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台貨輪仍卡在蘇伊士運河,台媒估算:運河堵塞造成損失約為每小時4億美元

由 淡圖強 發佈於 財經

  台灣長榮海運超大型貨櫃輪“長賜”號意外觸底擱淺造成埃及蘇伊士運河阻塞後,截至本報發稿時已超過40小時,船公司已向荷蘭公司求救。美國CNN援引航運專家的話稱,“長賜”號危機解除可能要花數日至數週。

  該貨輪於2018年建造,寬約59米、全長約400米,排水量約22萬噸,是全球最大型的貨櫃船,被歸類為超大型貨輪。它由位於日本愛媛縣的正榮汽船公司所擁有,由台灣長榮海運承租負責營運,在巴拿馬註冊,從中國出發原本預定31日抵達荷蘭港口城市鹿特丹。台灣“中央社”稱,長榮貨櫃輪意外擱淺在蘇伊士運河後,25日協助其脱困的工作進展有限。總部在阿聯酋迪拜的海運服務公司GAC稱,稍早有關“長賜”號部分脱淺的消息並不準確,其航運管理公司貝仕船舶管理公司透露,截至25日上午,它仍卡在運河內,脱困作業持續進行中。日本正榮汽船公司25日在官網發表聲明致歉,直言雖然正嘗試脱淺,“但狀況極為困難”。海洋打撈專家斯隆認為,協助“長賜”號脱困的最佳時機恐要等到3月28日或29日的漲潮期。斯隆曾主導2012年在意大利外海觸礁傾覆的豪華郵輪“歌詩達協和”號打撈工作。荷蘭海事工程服務公司Boskalis發言人告訴路透社,旗下子公司接受委託協助貨櫃輪脱困,10人團隊已出發前往埃及。中時電子報25日稱,目前長榮正積極作業,前兩天用拖船處理沒有成功後,現在是用挖土機把河岸的土挖開。而在河道堵塞狀況解除之前,運河管理局正引導其他船隻改走舊水道。

  關於事故原因,長榮海運表示,“長賜”號當地時間23日上午從紅海北進入蘇伊士運河時,在河口南端6海里處疑遭瞬間強風吹襲,造成船身偏離航道,觸底擱淺。GAC表示該船曾遭遇“全船停電”,代表受困之前就已失去動力與操舵功能,目前尚不確定事故發生的原因。但蘇伊士運河管理局發言人透露,一場沙塵暴遮住船長的視線,強風同時將船隻吹離航道,隨後便擱淺並失去動力。

  不具名的航運界律師稱:“這有可能是沒有船隻碰撞的情況下,全球最大一起貨櫃船災難。”蘇伊士運河是能源運輸的重要航道,中東石油經此水路輸往歐洲與美國,俄羅斯和北海石油則經由這裏運往亞洲。此外,全球約8%的天然氣也由該運河運輸。《中國時報》25日稱,這條全球數一數二繁忙的貿易交通路線陷入癱瘓,原油短缺的憂慮導致油價上漲2%;若塞船狀況無法緩解,恐將打亂全球能源供應鏈,連帶影響國際油價和全球物流。路透社稱,運河阻塞數小時後,兩端已有10艘油輪無法通行,載運的原油達1300萬桶。彭博社稱,如果蘇伊士運河的通行受阻持續,歐美仰賴此航道取得中東石油的煉油廠可能被迫要找替代供應來源;如此一來,有可能推升替代地區石油的價格,北海地區輸往亞洲的原油也將暫停。中時電子報稱,粗估蘇伊士運河堵塞造成的損失約為每小時4億美元。台灣《經濟日報》稱,“癱瘓蘇伊士運河一天,等於卡住多少錢?”答案是96億美元。該媒體特別提到,許多地區仰賴蘇伊士運河運輸日常用品,全球最大紙漿製造商已警告全球貨輪塞船可能導致木漿供應中斷,木漿正是生產衞生紙的原材料。文章説,台灣曾在去年疫情暴發之初出現“衞生紙之亂”,現在恐怕又會因蘇伊士運河塞船加劇新一輪風險。

  與此同時,天價賠償備受島內關注。路透社稱,即使“長賜”號快速脱困,但身為全球最大的貨櫃輪之一,船上大量貨物、搶救過程的開挖費用、污染費用,其船東與保險人恐面臨數百萬美元的求償金,也使該案成為全球貨運的最大宗賠償案。日本正榮汽船與其投保的保險人除面臨蘇伊士運河管理局索償外,其他因“長賜”號擱淺而通行受阻的船舶,其船主也會主張收入損失並求償;船上運載的貨物擁有人以及其他因“長賜”號而動彈不得的船隻上的貨物貨主,都可向船舶保險人針對易腐貨物提出損失求償,或主張交貨延遲賠償。

  負責長榮保險賠償的大英互保協會拒絕響應具體求償內容與金額,僅説明長榮投保涵蓋污染與傷害賠償。25日,長榮海運董事長張衍義以書面方式回覆台灣“交通部”稱,“長賜”號為本公司長租船,船上任何操作上的失誤或不可抗力等原因導致船舶造成損害,都是船東的責任,本次意外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