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編者按:國家發展改革委昨日發佈《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徵求意見稿提出,計劃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受此影響,今日早盤多隻相關個股大漲。業內人士認為,徵求意見稿提出了具體目標,這意味着未來5年新型儲能將在現在基礎上大幅增長。多家機構也發佈研報稱,《徵求意見稿》明確裝機目標和主體地位,有望解決儲能主體市場地位和配套政策缺失痛點,開啓市場化新階段,儲能設備供應商和綜合能源服務商將率先受益。行業商業模式日益完善以後,儲能裝機積極性有望提升,產業有望實現健康有序發展。
新型儲能裝機量未來將大幅增長 2030年實現全面市場化發展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國家發改委4月21日消息,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佈《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在推動能源領域碳達峯、碳中和過程中發揮顯著作用;到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裝機規模基本滿足新型電力系統相應需求,成為能源領域碳達峯、碳中和的關鍵支撐之一。
《徵求意見稿》要求,強化規劃引導,鼓勵儲能多元發展。研究編制新型儲能規劃,進一步明確“十四五”及中長期新型儲能發展目標及重點任務。大力推進電源側儲能項目建設。結合系統實際需求,佈局一批配置儲能的系統友好型新能源電站項目,通過儲能協同優化運行保障新能源高效消納利用,為電力系統提供容量支撐及一定調峯能力。積極推動電網側儲能合理化佈局。通過關鍵節點佈局電網側儲能,提升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及大容量直流接入後系統靈活調節能力和安全穩定水平。積極支持用户側儲能多元化發展。鼓勵圍繞分佈式新能源、微電網、大數據中心、5G基站、充電設施、工業園區等其他終端用户,探索儲能融合發展新場景等。
《徵求意見稿》強調,推動技術進步,壯大儲能產業體系。開展前瞻性、系統性、戰略性儲能關鍵技術研發,推動關鍵材料、單元、模塊、系統中短板技術攻關,加快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化。加強產學研用融合。完善儲能技術學科專業建設,深化多學科人才交叉培養,打造一批儲能技術產教融合創新平台。加快創新成果轉化。鼓勵開展儲能產業化示範、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示範、科技創新(儲能)試點示範。增強儲能產業競爭力。通過重大項目建設引導提升儲能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水平,依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帶動產業鏈建設和完善等。
《徵求意見稿》提出,明確新型儲能獨立市場主體地位。研究建立儲能參與中長期交易、現貨和輔助服務等各類電力市場的准入條件、交易機制和技術標準,加快推動儲能進入並允許同時參與各類電力市場。因地制宜建立完善“按效果付費”的電力輔助服務補償機制,深化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機制,鼓勵儲能作為獨立市場主體參與輔助服務市場。鼓勵探索建設共享儲能。健全新型儲能價格機制,建立電網側獨立儲能電站容量電價機制,逐步推動儲能電站參與電力市場;研究探索將電網替代性儲能設施成本收益納入輸配電價回收。完善峯谷電價政策,為用户側儲能發展創造更大空間。健全“新能源+儲能”項目激勵機制。對於配套建設新型儲能的新能源發電項目,動態評估其系統價值和技術水平,可在競爭性配置、項目核准(備案)、併網時序、系統調度運行安排、保障利用小時數、電力輔助服務補償考核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
《徵求意見稿》表示,推動設立儲能發展基金,支持主流新型儲能技術產業化示範;有效利用現有中央預算內專項等資金渠道,積極支持新型儲能關鍵技術裝備產業化及應用項目。加大支持新型儲能發展的財政、金融、税收、土地等政策力度。鼓勵地方政府和有關企業建設各類新型儲能平台,並向社會有序開放和提供公共服務,保障產業創新協調共享發展。鼓勵各地研究出台相關改革舉措、開展改革試點,在深入探索儲能技術路線、創新商業模式等的基礎上,研究建立合理的儲能成本分攤和疏導機制。
另據上海證券報稱,《2021年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已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35.6吉瓦(1吉瓦=100萬千瓦)。業內人士認為,徵求意見稿提出了具體目標,這意味着未來5年新型儲能將在現在基礎上大幅增長。
“此次徵求意見稿對行業構成利好,還有很多具體落地的信息,如在哪些位置設置儲能,原有舊電站改造成儲能電站等,這些提法都在增加儲能設置的場景。”比亞迪電力科學研究院院長尹韶文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
儲能產業鏈丞待融合 政策將引導、鼓勵各地區多元發展
第一財經報道稱,儲能概念股今日早盤走強,動力源、聖陽股份漲停,智光電氣漲、派能科技、南都電源等跟漲。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徵求意見稿》明確裝機目標和主體地位,儲能行業迎政策利好,有望解決儲能主體市場地位和配套政策缺失痛點,開啓市場化新階段,儲能設備供應商和綜合能源服務商率先受益。推薦,電池環節:寧德時代、比亞迪(A+H)、億緯鋰能、恩捷股份、德方納米等;逆變器環節:建議關注陽關電源、固德威、錦浪科技等;系統環節,建議關注永福股份、科士達、派能科技等;綜合能源系統領域推薦國電南瑞,建議關注涪陵電力。中長期看氫儲能應用有望加速,綠氫成本有望下降,利好燃料電池等氫能利用設備,推薦億華通、東方電氣(A+H)。
安信證券指出,在考慮儲能系統成本下降後,測算2021-2025年儲能系統的市場空間將分別達到2016、2946、3824、4617和5748億元,年均增速有望達到46.28%。2025年全球電力系統用電化學儲能市場規模預計超5000億,成長空間廣闊。重點推薦電池儲能系統領先企業派能科技、寧德時代,儲能逆變器領先企業固德威以及國內儲能系統集成和儲能逆變器龍頭陽光電源;建議關注比亞迪、科士達、國軒高科、億緯鋰能、南都電源、星雲股份等。
川財證券認為,行業商業模式日益完善以後,儲能裝機積極性有望提升,產業有望實現健康有序發展。相關標的:(1)儲能電池相關標的:寧德時代、鵬輝能源、派能科技、億緯鋰能;(2)逆變器標的:陽光電源、固德威;(3)正極材料標的:德方納米、富臨精工。
21世紀經濟報道稱,儲能是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裝備基礎和關鍵支撐技術。我國從2009年開始關注儲能產業發展,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為儲能產業設立了專項基金,也曾納入原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原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的科研項目中。
2010年,儲能產業發展《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中第一次被提到。2016年“十三五”規劃中能源行業八大重點工程就提到了能源儲備設施,提出要加快推進光熱發電、大規模儲能等技術研發應用。
此次兩部委在編制説明中強調,“十三五”以來,我國新型儲能已經發展取得重要進展,基本實現了由研發示範向商業化初期過渡。
但同時儲能存在缺乏國家層面宏觀規劃引導、備案和併網管理流程不明確不規範、缺乏長期性穩定性激勵、建設和調度運行不銜接不協調、現有標準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難以支撐“十四五”新型儲能規模化發展。
4月21日上午舉辦的“十四五”儲能產業發展暨國家電力儲能技術標準論壇上,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職副理事長王志軒表示,目前我國的儲能產業還沒有形成一般意義上的商業盈利模式,這是因為我國儲能行業還處在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初期階段,且儲能涉及的煤、電甚至汽車等行業、專業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壁壘,有待融合。
另一方面,儲能領域雖然已經有了大量的試點示範,但依舊需要在實驗室中得到可靠的驗證結果再投入進實際的工程之中,這需要時間。
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蔣莉萍表示,目前的挑戰主要存在於政策方面,各地方出台的儲能政策大部分是引導、鼓勵性的,缺乏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這兩年跟儲能相關的政策能夠達到一百多項。現有的電站調節靈活性嚴重不足,需要大規模儲能補充。雖然政策出的很快,但是配套實施細則確實很慢。”蔣莉萍説道。
為更好地引導、鼓勵儲能多元發展,《徵求意見稿》提出研究編制新型儲能規劃,要求省級能源主管部門開展新型儲能專項規劃研究,提出各地區規模及項目佈局。
同時,《徵求意見稿》還從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户側出發,提出了規劃建設跨區輸送的大型清潔能源基地、探索利用退役火電機組的既有廠址和輸變電設施建設儲能或風光儲設施、圍繞重要負荷用户需求建設移動式或固定式儲能、聚合利用分散式儲能設施等要求。