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森生物“賤賣”資產成了最近資本市場上的焦點新聞。本月初,雲南沃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擬轉讓所持子公司上海澤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2.60%股權,股權轉讓價款合計11.41億元,交易完成後,沃森生物將失去對該公司的控制權。
消息披露後引起軒然大波,沃森生物股價跌停,市值一日便蒸發逾140億元。此外,沃森生物還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解釋本次交易是否存在利益輸送。
上海澤潤主要從事新型重組疫苗開發,其自主研發的二價HPV疫苗已於今年6月提請上市並獲國家藥監局受理。行業人士普遍預計,二價HPV疫苗最快會在明年上市,上海澤潤也會成為沃森生物未來業績增長的重要來源。然而在這關鍵時刻,沃森生物卻要賣掉這顆“搖錢樹”,也難怪引發爭議。
爭議的另一焦點是,11億元出售上海澤潤的股權交易定價遠低於市場對該公司的預期。據公告顯示,本次交易各方對該公司的整體估值為35億元。然而,按12月4日收盤價看,沃森生物市值已達到了700多億元,上海澤潤作為沃森生物最具競爭力的核心資產估值應遠不止35億元,從這個角度看確實有“賤賣”之嫌。沃森生物董事長解釋稱,本次出售股權估值35億元正是以上海澤潤創始人股東惠生投資出售股權給沃森生物時的估值為依據。
然而,投資者並不買賬,即便沃森生物宣佈暫停轉讓交易,但其股票仍遭遇跌停。沃森生物也並未如投資者期待的那樣,解釋為何以遠低於市場預期的價格出售股權。對標同行業的萬泰生物來看,後者市值高達800億元,因此很難説上海澤潤35億元的估值是否合理。不過,若是以公開透明原則按照市場公允價值交易而非定向買賣,投資者恐怕也不會如此氣憤。
不管沃森生物的“魔幻”操作背後到底是否有難以言説的“深意”,但合規經營是公司要牢守的底線。上市公司要在股權轉讓、資產定價的過程中加大公開透明力度,以符合市場規律、真實反映資產價值為原則公平交易,同時在決策經營過程中兼顧股東、債權人等多方參與者的利益,方能行穩致遠。(經濟日報 李子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