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有望第四季度加息 歐洲央行也要轉“鷹”了?

由 許愛花 發佈於 財經

在疫情、供應鏈危機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全球多個經濟體都在通脹的困境中打轉。不久前,美聯儲的表態已經顯而易見,歐洲央行也釋放了加息的信號,有意在2022四季度加息25個基點,並在2023年二次加息,以拯救歐洲突破5%的通脹率。

十多年來首次

當地時間6日,荷蘭中央銀行行長克拉斯·克諾特表示,歐洲央行將在今年四季度加息。如果實現,這將是十多年來的首次加息。作為首位回應加息問題的央行成員,克諾特還在接受荷蘭電視台採訪時表示,他支持儘快結束歐洲央行的資產購買計劃。

“我個人認為,我們的第一次加息將在今年四季度左右發生。通常情況下,我們會加息25個基點,我沒有理由期望我們會採取不同的步驟。”作為歐洲央行最“鷹派”的官員之一,克諾特補充説,在第一次加息之後,可能會在2023年一季度進行第二次加息。

“目前我們仍然踩着油門,”克諾特説,他指的是歐洲央行的債券購買活動,自近兩年前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歐洲央行已經積累了2.2億歐元的資產。“我們必須儘快結束這種情況。這只是火上澆油。”

在上週的貨幣政策決議,歐洲央行重申了2022年放緩資產購買的承諾。今年二季度將以每個月400億歐元的速度實施資產購買計劃,三季度以每個月300億歐元的速度買債;從10月起每個月買債200億歐元,但沒有説明結束購債日期。

雖然克諾特不能完全代表歐洲央行,但這一表態無疑讓外界猜測,歐央行是否也開始轉“鷹”了。

其實,不久前的1月20日,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還表示,歐洲央行跟風美聯儲加息的可能性較小。她認為,能源價格問題和供應問題將會緩解,歐元區的通貨膨脹情況也會隨之在今年逐步好轉。

當天,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成員巴勃羅·埃爾南德斯·德·科斯也發表預測,“預計2022年不會加息”。

通脹壓力超預期

不過半個月,風向似乎就變了。當然這也不意外,畢竟,超預期的通脹問題給了歐洲央行不小的壓力。據歐盟統計局2月2日公佈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1月歐元區通脹率持續攀升至5.1%,高於歐洲央行目前2%的通脹目標,也是歐元創立以來最快通脹。

具體來説,1月通脹率德國為5.1%,法國為3.3%,意大利為5.3%,西班牙為6.1%,歐洲這幾大主要經濟體的通脹都處於高位。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徐雪梅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引發超預期通脹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方面是2021年油氣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度上漲,“歐元區能源價格和原材料價格不斷攀升,下游產業價格跟漲,從而推高通脹水平”。

截至北京時間2月4日17點,紐約商品交易所3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報價每桶91.66美元,漲幅為1.54%;4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收於每桶92.41美元,漲幅為1.47%。數據顯示,從去年12月初至今,僅僅兩個月,布倫特和WTI原油結算價就分別上漲了33.11%和40.93%。

另一方面是供需矛盾,她分析道:“在各國推進疫苗接種和適度放寬防控措施後,被新冠肺炎疫情抑制的消費需求持續釋放,但全球產能未能及時跟上,產業鏈供應鏈瓶頸問題由於受到奧密克戎等新變異病毒影響,在2021年也持續存在,導致供不應求現象”。

除了超預期的通脹壓力,歐洲央行加息的信號選在這一節點釋放還有更多的考量。

徐雪梅表示,作為影響加息的因素,通脹水平肯定是當前非常重要的參考指標,但也要考慮新冠疫情發展情況、歐元區經濟增速、就業市場狀況等因素。

即便通脹“高燒”難退,但一直以來對於加息問題,拉加德的回應顯得頗為謹慎。她表示,歐洲央行管委會不會倉促做出決定,並且會時刻注意條件是否發生變化以及未來幾個月的經濟數據。

“3月和6月會議對於確定我們前瞻性指引的三個標準是否得到充分滿足至關重要。”她説。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美聯儲剛表態準備加息,對此,徐雪梅表示,美聯儲加息確實有較強的外溢效應,對其他中央銀行政策調整產生影響,但歐洲央行的政策調整應該是主要考慮到自身的經濟增長情況和通脹問題。

加息後的震盪

對於加息後的影響,徐雪梅表示,歐洲央行如果加息,預計將導致歐元走強,可能會導致國際資本流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那些債務水平較高的經濟體會受到更大影響。

就在歐洲央行放出加息暗示後,金融市場也隨之產生了不小的震動。歐元區證券收益紛紛走高,德國和意大利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上漲了約10個和22個基點。同時歐元兑美元的匯率也大幅上漲,加息決議放出後不到兩小時,就從1.1260上漲到1.1400。

此外,徐雪梅還提醒道,“通脹已成為許多國家共同的經濟和社會擔憂,在英國等中央銀行加息、美聯儲加息預期強化的情況下,如果歐洲央行也選擇加息,或使全球央行的加息潮進一步強化,帶動更多國家收緊貨幣政策”。

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 實習記者 孟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