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拷問!2023股市怎麼走?買什麼基金好?八大專家超萬字重磅解讀!
中國基金報記者方麗曹雯璟
2022年已正式過去,2023年的基金投資征戰正在開始。2023年究竟該如何佈局基金?哪些類型基金更有投資價值?權益類基金應該如何篩選?這成為不少基金投資者關注焦點。
在這2023年初這個關鍵時間點,中國基金報記者針對2023年基金投資佈局專訪了八位“專業基金買手”FOF基金經理,包括:
廣發基金資產配置部總經理 楊喆
南方基金FOF投資部總經理、基金經理 李文良
博時基金資產配置投資部總經理兼資產配置投資部投資總監 鄭錚
匯添富基金FOF基金經理 蔡健林
嘉實基金FOF投資部基金經理 唐棠
中歐基金FOF投資策略組負責人 桑磊
國泰基金FOF投資部負責人 周珞晏
農銀鑫享穩健養老一年持有混合(FOF)擬任基金經理周永冠
主要觀點:
楊喆:相較於剛剛結束的2022年,我們認為當下股票資產的配置性價比正在提高,對於2023年的權益市場,我們也抱有更加積極的態度。
李文良:基於宏觀經濟復甦和權益性價比更好的背景,在2023年戰略性看好權益資產,相對看淡債券市場。
蔡健林:隨着國內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地產融資政策改善有效防住系統性風險發生,中國經濟的穩定度在提升,外資對中國權益資產的配置信心會重新恢復並得到提升。
桑磊:展望2023年,疫情陰霾將逐步退散,無論從政策角度還是經濟的自然規律,國內經濟大概率逐步進入復甦,而復甦階段更有利於權益資產表現。
周珞晏:基於對國內權益市場偏樂觀態度,權益部分至少需要標配,並擇機進一步增持至超配。“發展經濟“重新回到最重要的位置,資本市場的中長期慢牛值得期待。
周永冠:站在當前時點,預計2023年股票資產相對佔優,我們計劃在2023年相對超配股票類資產。
鄭錚:2023年預計中國經濟會走向復甦,但是海外經濟或將陷入衰退,形成內強外弱的格局,對應到大類資產的具體表現,國內權益類資產有望迎來反轉,進入牛市初期,港股也會迎來估值修復。
唐棠:從當下看,成長類資產和價值類資產的絕對估值水平是接近的,但是結合經濟復甦情況、產業發展態勢、流動性、需求端等各類因素,我們認為在2023年成長類資產的增速和性價比可能相對更高。
預計2023年股票資產相對佔優
中國基金報:展望2023年,你計劃怎麼做大類資產配置?股票和債券如何配比?目前情況下哪類資產性價比更高?
楊喆:相較於剛剛結束的2022年,當下股票資產的配置性價比正在提高,對於2023年的權益市場,我們也抱有更加積極的態度。
2022年壓制經濟和權益市場的地產和疫情防控政策都在發生變化,考慮到2022年經濟數據的低基數、疫情影響終將式微等因素,2023年國內經濟或將會呈現前低後高、弱復甦的態勢。
對於債券資產,受經濟修復預期和理財贖回等影響,市場出現了比較大的波動。而伴隨着政策強預期落地、流動性環境相對寬鬆和理財贖回逐步得到緩解,我們認為,債券市場會逐步向基本面和資金面迴歸,在快速拋壓之後,具備一定的配置價值。從中期維度觀察,當前政策轉向穩增長的方向比較明確,債券牛市的可能性在下降。
值得關注的是,在經濟緩慢修復的過程中,我們依然會面臨很多挑戰,比如海外需求回落、國內需求偏弱、地產修復待驗證等等,這些都將影響經濟修復的幅度和進度,我們也將密切跟蹤並及時調整組合配置。
李文良:基於宏觀經濟復甦和權益性價比更好的背景,我們在2023年戰略性看好權益資產,相對看淡債券市場。
首先,2023年作為二十大後第一年,按照歷史經驗,穩增長的訴求將明顯增強。從近期各機關表態看,已經明確看到政策面對宏觀經濟、防疫措施、房地產市場等有清晰的定調,支持國內經濟企穩回升的決心和方式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我們對國內宏觀經濟迎來企穩回升是非常有信心的,企業盈利也有望止跌回升,提升權益資產吸引力。
其次,2023年的外部制約也有所緩解。由於美國通脹已明顯低預期,美聯儲鷹派加息大概率將在2023年迎來拐點。同時,由於大幅加息對其經濟拖累將逐步在2023年顯現,美元指數有望走弱,對新興市場流動性衝擊將明顯降低,A股和港股的外部負面擾動也將弱化。
最後,從估值來看,經歷近兩年的調整,A股和港股市場整體估值無論從橫向還是從縱向看,均處於較低位置,配置價值較高。從股債配置性價比來看,雖然近期債券收益率有所上行,但上行幅度有限,同時股票市場反彈後再次回落,股票資產的風險溢價整體處於高位,股票資產的投資價值大幅優於債券。
綜上,我們對權益市場戰略上樂觀,應積極尋找和佈局A股的結構性投資機會,對債券市場相對謹慎。
蔡健林:往2023年看,中國經濟走出疫情影響,經濟逐漸恢復和貨幣寬鬆的環境有利於權益資產表現。從全球比較來看,中國經濟展現恢復趨勢,市場整體估值水平,市場流動性狀況等多個方面都更具吸引力。隨着國內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地產融資政策改善有效防住系統性風險發生,中國經濟的穩定度在提升,外資對中國權益資產的配置信心會重新恢復並得到提升。
債券市場目前也具備比較確定的投資機會,預計上半年或表現更佳。債券市場經過去年底的劇烈調整,基礎收益抬升至比較有吸引力水平,理財拋售危機過去,目前經濟基本面和寬鬆的流動性環境仍然支持債券市場表現,年初配置型機構增持債券也會帶動收益率下行。
桑磊:展望2023年,疫情陰霾將逐步退散,無論從政策角度還是經濟的自然規律,國內經濟大概率逐步進入復甦,而復甦階段更有利於權益資產表現。國內主要股票指數不管是和國際上主要指數比較,還是與A股歷史上估值水平比較,都已經處於相對低位。A股市場整體的估值水平較低,經濟逐步進入復甦,流動性維持偏寬狀態,經濟、流動性以及估值的這種組合使得股票市場具有很高的配置價值。當然波動是股票市場的常態,拉長時間看,市場的短期波動僅是長河中的一縷漣漪,並且短期波動往往能夠提供更好的投資機會。
周珞晏:基於對國內權益市場偏樂觀態度,權益部分至少需要標配,並擇機進一步增持至超配。A股和H股經過2022年的調整,隨着各項重要會議的召開,“發展經濟“重新回到最重要的位置,資本市場的中長期慢牛值得期待,目前的階段是高勝率和高賠率並存。
債券相對保守。債券市場短期波動可能會延續,但經歷了去年底下跌後賠率有所好轉。由於2023年經濟復甦是大趨勢,因此以階段性機會為主。短期持倉可能聚焦短久期品種,一方面受益於流動性折價的修復和已相對較高的靜態收益率,同時避免政策推動下的“強預期”帶來的債市調整的風險。全年來看隨着國內經濟復甦,2023年債市性價比不如股市。
簡而言之,目前股票至少標配。債券可以保守一些,短期聚焦短久期的品種。全年看經濟復甦,所以債市2023不會很強,但也未必很差,可能有波段性機會,尤其考慮到全球經濟其實是下行的,與國內經濟錯位。但肯定是股市性價比更高。
周永冠:站在當前時點,預計2023年股票資產相對佔優,我們計劃在2023年相對超配股票類資產。從基本面角度,各項政策有序推進,有利於消費相關行業的復甦,拉動居民消費;同時地產政策的放鬆有望刺激地產產業鏈整體回暖,對經濟形成正面影響。股債性價比角度,股票處於歷史估值底部區域,性價比較高。
鄭錚:2023年預計中國經濟會走向復甦,但是海外經濟或將陷入衰退,形成內強外弱的格局,對應到大類資產的具體表現,國內權益類資產有望迎來反轉,進入牛市初期,港股也會迎來估值修復,國內利率債的配置價值或將減弱,信用債已經跌出一定的性價比,同時關注轉債的結構性機會,黃金價格或呈現先抑後揚的震盪格局。
唐棠:通常要進行大類資產配置,核心是基於三個要素的模型來做配置,第一是關注基本面趨勢;第二是關注資產類別的性價比;第三是關注流動性。而從目前我們的模型來看,我們對2023年的市場相對樂觀,給出的倉位建議是偏高的。事實上,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我們也適度根據市場情況逐步提高了權益倉位。從當下看,成長類資產和價值類資產的絕對估值水平是接近的,但是結合經濟復甦情況、產業發展態勢、流動性、需求端等各類因素,我們認為在2023年成長類資產的增速和性價比可能相對更高。
看好權益類基金
採取“股性”更強策略
中國基金報:站在目前去佈局後市,你相對偏愛哪幾類基金(比如固收+,貨基,黃金,QDII,權益ETF)?理由是什麼?
李文良:基於權益性價比高和宏觀經濟有望迎來複蘇的前述分析,我們傾向於多配置權益類、含權類資產。在含權類資產中,可以考慮偏債混合型固收+產品配置為主,同時配置資配能力較好的二級債基、一級債基等品種,以期進一步增加投資組合收穫權益資產上行收益的能力。
而黃金資產是值得重點配置的領域,根據海外即將迎來衰退,美聯儲加息也將面臨拐點,全球實際利率將有明顯下行的判斷,黃金等貴金屬將充分獲益於發達經濟體經濟下行和流動性寬鬆格局,黃金ETF或者黃金行業股票都是不錯的配置方向。
桑磊:總體而言,我不特別偏好某一類資產,而是會根據不同產品的投資目標去靈活調整投資策略。在具體的配置上,首先會觀察組合和市場,並參考基金指數從而在整體做出均衡配置,因此我們並沒有不會侷限在特定領域,像轉債、黃金這樣一些大類資產的投資機會,也會去把握,力爭實現收益的增強,爭取逐步形成收益增強和風險優化,長期有有助實現產品投資目標。
周珞晏:權益類基金最為看好:結構上我們關注偏均衡的產品,可擇機在金融消費成長三個品種中進行配置,同時適當進行一些輪動。黃金方面:經歷了一系列通脹數據以及聯儲的溝通,市場對加息節奏的預期暫時趨於穩定。疊加對基本面的觀察,不傾向於美債實際和名義利率短期有大幅下降的空間,黃金短期可能平平,戰略性機會仍需時間。QDII方面:比較看好港股,美股相對謹慎。“固收+”方面:增強收益方面,重點關注不僅配置價值股,在成長上也會選股的基金。
周永冠:更看好權益相關的資產,對於組合的構成將採取“股性”更強策略,因此在基金偏好方面更傾向於權益基金、權益ETF,也會配置一定比例的固收+基金。
鄭錚:目前這個時點,我們的偏好都會是權益>黃金>固收+>貨基,主要是基於我們對2023年比較積極樂觀的預期,對各類資產的上行彈性做出的判斷。其中權益我們看好港股及A股,非港股QDII,我們比較看好中資美元債,對權益非港股QDII持負面態度。ETF等指數基金和主動基金的選擇,不是資產的偏好,而是配置或者交易的方式,我們會根據投資需要靈活選擇。
唐棠:首先最重要的是經濟基本面的觀點,我們認為2023年是休養生息、温和復甦的一年,要看到明確的基本面向上趨勢還需要時間。在短期維度內,由於各種宏觀風險的逐步釋放,債市流動性的漸次恢復,疫情高峯的過去,權益市場仍是最具有投資價值的資產類別。所以,展望後市,我們仍更關注權益基金的配置比例;但這並不意味着債券市場並無機會,事實上,在債券類基金中,我們認為轉債類基金在震盪市可能會有相對更好的表現。
以價值型和均衡型股票基金為主
中國基金報:如果佈局主動權益類基金,你會如何選擇?價值風、成長風、均衡風更偏好哪一類?
楊喆:考慮到2022年抑制經濟復甦的兩大重要因素——地產和防疫政策目前都得到了實質性的調整,且2022年12月的重點會議也將“擴大內需”作為2023年幾項重點工作的首位,綜合宏觀環境、政策環境以及資本市場的現狀,我們認為2023年很可能是估值與業績共同修復的一年。
在這種背景下各類風格都會存在投資機會:價值風格方面,隨着防疫政策優化調整,居民生活將逐漸恢復至常態,消費意願有望提振,同時政策持續推動下地產基本面也有望企穩回升,進一步帶動地產鏈上下游需求。
成長風格方面,國內為了促進經濟恢復與增長,貨幣政策可能將繼續保持穩中有降的寬鬆狀態,疊加美聯儲加息節奏已有所放緩,流動性層面對成長板塊的壓制或將趨於緩和,再加上高層對科技創新和自主可控的政策支持,有競爭力的製造成長賽道有望延續高景氣。因此在佈局時我們還是會保持攻守兼備的策略,通過穩增長和高景氣並行的方式,平滑由於風格切換帶來的淨值波動。
李文良:2022年四季度的價值風格明顯佔優,成長板塊則大幅跑輸,價值風格在經濟還未強復甦時,已經透支了太多的相對收益。按照歷史經驗,在經濟復甦早期或者不是強復甦時,成長風格可能更加佔優。因此,我們認為2023年的市場風格可能迴歸均衡化,科技成長將大概率再次佔優,在結構上,偏向代表經濟結構轉型、盈利增速上有業績支持的板塊。
桑磊:從股票市場各板塊來看,主要板塊都有一定的投資機會,主要板塊的估值都不是太高。金融地產等板塊與國內經濟相關性強,週期板塊也受益於國內經濟恢復,醫藥消費等板塊受益於消費復甦,新能源等成長板塊仍有較高的景氣度。相對而言,新能源相關成長板塊的景氣度仍然相對較高,估值風險釋放較為充分,可以在注重均衡的基礎上適當關注新能源等相關成長板塊。
蔡健林:權益類基金以價值型和均衡型股票基金為主。結構上,我們比較看好:一是和宏觀經濟恢復相關的資產。二是消費行業的復甦,包括白酒、食品、服裝等。三是基本面趨勢較好,集採政策影響已在估值上充分反應的醫藥行業。
周珞晏:2023年一季度市場風格可能還是偏價值,之後或向成長風格切換。關注均衡配置的權益類基金,成長風格產品可在超跌之後逐步配置,其中重點看好符合國家政策精神的信創、清潔能源、安全等方向。金融消費謹慎追高。
周永冠:對於FOF類基金,我們較少做高頻調倉操作。從配置方向看,價值和成長風格的股票在2023年都將有表現的機會,我們將採取均衡配置策略。
鄭錚:回顧2000年以來的A股市場,在股市下行週期中,價值風具有較強的防禦性,在股市上行週期中,成長風佔優的概率較大;在業績上行期,成長風相對佔優,業績下行期,價值風相對佔優。因此預計2023年成長風或是主線,具有配置價值。
黨的二十大對產業升級提出了新要求,國產替代科技創新或將迎來長期發展趨勢,尤其A股沒有出現長期牛市的背景下,中小盤股靈活性強,值得更多的期待。
另外,受中國特色估值體系重塑及地產流動性支持的影響,大盤股、價值股或也存在較好的交易型機會。
唐棠:對於方向的選擇,我們在每個板塊上會觀察估值水平、預期收益率、短期動量等指標,以此給出一個未來的預期收益率。預期收益率較高的板塊會給到更高權重。
從個人角度而言,我的投資方法偏基本面右側。對於在基本面趨勢向上的行業,比如風電、儲能等,仍然維持了較高的配置權重,在低估值、景氣成長的板塊增加了配置比例,比如計算機。對於順經濟週期的價值方向,我們傾向於在右側信號確認後,或者有更高的性價比時點,再提高配置的權重。
順週期資產或有良好表現
中國基金報:佈局指數型基金,你認為應該如何篩選?哪些賽道您更看好?
楊喆:指數型基金與主動管理基金擁有不同的組合結構和策略來源,對於FOF組合來説,指數型基金是很好的配置工具,也是根據市場環境調節組合結構的不錯的工具。
在被動股票基金的篩選上,我們主要會根據標的指數的不同,將其分為規模指數、風格指數、行業指數、主題指數等等。對於同類的指數基金,我們會綜合考慮指數的風險收益特徵、編制方案、流動性、費率等多重因素,並結合不同FOF組合的情況進行篩選和配置。
對於受益於經濟復甦的方向,比如消費、醫療、家居、建材等等,以及受益於產業週期的成長方向,比如科技、新能源等等,都是我們比較關注的。
桑磊:對於指數型基金來説,規模、流動性、跟蹤誤差是我們比較看重的維度,我們希望選到規模適中、流動性較好、跟蹤誤差較小的指數型基金。當前市場已經有非常多主題的指數型基金可供選擇,包含寬基指數型、smart beta型、行業主題型等等。相對而言,新能源相關成長板塊的景氣度仍然相對較高,估值風險釋放較為充分,在注重均衡的基礎上適當關注新能源等相關成長板塊。
周珞晏:偏成長風格的,信創相關,安全相關(如軍工);新能源將擇機佈局。穩增長領域也可以持有和關注,但由於反彈已持續一段時間,需要關注“弱現實”對“強預期”的兑現情況。
周永冠:我們對2023年的整體經濟形勢比較看好,順週期的資產會有良好的表現。以半年為維度看,在指數型基金方面上證50和滬深300或有更好表現。
鄭錚:指數型基金由於被動投資的特點,面臨系統性風險時波動往往更為劇烈,因此可以選擇指數成分股涵蓋範圍更廣的指數,側重成分股更具行業代表性及普適性的指數,不過分偏重細分領域,最大範圍的捕捉行業紅利,另外指數的單一成分股佔比不宜過高,成分行業應適度分散,以便儘量分散單一板塊風險。
2023年我們比較看好港股通基金和QDII基金,而此類跨市場基金,用指數基金去配置,會更為便捷和覆蓋更全面,而且不易出現風格漂移。另外,我們也看好一些專精特新偏製造領域的指數基金,在行業比較新而且成分比較繁雜的情況下,利用指數去佈局彌補研究上可能的不足。另外也會關注一些相對低收益-低風險的產品,利用指數基金的低成本覆蓋這些穩健性風格配置的需求。
唐棠:全市場的指數基金和行業基金,我們都是在保持觀察。如果模型給出了一個比較高的預期收益率,我們會加大配置。短期來看,我們在中證500的配置權重會高一些,後市會根據市場的變化做動態調整。
債市大概率難言牛市
短期或有修復行情
中國基金報:去年底債券市場大幅調整,你認為佈局這類產品的時機到了麼?品種上應該如何選擇?
楊喆:去年年底,受經濟修復強預期和銀行理財贖回的影響,債券市場出現了比較大幅的調整。而隨着政策預期落地、宏觀流動性環境寬鬆和理財贖回逐步得到緩解,我們認為,債券市場會逐步向基本面和資金面迴歸,在快速拋壓之後,當前具備一定的配置價值。
從中期維度觀察,當前政策轉向穩增長的方向比較明確,債券全面牛市的可能性在下降。在品種的選擇上,我們認為,組合結構均衡、操作靈活、負債端相對穩定的品種更具配置價值。
李文良:基於國內穩增長政策持續加碼,2023年有望迎來經濟觸底復甦,利率債的投資價值可能略顯平淡;而近期信用利差明顯擴大之後,高等級信用債的配置價值有一定程度迴歸,但是信用利差也僅迴歸到歷史中樞附近,未到歷史較高位置,在權益資產更加有吸引力的時期,配置價值也弱於權益資產。
如果堅持配置,則應確保充分的分散化以預防個券違約風險,同時保持較低久期,預防經濟回暖後的無風險利率大幅上行風險。
蔡健林:去年底債券市場受理財拋售衝擊影響調整幅度很大,10Y國債一度調整至接近3%,5Y大行二級資本債突破4%。我們於去年三季度開始對債券市場轉為謹慎觀點,逐漸降低純債基金倉位,久期策略上也偏防禦,在債券市場短期大幅調整過程中比較主動。我們緊密跟蹤債券市場和理財流動性變化,冷靜、客觀評價債券資產的再配置價值。
回顧本次調整,債券市場首先對地產政策和疫情防控政策變化做出了劇烈反應,債券收益率短時間內大幅上行,後來演變為理財流動性衝擊下的負循環拋售。我們認為,理財拋售危機已經過去,債券基礎收益也抬升至比較有吸引力水平,而且各種利差也得到有效恢復。目前經濟基本面仍然支持債券市場表現,在“房住不炒”的大基調下,居民對地產消費需求和房企的信用創造能力仍然比較弱。此外,一季度貨幣政策還有一定的寬鬆空間,所以我們於12月中開始對債券市場提升至積極看多。
桑磊:債券市場經過去年底的大幅調整,部分品種已經出現了較好的配置價值,利率債收益率整體仍處於低位,債券市場當前處於利多利空交織的狀態,後面需跟蹤經濟復甦的力度,但在流動性寬鬆背景下,大幅降低久期的機會成本過高,債券部分可以考慮以市場均衡久期配置為主,適當關注一些交易性機會。從品種及策略上看,用短久期高等級信用債加槓桿的投資策略,以追求較好的風險收益表現。
周珞晏:短期而言,理財贖回的負向循環趨於結束,配置資金增加使得多空至少達到平衡。
經濟復甦的大背景下債市難言樂觀,但也不必過度悲觀,中性假設下2023年長端利率為區間震盪。流動性折價修復、信用債高性價比、國內基本面復甦難以一蹴而就,海外經濟仍有衰退風險皆給債市提供了階段性機會。
全年來看,債市大概率不是牛市,短期或有修復,但聚焦在短端,防守反擊適當小幅博取機會。
周永冠:從當前債券市場表現,我認為債券市場的長期機會仍需等待。2023年市場利率還有望繼續向上,將會對債券市場產生一定的壓力。短期我們對債券的策略上仍維持“短久期、低槓桿”的策略。
鄭錚:去年低債券市場的大幅調整,主要是表外理財由於負債端穩定增長而可配資產難以放量的資產荒現象,主要體現為長端利率偏震盪,短端快速下行,國開隱含税率達到了歷史低點。短期債市步入了負反饋過程,但長期不具備大幅調整的基礎,結合目前的估值水平判斷,短期債市已經調整到位,但從機構行為看,理財贖回、非銀機構降槓桿的負循環尚未完全打破,債市仍有超跌的可能。利率債的配置價值或將減弱,信用債已經跌出一定的性價比,同時關注轉債的結構性機會。
唐棠:2022年底經歷了一波債市和成長股的雙殺,我們判斷從2023年開始會發生反轉,會有一段時間的股債齊頭並進。在債券品種中,目前我們的判斷是轉債的佈局價值更高。
“強政策”推動下
港股反彈力度或強於A股
中國基金報:QDII基金明年值得佈局嗎?哪類品種更被您看好?港股市場自去年底出現一波反彈,如何看待港股基金的投資價值?
楊喆:展望2023年,我們認為港股投資機會值得積極關注和跟蹤。
港股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長更多會受到國內宏觀環境的影響,在全球經濟下行的背景下,中國權益類資產是具備一定比較優勢的。伴隨着市場預期美聯儲加息週期即將結束,港股估值相對歷史低位,疊加近期地產和防疫政策的調整,多重預期下,我們看到了2022年年底開始的港股反彈。
在市場快速演繹對前期悲觀預期的修復之後,港股基金的中長期投資價值還要取決於多重基本面因素,比如經濟修復的兑現程度和兑現進度、美國經濟是否會超預期進入深度衰退等等。
李文良:基於海外主要經濟體將經歷明顯週期下行的不利局面,以海外經濟體作為主要投資方向的大部分權益類、商品類、地產類的QDII產品可能需要謹慎對待,而部分國家的無風險利率處於高位,在其經濟大幅下行中,利率債可能有一定的投資價值。但也應留足票息保護或者利率下降空間,以對沖鎖匯損失或者人民幣升值可能對QDII淨值的負面影響。
而基於外部流動性大格局趨於改善,國內穩增長政策加碼,港股重要的兩個影響因素,都將趨於好轉,因此認為港股基金在2023年的表現值得期待。當然,2022年底的港股反彈幅度較大,投資者可以考慮在可能的回調中逐步增加港股基金的配置。
蔡健林:隨着國內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地產融資政策改善有效防住系統性風險發生,中國經濟穩定度在提升,外資對中國權益資產的配置信心會重新恢復並得到提升。看好港股估值修復行情,但是仍然需要提防歐美高通脹、高利率和經濟弱衰退環境對風險資產和市場流動性的影響。
桑磊:QDII基金中美元債基金相對比較看好。展望2023年,美聯儲在上半年停止加息的可能性較大,下半年可能的衰退風險值得關注。十年期美債當前利率在3.7%左右,是近十年的高點,2023年上半年美債利率有可能出現拐點。
從投資邏輯上看,港股在分子端與國內更加相關,而在分母端與海外流動性更加相關,在2023年分子分母有機會出現雙擊。從空間上看,恆生指數在2022年10月底跌破15000,創近13年的相對低位,估值當前10倍PE,空間可觀。綜上,我們認為港股在2023年也有較好的投資價值。
周珞晏:港股基金投資價值是比較高的。無論從AH溢價、或是港股本身估值分位數都指向了中期的高回報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的政策支持吸引外資迴流,前期的全球環境也階段性偏正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定調對平台經濟由整改轉為了扶持。而國內“強政策”推動下港股反彈力度更強於A股。
但如果把時間週期拉長些,也需要對港股相對於A股也面臨一些掣肘。一方面我們全年對美股市場觀點謹慎,港股受海外市場影響較大;另外港股上市公司中,成長風格企業以互聯網企業為主,缺乏今年有較大機會的信創軍工新能源等投資標的。因此往後看全球股債表現和國內政策和基本面是否延續正面都值得觀察,目前反彈以互聯網企業超跌反彈邏輯為主,長期發展可能未必好於A股中好的科技企業。
周永冠:2023年的港股市場存在較大投資機會,主要基於國內和國際兩方面的原因:從國內基本面來看,當前經濟基本面的復甦對於港股股票的影響總體偏正面,企業盈利有望逐步恢復。國際方面主要出於流動性考慮。
2022年港股市場的下跌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流動性的影響。美國利率上升對港股市場的估值形成較大壓制。展望2023年,當美國加息結束後,疊加經濟的衰退,美國有望進入降息週期,這將對港股的流動性形成利好。
鄭錚:目前看港股通基金和QDII的配置價值非常值得關注。影響港股市場的變量較A股多,通常概括為“基本面看內地、資金面看海外、情緒面看全球”,目前大部分風險因素已經在近年的持續回撤中得到釋放,因此港股預期中長期機會會大於風險,尤其科技互聯、醫藥生物等板塊有估值修復和盈利改善的雙輪驅動預期,消費、地產金融等板塊或有估值修復迎來困境反轉機遇。
具體的基金投資上,跨市場的科技互聯、醫藥生物的指數基金產品更為成熟、更為便捷和全行業覆蓋,且相比較主動管理型基金不易出現風格漂移。
非港股QDII可以關注中資美元債,隨着加息週期漸進尾聲,美元利率或將見頂,但中資美元債利率仍未迴歸歷史中樞,在加息緩和和地產政策支持的預期下,房企美元債價格有上升空間,債券QDII可以作為備選配置。
唐棠:2023年國內經濟的復甦確定性較強,海外經濟衰退,海外的權益資產可能面臨一些風險。我們配置的時候還是會考慮流動性,以及未來的預期收益率。當前港股市場,核心資產的估值已經修復到了一箇中樞的位置。對比前幾年,當時港股核心資產的各個業務線都有高速成長,目前進入一個穩態增長的階段,估值要繼續提升可能需要進一步的基本面催化。
權益市場輪動較快,避免追漲殺跌
中國基金報:2023年投資需要格外注意哪些風險?對投資者有哪些建議?
李文良:需要關注2023年下半年經濟企穩回升後,國內流動性格局的提前收緊風險,以及重提夯實長期發展基礎、主動暴露個別、局部信用風險,增強市場信用定價能力而引發的傳染性衝擊風險。
投資者可以考慮依賴宏觀經濟週期跟蹤緊密、政策研判到位的專業機構投資進行投資,他們往往能在風險出現的早期及時調整相關頭寸,為投資者保護好前期積累的淨值成果。同時信用資產配置上,還需維持高等級,避免信用下沉,同時要做到足夠分散,最好是通過FOF等產品,實現二次平滑,將個券違約風險的衝擊緩釋到最低程度。
鄭錚:2023年海外主要關注通貨膨脹、經濟衰退、加息見頂這些因素帶來的風險,國內關注疫後修復以及經濟拐點。同時關注尚未平息的地緣衝突,警惕超預期因素給投資組合帶來的潛在風險。
具體在債市,中短期在防疫優化後,利空債市的因素逐漸增加,長期關注海外通脹中樞是否有系統性抬升、國內警惕土地出讓收入下滑,給城投帶來的持續衝擊,可以逢高佈局長債,把握波段交易機會。股市方面,關注服務業消費修復、核心通脹可能出現拐點、勞動力可能出現的短期短缺,建議把握超跌佈局機會,但2季度後,反彈可能會進入震盪調整階段,要重啓需解決兩對矛盾,即社融存量增速和股市整體估值的矛盾、出口增速和企業盈利環境的矛盾。
蔡健林:需要密切關注:一是國內經濟在疫情後的恢復程度。二是歐美高通脹、高利率和經濟弱衰退環境對風險資產和市場流動性的影響。建議投資者以平和的心態,堅持長期投資,期望獲得合理的投資回報。權益市場輪動比較快,儘量避免追漲殺跌的操作行為。
桑磊:由於對外有海外衰退影響、對內有房地產復甦幅度的制約,23年國內經濟可能是弱復甦的態勢,方向雖然明確,但幅度可能相對有限。這意味着預期與現實之間可能經常出現錯位,市場運行節奏上可能也非一蹴而就。
對於投資者而言,2023年更需注重交易紀律,對權益市場保持長期信心的同時做到不追漲不殺跌。
周珞晏:目前高頻數據顯示中國在1-2季度走出疫情,國內經濟會逐步企穩發力是完全合理的假設。但從風險角度來看,對疫情始終要保持一份謹慎。參考其他國家經驗,疫情每隔一段時間會有反覆,並對經濟造成影響。當然長期來看新增確診人數的峯值方向上會逐漸走低,但2023年疫情經歷起伏反覆的風險是存在的。
全球角度而言,目前市場對於美聯儲貨幣政策在下半年寬鬆持有偏樂觀的預期,不排除美元、美債收益率上半年的強度高於市場預期,或者下半年的下行力度弱於市場預期。除此之外,美國經濟本身是軟着陸還是衰退還需要觀察,如果出現衰退,將對全球風險資產產生階段性衝擊。
對於個人投資者的建議,資產配置的研究是有一定難度的,建議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可以選擇FOF基金,實現大類資產配置的“一站式服務”。
唐棠:短期基本面的風險不大,我們認為最大的風險就在於市場短期的超漲。賺錢的第一要素是買的便宜,這樣預期收益率才會更高。我們建議投資者可以多關注低位的板塊,包括新能源車、半導體、風電儲能等。
周永冠:地產風險還未消除。一些民營地產企業仍處在較困難階段,如果其流動性風險加劇,有可能對市場信心產生負面影響。
編輯:艦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