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着國內低價豬肉不買,非要大量採購境外大股東的豬肉,雙匯發展的舉動引發投資者非議。本欄認為,雙匯發展不能只想着大股東的利益,應該首先把上市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樣才能對得起公司的所有股民。
國外豬肉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先不説到了是否還新鮮,就説這價格,也比國內豬肉貴上很多。那麼,雙匯發展為什麼非要捨近求遠地進口境外豬肉呢?如果換做是從雙匯發展大股東的角度看,似乎就能得到答案。當國內豬週期處於巔峯的時候,豬肉價格高企,雙匯發展需要進口大量豬肉生產火腿腸,此時境外大股東也勢必開足馬力,全力養豬,結果當國內的豬肉供過於求的時候,境外大股東的豬肉也有大量庫存,人家也賣不掉,但是作為雙匯發展的大股東,總是有一定的“特權”的,就非要讓上市公司買它的豬肉,雙匯發展的高管又怎麼敢得罪大股東?於是就有了國內豬肉價格明明很低,雙匯發展依然要大量進口豬肉的結果。
那麼問題來了,雙匯發展作為一家公眾公司,究竟是大股東的利益至上,還是上市公司的利益至上?公司高管是應該聽大股東的話,還是應該根據上市公司的利益做出決策?
本欄認為,雙匯發展和大股東之間的購銷豬肉,已經屬於關聯交易,而且金額並不低。試想,如果這樣一份捨近求遠的購買方案經過股東大會的分類表決會是怎樣的結果呢?在大股東棄權的前提下,由其他股東和中小股東兩類投票,本欄認為,在這樣的投票結果中,這樣的交易方案可能很難被通過。因此,雙匯發展的大量進口豬肉決策值得商榷。
此外,雙匯發展先融資然後又分紅80億元的做法也有問題。再融資實際上是通過增加股份獲得現金,而大比例現金分紅則是在不減少股份的前提下,股東拿走現金,由於大股東持股最多,那麼80億元現金分紅大股東拿走的最多,而再融資稀釋的股份,則構成了大股東的變相減持行為,這種操作顯示出了極高的財技,中小投資者也相當於是按照市場價購買了大股東的部分持股。
所以本欄説,雙匯發展的操作極大地照顧了大股東的利益,而忽視了中小投資者的權益,如果雙匯發展不進口高價境外豬肉,而是買入境內低價新鮮豬肉,那麼其產品價格和產品質量都會有更強的競爭力,上市公司獲得的利潤也會更高,唯一不開心的或許只有大股東看着大量的豬肉庫存賣不出去而發愁。所以,如果大股東真的想把境外豬肉賣給雙匯發展,應該給出足夠有競爭力的價格和質量保證,然後通過股東大會分類表決,否則直接讓上市公司高價接盤,不僅不厚道,還侵犯了其他股東權益。周科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