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不足月便告吹 國金國聯合併案為何流產?
作者:時代財經 林前
官宣不足一個月,此前備受矚目的國金國聯合併案正式告吹。
10月12日晚間,國金證券和國聯證券發佈公告稱,由於交易相關方未能就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方案的部分核心條款達成一致意見,決定終止籌劃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業內人士表示,儘管兩家券商合併存在諸多難點,市場對其合併前景並不看好,但此樁券商併購事件流產速度還是超乎想象。
國聯、國金重組終止
9月20日,國聯證券公告稱,擬受讓國金證券控股股東長沙湧金(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國金證券約7.82%股份,同時籌劃由國聯證券向國金證券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方式換股吸收合併國金證券。本次合併預計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官宣合併後,A股市場上兩家券商停牌,而國聯證券港股在9月21日創下了區間最高點6.25港元,9月21日至10月12日累計漲幅51.26%,市值增加43.52港元。
國金國聯之間的合併整合被市場認為是年內比較有影響力的券業合併案,一度引發市場猜想,甚至鬧出不少中小投資者“撮合”券商之間姻緣的笑話。
國聯證券吸收合併國金證券,從體量規模看,是典型的蛇吞象式併購。
2020年上半年國聯證券實現營業收入8.22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3.21億元,總資產為369億。而國金證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8.96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10.02億元,總資產為635億。
此前,安信證券非銀分析師蔣中煜向時代財經表示,國聯證券不是一家大券商,自身資金實力有限,再考慮到兩家的企業文化存在較大差異,其在股權上做進一步的整合甚至謀求控股權的效果是存疑的。
儘管有輿論表示並不看好兩家合併前景,但“並蒂金蓮”流產速度還是超乎人們想象。
國金國聯公告表示,併購終止的原因為“交易相關方未能就本次轉讓及本次合併方案的部分核心條款達成一致意見”。
華西證券非銀分析師呂秀華告訴時代財經,其猜測主要是由於定價未談攏。停牌前國聯估值為4.52倍,國金估值2.15倍,如若按市場價,或許難以獲得國金股東方同意,若按相同PB定價,其測算併購後新公司中無錫國資委持股比例19.0%,湧金系持股13.2%。湧金系仍有較高的話語權,為整合帶來困難。
對於兩家券商合併案流產原因,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終止或許與內幕交易調查有關。
兩家券商合併協議公告於9月20日發佈,在合併公告發布之前的9月18日,兩家券商A股就雙雙漲停,引發市場對其涉嫌內幕交易的猜測。
9月25日,在證監會新聞發佈會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常德鵬表示,證監會已關注到國聯證券、國金證券披露擬合併消息前股票漲停的情況,目前已根據相關規定,要求公司自查、提交內幕信息知情人名單,並啓動核查。
在停牌之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A股市場上這兩家券商均漲停,國聯證券股價報收19.64元,市值467.1億元,股東數為13.43萬户。國金證券股價報收15.29元,市值462.4億元,A股股東數為14.11萬户。
券業併購整合加速趨勢不變
國金國聯合併案流產,給券商行業蒙上一層陰影,呂秀華表示,本次併購終止不改行業併購整合加速的趨勢,但反映出“小吃大”的併購有更多困難。
她解釋道,原因有三,一是打造航母級券商背景下監管對於併購的鼓勵;二是在行業格局劇變前窗口期有券商希望通過併購邁過大型券商門檻;三是18年以來對於金融機構股東資質加強以及金控公司監管的加強,使得部分民營資本退出意願加強。
不過,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目前國內券商牌照擁擠、資源分散,無論大小券商都應該慎重考慮併購重組的發展策略。
國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券商合併符合分類監管導向,且有利於整合資源,將促進證券行業良性發展。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推進,證券行業將加速形成差異化發展格局,預計未來證券行業將實現“大而全”、“小而精”券商共存的局面。
實際上,券商行業內的整合是大勢所趨,近年來也一直存在着諸多收購案例。僅從近三年的案例看,中信證券收購廣州證券、天風證券收購恆泰證券、中金公司收購中投證券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