過去一年,A股表現得不錯,三大指數漲幅明顯。市場風格也在變,投資者更加註重上市公司本身的質地是否優秀,那些行業龍頭、處於上升期、發展前景廣闊的上市公司,成為了資金爭相追捧的對象。而那些過去遊資熱衷於投機炒作的“問題生”,逐漸失去了市場。境外資金的持續湧入,也加速了這一風格的形成。
“健康牛”的支撐正在完善。在市場表現的背後,是A股不斷在修煉內功——新證券法落地實施,科創板日漸成熟,創業板開始實行註冊制,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合併……改革措施接連推出,並經受住了市場的初步檢驗。市場各方也在期待,下一步的改革能加速釋放制度紅利,為A股牛市構建制度的保障。
“健康牛”的基礎正在夯實。資本市場是實體經濟的晴雨表,人們對於牛市的嚮往,本質是對中國經濟基本面的期待。在過去一年的複雜環境中,中國經濟展現了強大的韌性。如今在新發展階段,致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中國經濟,正在迎來新的發展契機。未來,伴隨着中國產業和消費不斷升級,新的賽道將厚積薄發,持續爆發出強大的發展潛力。這為資本市場提供了充足的價值發現空間,更將為A股牛市打造最堅實的基礎。
經濟復甦的道路上,中國也需要一輪“健康牛”,為廣大優秀企業提供資金支持,讓更多投資者分享發展紅利,使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形成良性互動。而“健康牛”賴以存在的根基,一定是對高質量發展的不懈追求。新的一年,我們期待資本市場的“健康牛”,更期待高質量發展帶來的一個全方位的“健康牛”。
信息來源:北京商報、證券時報、瀟湘晨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